0812新聞最新進度
林務局公告最新的定曳機航照圖顯示,目前輿論所指造成南勢溪水混濁的東札孔溪上游大面積崩塌,和2013年相比,其崩塌面積已縮小約0.8公頃。林務局表示,該區域岩層本身就相當容易破碎,林務局曾在此處進行人工植林卻仍會崩塌,因此採行「天然復育」的方式任期闊葉林生長,從航照圖上可看見縮小範圍「已增加部分植被」,應非造成南勢溪水質混濁的主因。
(相關空拍照片可見下方烏來事業區60林班崩塌蘇迪勒颱風前後航攝影像圖)
—————————————————————————-
農委會林務局10日派農林航空測量所到南勢溪上游國有林班地航拍,進行災前、災後的航拍影像判釋,此次新增、超過1.5公頃以上的5處崩塌地,約有10.38公頃,都不屬於國有林地,比較嚴重的崩塌地主要在新店直潭的廣興社區、忠治里、烏來溫泉觀光區的環山步道以及信賢村忠,林務局長李桃生強調,此次蘇迪勒颱風對國有林地僅造成零星崩塌,言下之意,國有林地的水土保持沒有問題。
據了解,農航所10日上午10點,開始沿著新店區龜山鄉段落的南勢溪逐步向烏來、福山村等地拍攝,直至下午1點才降落,經過連夜製圖、比對過去航拍資料,烏來地區現有的崩塌面積共有56.89公頃,其中位於國有林地內者有32.50公頃,非國有林地者有24.39公頃,而此次新增的較大規模崩塌地都不在國有林地範圍內。
南勢溪上游的國有林地總面積高達31,529公頃,是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管轄的「烏來事業區」,森林覆蓋率達97.9%,李桃生指出,其中有39%的林地被編入保安林,是治理南勢溪、新店溪和涵養大台北地區用水的重要林地。(點選照片可看大圖)

烏來林班地管理良窳,從桶後林道總量管制見分明
烏來事業區共分為71個林班地,幅員廣大,其中流經第一至第十二林班地的桶後溪在10多年前曾引發環境爭議,由於當時政府將入山許可限制從甲種放寬為乙種,導致每到假日人滿為患,據統計假日一天至少有三百多輛汽車、兩千名遊客湧入桶後溪地區。
時任林務局副局長的李桃生說,當時最嚴重的是遊客不僅在溪邊露營,還隨意取用小櫸木當柴火燒,這還不打緊,甚至有人直接在屬於翡翠水庫集水區範圍的桶後溪流域便溺。
李桃生清楚記得,他在民國93年8月1日啟動桶後林道總量管制,委託荒野保護協會協助,每天限制進入汽車和機車各100輛,而且所有入山人都要事先上網辦理登記,「初期實施總量管制時,還請水利署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在前頭就點數進山人數,到了桶後溪管理站再清點一次,就當時的管理強度可說是非常嚴密。」
而經過這10多年來的管制作為,李桃生認為,桶後溪流域的林相完整和水質保護都是有目共睹的,而反對的民眾也慢慢了解保護這塊烏來山林是為了更宏大的公共利益。
而由於現階段桶後溪前段崩塌地尚未清除,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副處長黃群修表示,目前還無法實地了解經過蘇迪勒颱風肆虐後桶後溪流域的現況,但經過此次農航所拍攝的圖資顯示,國有林地裡的零星崩塌地主要離河道都有段距離,而且下方上有林帶保護,可研判沒有太嚴重的破壞。
不過黃群修透露,農航所此次拍攝的影像較清楚的大約不到烏來事業區的四分之一,近期天氣若許可應該會再上去拍攝,讓現況能更明確的被了解。
至於約在民國74年至78年崩塌的烏來事業區第60林班崩塌地,林務局副局長楊宏志解釋,並非導致此次大台北自來水源混濁的原因之一,他指出,近年來新竹林管處曾多次撒播草種,加速植生復育,目前該崩塌地面積也從11.83公頃縮小至10.99公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