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日本生活俱樂部生協」與日本山形縣的遊佐町農協,建立長達45年的合作關係,互相提攜,遊佐町以水稻為基礎發展出完整循環農業。本文為系列之二(閱讀前文請點選這裡)。
產地餐桌一起出力 保護乾淨水源產地
生產和消費兩端的協力強化,有時是因危機事件而更加肯認彼此提擕的必要。1972年遊佐町農協和生活俱樂部生協雙方簽下產地直營的合作協議「…在乾淨的自然環境中,生產良質的米和蔬菜…。」1974年來自東京的社員首次拜訪稻米產地,這個稱為「庄內交流會」的活動,日後也成為雙方例行的年度活動,2013年生活俱樂部還舉辦「庄内交流會40周年記念集會」,由此不難看出雙方長久的夥伴關係。
1975年遊佐町農協的婦女部成員拜訪東京,正值生活俱樂部大力倡議「驅逐合成洗劑運動」,這批婦人回到遊佐也發起肥皂運動,呼籲停用合成洗劑,至今遊佐町仍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居民使用肥皂。
1988年遊佐町月光川畔出現一家鋁再生工廠,因為工廠剛好座落在月光川取水口上游,這讓出產乾淨米為榮的農友非常憂心。於是在蓋廠之初,町長和企業主就不斷溝通,希望勸退企業主的建廠念頭。因企業主不願搬遷,最後是和工廠訂下比國家公害防治還嚴格的作業準則。
但工廠真正運作之後,實際的噪音、粉塵、刺激臭味,以及工廠殘灰等問題一一浮現,即便工廠也改善設備,依然無法符合與居民簽訂的作業標準。於是1989年遊佐町農協發起簽名運動,蒐集七千多人的簽名(當時遊佐町居民約二萬人),要求町公所促使工廠遷離。最後遊佐町是以五千三百萬日幣買下鋁工廠的土地和建物。
在這遷廠購地案之後,為杜絕類似事件再發生,1990年町議會全數通過「維護月光川清流基本條例」。條例中明白揭示,保護月光川是世世代代町民的義務,並包括對月光川的放流水規定。
當生活俱樂部生協連合會得知遊佐町為維護水源,打算購地以促遷廠時,社員也紛紛響應,共募得一千六百多萬日幣,這筆錢後來由生活俱樂部生協連合會捐給遊佐町作為維護月光川清流之基金(註1)。
農家與消費者共同開發 深化交流
因為共同經歷了一些事件,在更多互信的基礎下,遊佐町和都市消費端也努力開展更多合作協力的機制。1992年生活俱樂部和「遊YOU米」生產農家組成「共同開發米部會」,共同開發米部會由遊佐農友、生活俱樂部社員、生活俱樂部代表及農業專家共同組成,共同開發米是依照生活俱樂部的十項原則(註2)作為生產基礎。
一年在產地會召開三次會議,運作方式是由生產者向社員提案,公開生產方法等資訊(農藥、肥料、輻射污染),社員透過學習相關知識並參與討論,共同決定品種、決定價格,農友邀請生活俱樂部的社員來鄉下產地參訪,共同開發米部會的農友則三人一小組到城市的生活俱樂部生協據點和社員交流。
佐藤先生時常到東京、千葉、埼玉、神奈川分享,不同地區交流會的場合,有社員是第一次吃到「遊YOU米」,也有是持續購買者,農友會藉機會鼓勵新進社員登錄年間預購。佐藤先生表示,預購最大的好處是,農友的米出的去,社員一定買得到米,生產者可以安心生產。
不過311地震之後,也出現買不到米的狀況,所以生活俱樂部也進行年間的登錄,有50%的社員參加預購。此外,山形縣也會有颱風,若遇颱風無法達到產量,有些未達標準的米,社員仍會願意使用,這也讓共同開發米部會的農友感到窩心。
米農挺米農
種米農家吃其他產區的米這對日本農友來說是前所未聞,遊佐農友的另一則故事,則充分展現米農挺米農的精神。2011年生活俱樂部的稻米產地之一栃木縣的黑磯米,不但產量較前年減少,也因鄰近福島,以致生活俱樂部社員購買意願下降,即便生活俱樂部公告的輻射量是未檢出,黑磯米還是滯銷。
那一年遊佐因為受颱風影響,無法供應生活俱樂部足量的米,於是決定將原本農家預留自家食用的米也供貨給生活俱樂部。就在那時候,共同開發米部會得知栃木縣的黑磯米滯銷,於是決定買入黑磯米。
當時有農友說「如果收穫的稻米真的有問題,滯銷是很自然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卻賣不出去,這不管是發生在遊佐還是黑磯,都是一樣讓人煩惱的事。」因遊佐農家的這份同理心,不僅解決家中食用米的問題,也化解黑磯米賣不出去的困境(註3)。
透過合作消費,展開與其他生產者橫向連結
山形縣豐富的農產成為生活俱樂部重要的糧食基地,在生活俱樂部的引介之下,區內許多生產者也展開橫向的連結,例如:庄內綠農協和平田牧場的飼料米合作。
為實踐提升糧食自給率的目標,庄內綠農協在2004年加入生活俱樂部生協的飼料用米計畫─「連結遊佐町.消費者.生產者的食復興計畫─以飼料米拯救日本的餐桌」,由庄內綠的農友栽種的飼料米,供平田牧場的豬隻食用,以降低進口大豆和玉米的飼料需求量。

日本的飼料用米計畫是從遊佐7公頃的稻田率先開始,2011年全日本的飼料用米耕作面積已來到33,900公頃,而遊佐町也成為全日本飼料米的栽種示範區。
飼料用米可供餵雞、豬和牛,稻桿就直接攪碎再灑回稻田,而平田牧場產生的畜肥也會回到庄內的農地,透過農畜合作,維持水田、保護水源、更養護地力,打造一個循環農業的連結。(系列待續)

系列閱讀:
以稻貫之,遊佐町的循環農業(1)與日本生協相遇
以稻貫之,遊佐町的循環農業(2)產地餐桌深刻連結
以稻貫之,遊佐町的循環農業(3)進步的穀倉與農協
註1:遊佐月光川的守護行動,參見翁秀綾〈月光川的故事〉刊於《消費者報導》1991.11
註2:生活俱樂部「安全.健康.環境」的十項原則
原則一:追求消費物品的安全性
原則二:提高糧食的自給力
原則三:降低有害物質的使用和釋出
原則四:以可持續利用的方式使用可再生的天然資源
原則五:減少廢棄及重複利用
原則六:減少能源消耗
原則七:降低潛在危險
原則八:資訊揭示
原則九:自主管理與監察
原則十:公眾的參與
延伸閱讀〈前進,進一步減少農藥─巡訪生活俱樂部稻米產地〉
文/日本生活俱樂部生協連合會 譯者/溫慧雯https://www.hucc-coop.tw/1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