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達華映廢水零排放 居民呼籲復育霄裡溪

抗爭十多年,明(30)日桃、竹交界的友達、華映兩廠終於要封閉排放水孔、做到「廢水零排放」的承諾;然而地方居民和環保團體認為,業者應在封管後積極投入復育工作,不只展現企業願意承擔責任的決心,更能成為其他台灣科技園區做到零排放的案例。

華映(左)、友達(右)兩廠在霄裡溪畔排放汙水,將於明(30)日封管。(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華映(左)、友達(右)兩廠在霄裡溪畔排放汙水,將於明(30)日封管。(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霄裡溪由桃園市龍潭區向西流經新竹縣新埔鎮,最後和鳳山溪匯流出海,原本是竹苗周邊地區居民的「母親河」,在環保署標準中屬水質最好的「甲類水體」。但是16年前從華映、友達2家業者在霄裡溪畔設廠、排放光電廢水,自此改變霄裡溪的生態,更開啟地方居民歷經十餘年的抗爭行動。

而霄裡溪的汙染問題更引起當時桃園縣、新竹縣及環保署等政府單位互踢皮球,在居民的努力下好不容易爭取到將銦、鉬金屬元素納入飲用水管制項目,且達成明(30)兩廠將封管,做到「廢水零排放」的高規格環保標準。

零排放後還要做復育,才是重點目標

不過環保團體和地方居民雖對企業願意做到「零排放」持肯定態度,但不代表企業已善盡責任,「還要把受汙染的霄裡溪復育好!」

新竹縣新埔鎮民代表、還我清淨霄裡溪自救會總幹事陳新源說,當地居民會引用霄裡溪和地下水進行灌溉,種出來的稻米品質良好。

但自霄裡溪遭汙染以後,「我們的米都不敢說是良質米。」而多年下來許多農民也反應有空包穀的問題。陳新源說,「所以兩廠還要把生態復育回來,是廢水零排放後的重點。」

其中具體的措施包括銦零檢出和進行生態、社區調查,陳新源說:「由專業單位調查,了解以前霄裡溪有哪些物種,然後評估看怎麼做,可以恢復到過去的樣貌,是努力目標。」

還我清淨霄裡溪自救會總幹事陳新源(圖/潘子祁攝)
還我清淨霄裡溪自救會總幹事陳新源(圖/潘子祁攝)

透明、公開、補償環境,將是國際電子廠的指標

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杜文苓更進一步指出,友達、華映在零排放後,應依照《對全球電子業的挑戰》,承擔起資訊透明、復育環境的責任。

杜文苓解釋,這份文件由國際上200多個勞工、環境、社區團體共同發表,其中規範電子業的製造商、品牌商要將化學品的資訊公開透明,並達到保護工人、社區環境和對環境破壞的補償責任。

而這份文件也受到聯合國國際化學品管理會議承認,是未來國際化學品管制的重要方向。

雖然這份聲明還沒有法律的強制效力,但杜文苓說,「像先前日月光排放廢水時,蘋果和英特爾公司曾表達關切,」代表國際廠商已開始注重上游業者的生產過程是否合乎環境標準;友達、華映若能承擔企業責任,將更合乎國際水準,「將是未來台灣其他科技園區做到零排放重要指標。」

(圖/潘子祁攝)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