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來氣溫變化快速,加上異常的連續降雨,讓草莓容易感染的炭疽病和白粉病活躍,恐有減產情形;而高屏的紅豆農亦受霪雨之累,「一分地原本有400台斤,產量腰斬。」
農糧署認為,目前除草莓農外,番茄、根莖類作物可透過鋪設塑膠布和適量灑水加強園區保暖工作,避免因氣溫變化而導致作物裂果,影響產量。
冬至酷熱到冷氣團降雨,草莓因病減產
去年冬至迄今(21)剛好足月,但氣溫卻由酷熱難耐一下子「溜滑梯」,驟降為13、14度,不只人們受不了,更直接衝擊今年草莓產量。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副組長方怡丹說,草莓性喜冷涼,種植後又有開3、4次花的特性,因此農友通常都會在入冬後到農曆前採收2次,餘下再趁過年供觀光客採摘。
但去年入冬後氣溫仍高,「導致炭疽病一直發生。」方怡丹說,炭疽病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容易發生,是草莓農最棘手的疾病;若未妥善處理,便會快速蔓延且讓整株萎凋病死。
因此農友栽種後,一發現草莓有異狀,便會盡速移除病株,再重新補植健康的草莓,而「今年補植的頻率的確很高,有的農民甚至超過3、4次,」反應氣候不穩定讓草莓農的管理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1月以來氣溫驟降且連續降雨,導致部分淋到雨的莓果產生白粉病、果腐病,可預期的讓農友的產量減少,「但很難完整推估今年到底少多少。」
方怡丹說,因為每位農友的花期和補植情況不一,陸續都會有草莓產出;且有些減產因素來自原本土壤病菌過多,只是異常高溫和降雨讓環境變得更不利草莓生長。
霪雨也害紅豆產量腰斬
另外受異常氣候所苦的還有高雄、屏東兩縣地的紅豆農。一般而言,紅豆於年底熟成、年初採收,但原本12月應是乾燥的環境,卻意外連續降雨,造成許多豆莢淋到雨,「害紅豆發黑、發霉,損失慘重。」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說。
不僅如此,連續降雨更讓紅豆株倒伏、泡在水裡,農民為搶救紅豆,「還得拿竹竿到田裡面撥正紅豆,」更慘的是有些地區泥濘,採收機根本無法下田採收。
鍾清輝說,原本一分地可以產出400台斤,歷經近2個月以來的「雨劫」,現在產量估計剩不到200台斤。
目前農委會也依照《農業天然災害補助辦法》,公告高雄市的美濃、杉林、旗山3區為紅豆現金救助區,經認定受損占超過20%以上,每公頃能獲得2.4萬元補助。
-660x495.jpg)
更四處實地了解狀況。(圖/美濃農會提供)1-660x371.jpg)
適時灑水和舖塑膠布保暖,降低寒害損失
「這波寒流我們比較擔心的是室外番茄、草莓和根莖類作物。」方怡丹說,一旦外面氣溫驟降、表皮細胞生長較慢,但果實內的細胞生長較快,形成內部壓力,「便容易有裂果產生,同樣也會造成農友損失。」
「目前我們建議農友可以適量灌水,讓環境溫度不會驟降太快,」並且視情況鋪上塑膠布,來進行保暖。「只是要灑多少水、什麼時候舖,必須要看栽種作物。」方怡丹說。
以草莓為例,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吳岱融說,草莓不能悶、濕,「否則也會有炭疽病發生。」因此灑水量不能過多,而農友若願意,也可考慮搭建簡易雨棚和高架,將環境中的炭疽病菌和耕種環境隔離,來減少生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