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害重創台灣西南部沿海養殖漁業,農損災害金額爬升到37億,即便農委會第一時間向地方政府下達「先受理、後勘災」的指令,但有漁民反應地方鄉公所依然只認「養殖登記證」等文件才願受理。
眼看後天就是農委會公告現金救助和低利貸款申請期最後一天,不少漁民連池中魚屍都撈不完,更遑論親自跑一趟鄉公所,排隊申請災害救助。今天上午嘉義、雲林的漁民跟著立委蘇治芬、蔡易餘北上舉辦記者會陳情,希望能延長災害申請期限,不過漁業署仍強調,昨天已再度發文向地方政府說明全力協助漁民的立場,申請日期不會再改。

農委會鄉公所不同調 漁民難申請
寒害造成的遲發性農損近日來一一浮現,不僅淺坪混養的虱目魚翻肚,寒害過境,上週三、週四太陽露臉後,水深3、4米專業養殖池的金目鱸魚、龍膽石斑、台灣鯛也出現噩耗。
農委會雖然在1月25日就公告全台即刻可辦理現金救助和低利貸款,不過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許煌周直言,漁民好不容易跑到鄉公所提出申請時,鄉公所還是要求漁民需拿出養殖登記證、水權、放養量以及放養魚種等資料才願意接受申請。
據了解,單以雲林縣來說,該縣養殖面積約有6300公頃,其中63%具有合法養殖登記證,其餘37%則沒有養殖證,這些漁民反應因為文件不全,鄉公所不願受理。雲林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總幹事王坤禾指出,一般農民只要有土地契約、耕種事實等相關收據就可申請災害救助,但漁民卻得備齊規定文件,根本就是三、四等公民。
在嘉義從事養殖漁業的漁民蔡瑋傑表示,實際有飼養的漁民一定會買魚飼料,用電量也會特別大,鄉公所大可從這些收據證明判斷漁民是否真有養殖事實。

漁民:撈魚屍都來不及 哪來時間去公所辦手續
除此之外,蔡瑋傑還說,現在嘉義許多漁民還在撈池中死魚,「一個專養池魚屍多達5、6萬斤,漁民整天捕撈都來不及,還需仰賴國軍幫忙,這些魚屍若持續放在池中任其腐爛,產生的病原菌會破壞池中的水域環境,未來復養工作會更艱難,時間也會拉長。」
許煌周補充,「現在漁民都忙著撈魚屍,根本沒有時間到鄉公所申請災害救助,」而且地方鄉公所辦理災害救助申請的人員只有一人,漁民每次到公所提出申請至少要等2、3個小時,而且不見得會通過,漁業署應想辦法延長申請日期到年後2月19日,同時放寬申請認定,讓漁民有辦法好好先處理完現場,再進行後續申請。
漁業署:申報期10天已足夠 無法延長
不過今日與會的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仍不斷強調,農委會公告現金救助和低利貸款申請期限為1月26日至2月4日,申請日期已有一段時間,寒害遲發性農損的狀況已經浮現,漁民應該早有掌握災害狀況,農委會昨天也發文再和嘉義縣、雲林縣重申協助漁民申請的立場,實在很難再延長申請日期。
對此,有漁民直批,農委會十分官僚,都特別北上面對面提出苦衷了,卻依然不願理會。許煌周更於會中直言,難道要漁民載這些魚屍北上到農委會抗議嗎?立委蘇治芬則表示,既然漁業署無法承諾漁民需求,明天下午將會拜見行政院長張善政,再度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