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今年預計花費58.41億元,推動農村再生,不過民進黨立委蔡培慧批評,其中將近一半預算,都用在社區培力、補助民間團體出國交流等等,光是請顧問公司幫社區上課,就花了2億,「但有顧問公司只是找一個小姐,隨便拿簡報照念就算上課。」質疑農委會沒有把錢花在刀口上。不過農委會回應,顧問公司都是評鑑委員公開徵選,所有花費都經過評鑑。
立委:顧問公司照本宣科 真的瞭解農業?
農村再生的起源,來自2010年立法院通過的《農村再生條例》,當時為了協助農村轉型,預計10年編列1500億基金,「以有秩序、有計畫地推動農村活化再生,照顧全臺灣4,000餘個農漁村及60萬戶農漁民」。
不過曾任農再社區審查委員的立委蔡培慧,對實施成果抱持質疑,他指出,爭取農村再生的社區,必須先聽92小時的培根課程,105年度的農再基金,大約有2億花在請顧問公司幫社區培根、培力,但曾有高雄農民抱怨,顧問公司上課時,只是拿著簡報照念,且這三年來,都是同樣十幾家公司得標,其中包括管理顧問、人力公司,「他們真的了解農業嗎?農委會的評估辦法在哪?」
他認為,農再的師資缺乏在地農業人才,譬如有經驗的藺草、茶壽長輩,都不在師資庫中,只有在水保局辦活動時出來露面,審計部曾批評,農委會沒有農再的整體評鑑基準和方法,也沒有輔導地方政府建立獎勵和績效評鑑制度。

通過完整四階段培訓農村不到2成
不過,農委會水保局農村建設組組長陳榮俊澄清,所有農再培根、培力計畫都會組成評選委員會,公開招標,這些委員有社區營造、文化等等背景,事後也經過評估,曾有社區和廠商表現不好,因此被剔除,絕無內定。
他表示,委任的廠商還是要從農再培根計畫的師資庫中找老師,應不可能隨便叫一個人去上課;若想找當地居民當老師,也只要報備就好,水保局事後會評鑑,若連續三年上課表現良好,就可納入師資庫中。
此外,農委會評估,從2011年到2015年,已培訓2260個社區,14萬8188人,但蔡培慧指出,全國4232個社區,只有591個通過四階段培根課程,比率僅14%,效果不彰,且沒有達到「由下而上」、凝聚社區共識的本意,「現在只是給顧問公司幾億元,要農民坐在底下安安靜靜聽課」,應該用工作坊、討論的方式,讓農村知道自己的問題、如何呈現文化。
對此,水保局提出最新資料表示,通過培根計畫的社區有940個,但也僅佔全國兩成。農委會主委陳志清說,希望今年地方政府多開一些班,讓更多社區可以上課。
社區營造工作真的沒那麼簡單,農再的基本精神是符合社區營造的,但後來都變成形式。如果只要求其提高農再執行社區數量,恐怕會浪費更多的公帑。其次是農再錢太多,變成太多的硬體建設,而且這些硬體建設把社區原有的風貌都改變了。
社區營造工作在台灣執行了很久,卻沒有明顯的成效,為什麼?值得大家一起探討。若農再建構在社區營造,那要先解決社區營造的問題,不然就要走另外一條路。
2億是單一個案,還是上百個案子總共2億
(若全台共50個案子均分2億,平均一個案子也才400萬,以一年期的案子來說,顧問公司並未”海賺”)
這些標案如照蔡委員所言,都是公開可查詢的,上下游是否能再多追蹤,多做點深入的報導呢?
如標出農再案的分布、每個案子的預算規模、執行年期及期程、得標顧問公司等等...
不諱言,眾多顧問公司裡必有老鼠屎,但請不要這樣一竿子打翻顧問公司的努力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