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台灣史上第一次,本土有機認證全麥麵粉正式誕生!

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批經過有機認證的本土全麥粉─「新高山」正式問世了!

六月五日,聯華實業廣邀各方關心本土小麥的朋友齊聚位於桃園富岡的麵粉廠,見證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從產地到加工都經過有機認證的本土全麥粉輾製,也為邁入第五年的麥田狂想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IMG_5378-1 圖片4
(左)聯華實業行銷部經理黃子維手上拿著本土有機全麥粉,包裝精美。(右)攝影/章雅喬。

氣候變異、放生鳥類危害,導致有機小麥收成不如預期

雖然喜願小麥契作的農友團耕作時都秉持「不打藥、不施化肥、不補鳥」的三大原則,但其中只有三處契作農友的產地有申請通過耕作雜糧的有機認證,而這三個產地則為有機全麥粉的小麥來源,分別為嘉義東石的十甲有機農場、花蓮壽豐慈濟大愛農場以及花蓮玉里拾穗農場。

這三個產地分別耕作各五公頃的小麥,但去年十一月的水患使其中兩地的小麥全軍覆沒,故於今年一月重新播種,雖然重新播種,但小麥生長到收成的期間還是備受氣候造成的各式病蟲害所侵襲。花蓮壽豐慈濟農場大愛農場的小麥於年底時因立枯病而全數無法收成、花蓮玉里拾穗農場的小麥則因南風提早來到而使小麥無法正常授粉開花,五公頃的種植面積只收成了一噸的小麥,只有東石的十甲有機農場收成正常,但總和來看,種植面積共十五公頃的有機認證小麥,最後只共收成了十噸的小麥,單位收成面積偏低。

改裝麵粉廠迎接有機全麥粉—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的全自動研磨設備

即使收成不如預期,聯華實業早已在麵粉廠內改裝了數個空間以迎接這批嬌客。對一天要處理840噸小麥的聯華實業來說,得專門打造一適合有機本土小麥產量碾製的機具,也要為本土有機小麥打造一通過有機認證的加工設備,在硬體上,冷藏、磨粉、包裝、存放都有獨立區隔的作業空間,而在原料的運送等軟體上也都有嚴格的檢查表以確保每一步驟中,小麥都有被妥善地保存最完善的品質,而這一整套規模雖小但卻功能俱全的設備也於今年三月得到了有機認證。

這一套研磨設備每天可處理生產約100公斤的小麥,聯華實業總經理景虎士直言,雖然整套機具是為了有機本土小麥而設的,但在沒有小麥碾製的時候,也投入有機五穀雜糧的碾製,接受過農糧署的委託輾製有機米和有機蕎麥,未來也不排斥將這座經過有機驗證的研磨設備運用在更廣層面的有機五穀雜糧上。

IMG_5355-1圖片3
(左)國內第一個專為本土小麥打造的生產線。攝影/章雅喬。(右)由慈心驗證發出的有機驗證書(圖片照片/聯華實業提供)

圖片1

社會各界支持,本土麵粉搶購一空

參觀完碾製過程後,與會人員齊聚一堂互相交流意見,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表示,很感謝聯華實業的用心,因為農糧生產最需要的就是把後端加工的可能性創造出來,今天見證了更多可能性的誕生;海島精品食材公司副總經理黃麗娟說,看到如此珍貴的有機本土小麥研磨製成,她希望自己可以運用推廣在烘焙上讓消費端可以更認識這麼好的產品。

席間有參與者提問,針對單位收成量低的這個現象,聯華實業是否願意提供協助讓農人可以在種小麥的同時可有其他的農業栽培並行,使收入增加,農人也才更有意願繼續種植小麥,甚至台灣才會有專業麥農的出現,總經理景虎士回答,台灣小麥能發展到什麼樣的規模,還需要有政府政策面的協助和推動,但對於本土雜糧種植的增加,景虎士認為是很有前景的事情,他也樂見未來也許有機會發展本土蕎麥加上本土小麥所製成的麵條,也許會備受市場喜愛。

「以目前台灣小麥粉製成的麵包在各推行的店家都已搶購一空的情況來看,我們相信市場絕對有這個能量。」聯華實業麵食事業體行銷處長辜正慕說,「但目前小麥收成量欠佳的確是個問題,目前解決鳥害問題的初步構想是尋找更大面積的農地合作耕種以分散風險。」他補充。

尋求種源擴大本土小麥耕作面積 農糧議題全面啟動

施明煌總兼今日未出席有機全麥粉的發表會,因為正忙著與農糧署商討本土小麥的種源問題,去年的小麥歉收,種源不夠,但為了因應明年擴大的耕作面積,需要有更多的小麥種子才能支持擴大耕種的計畫。

黃淑德最後指出,台灣人口食麵和食飯的比例越趨一比一,麵食甚至有追過米食的趨勢,但當中有多少比例是來自國外進口的糧食?當本土有機全麥粉的問世為市場創造了新話題之時,也希望帶動消費者對台灣的農糧議題引發更多關注。

IMG_5396-1000
包含媒體、通路平台等不同單位,與聯華一起見證本土有機小麥麵粉正式誕生。圖中第一排右三為聯華實業總經理景虎士,右左四為主婦聯盟合作社主席黃淑德(攝影/章雅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