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獸醫就業市場演變兩極化
大部份獸醫新鮮人走向治療貓、狗的寵物領域,反觀站在畜牧產地第一線的經濟動物獸醫,雖然身負把關動物安全的重責,但工作環境辛苦、待遇較差,導致人力嚴重不足,面臨的挑戰也越發嚴苛。
「讓動物自然快樂的生長」是所有獸醫師的共同心願,以經濟動物領域而言,牧場的動物健康狀況,還得仰賴牧場契約獸醫師從旁輔導與定期巡檢,包含:飼養環境、衛生管理、疾病診斷、防治疫病等缺一不可。
因為牧場契約獸醫師要求人道飼養,讓動物生長於自然環境,所以牧場沒有冷氣,通常比較炎熱,加上飼養的動物數量多、味道也重,牧場契約獸醫師巡場時必會滿頭大汗且全身臭味,容易心情煩躁,甚至造成抵抗力較差。
牧場契約獸醫師身為第一線防疫人員,有著通報人畜共通傳染病(如:禽流感)或法定傳染病的義務,拒絕讓染病動物流入市場販售。但正因第一時間接觸這些動物,如果獸醫師本身抵抗力不足,就會增加感染的機率。但想到身負替國人把關食用肉品安全的神聖任務,儘管再累、再危險,都會努力堅持下去。
「如何以農民理解的語言,講解動物的問題?」則是牧場契約獸醫師的另一個重要課題。因為動物不會說話,需從臨床反應與病理變化,判斷動物哪裡不舒服,可能是生病、環境太熱、水喝不夠等,都得第一時間找出原因。生病時合法用藥,無病時解決問題,若無法有效改善狀況,更遑論取得農民信任,進行各項把關工作。
即便前方危機重重,牧場契約獸醫師都會秉持初衷,也希望大家能謹慎思考,選擇合法聘請契約獸醫師的牧場肉品,才能保護自己,也鼓勵默默耕耘的牧場契約獸醫師和守法農民。
筆者:有心肉舖子創辦人郭旭英/政府高考及格獸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