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友善耕作到底是什麼?有機農業促進法何必急著去管理?

最近,政府部門開始關心我們這群從事所謂友善耕作的小農,想要把我們納入法令制度管理。表面上看起來,無論對於友善耕作的生產者或消費者而言,這好像都是一件好事,但問題是,友善耕作到底是什麼?在法令制度上如何認定與管理

友善農耕吸引年青農民投入 有各種實踐方式

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友善耕作就是友善自然環境的一種農耕方式。這個友善自然環境的源起,是來自於對工業化農業在生產上往往過度破壞農業耕作的自然環境,以致產業難以永續經營的反省與超越。當台灣社會的環境意識逐漸蔚為風潮,友善耕作領域自然吸引眾多年輕農民的認同與投入。

從狹義的角度來看,友善耕作就是不使用化學藥劑的一種農耕方式。這個定義來自於消費市場,主要是因為台灣社會富裕之後,消費者對於食安問題的重視,不想花錢還吃到化學農藥。

那麼,友善耕作該如何管理呢?在廣義的定義上,各種農法眾聲喧嘩、百家爭鳴。至少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在實務上或學理上,都尚未形成足夠的共識。因此,無論在制度上採用那一家的內涵與方法,都將引發排斥其他各家的爭議。在狹義的定義上倒是簡單,各家之間的共識度很高,法令制度上只需要為消費者把關,確保生產者不使用化學的農藥、肥料與除草劑即可。

那麼,什麼又不能稱為友善耕作?什麼樣的農耕方式是違反友善自然環境這個概念?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顯得麻煩很多。其實,農耕基本上就是透過破壞自然環境去取得人們所需要的糧食,而友善耕作只是相對於工業化農業,儘量在耕作上朝向降低人為破壞的方向前進。

所以,在菜畦上鋪設塑膠製的抑草席算不算友善耕作?搭設溫室來栽培農作物又算不算是友善耕作?在每一個為了有效生產農產品的環節上,目前在友善耕作的實務上很顯然都還沒有共識,甚至包含田地是否需翻耕都有相反的主張。

簡單地說,相對於工業化農業的標準化程度,在台灣發展僅約十來年的友善耕作領域,雖然已透過不使用化學藥品取得消費者信任,建立起一個小小的消費市場區塊,但在生產上還處於發展的創新階段,要談標準化恐怕還有一段時間。甚至,友善耕作是否可能或需要標準化,也都還有討論的空間。在這樣的情況下,制度法令該如何介入呢?

13507248_825303584238321_5714512935934960678_n
不少農友因為愛護環境、想要照顧萬物的心情務農(圖片提供/田文社)

友善耕作的標準 不應由專家學者與政府官員制訂

如果要把友善耕作納入管理是為了幫消費者把關,同時也幫助友善農夫銷售他們的農產品,那麼,在生產端的標準制定,就應該考慮的是讓消費者有感、而農夫也做得到的生產標準。

然而,這樣的標準,往往都必須來自生產者與消費者在每一次的市場交易行為中逐漸累積、生成,而不是由一群專家、學者與政府官員閉門造車。

除了前述不使用化學藥品部分,已是多年的市場共識外,有些友善農夫透過為田裡的鳥類留下生存空間,而得到積極關切自然生態消費族群的認同與支持;有些友善農夫則透過報導農村生活點滴,滿足消費者的農村夢而採購農產品。

這些多元化的小眾共識能被納入法令管理嗎?雖然這類型的產消互動經常被消遣為「文青鬼扯」,被批評為不是傳統農業生產的正道,但它在實務上卻真實存在而且發生真正的作用。

13895151_845876912180988_6242714849531624534_n
年輕人到農村學習種田,摸索不同的經濟模式(圖片提供/田文社)

彈性多元的開放態度 對友善農耕才有幫助

其實進入網路革命的年代,消費者在交易行為上已劃時代地取得主導權,農業產銷模式已隨著分眾市場的多元化而勢不可擋。這是為什麼依循工業化模式,單純依靠政府制定統一生產標準、審查合格後發給標章,來取得市場認同的有機農業,越來越不容易打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

網路革命釋放了消費者與農產品之間的多元關係,農產品市場藉由友善耕作之路,其實也已經進入分眾化、不斷創新的年代了。在這樣的年代裡,任何一個要花費多年才能完成的法令制度,恐怕都會陷入舉步維艱的困境。

面對快速變遷的市場局勢,政府恐怕無法建立為了扶持新興的友善農耕,而足以長治久安的完善制度。相反的,政府如果想要參與這場農業的網路革命,就必須採取開放的態度,以更為彈性、多元的方式與第一線的生產者及消費者站在一起,關心每一種友善農法的哲學、主張與實務做法,掌握這些農法產消的每一個重要環節,然後才能在其中歸納出友善農耕的更多共識,並據以納入管理、輔導。

透過友善農耕掌握市場動態 回頭修正有機規範

其實,台灣在友善自然環境的耕作方法上早期都稱為有機耕作,只是當有機耕作被納入法令管理之後,只要沒有依法審查合格的農產品都不能宣稱為有機。但顯然有機農業的相關法令規範跟不上時代變遷的腳步,導致近三、四年有機農業的耕作面積與農戶數成長都陷於停滯狀態。

相反的,更貼近市場消費者需求的生產者,紛紛投入友善耕作的行列。在這個現象裡,需要檢討的是有機農業的相關法令為什麼跟不上市場趨勢,而不是簡單地把所謂友善耕作納入法令管理就能做出政府業績。

政府眼前最應該要做的是,透過探討友善耕作的多元產銷模式來掌握市場動態與趨勢,並回頭好好修正有機農業的相關法令,讓現有的有機農業能更接近市場消費者,並據以吸引更多的農戶加入有機農產品驗證的行列即可。

在有機農業裡納入友善農業這個模糊的概念將讓相關法令更為複雜而難以執行,同時,也很可能因此壓抑了正蓬勃發展的友善農產品市場,這應該不是現在政府想要把友善耕作納入管理的本意吧!

image002

延伸閱讀:

有機農業將立專法 納入友善農耕 如何定義?

官方版《有機農業法草案》 

民間版《有機農業促進條例草案》 

鄰田污染有機扛責 農友:一被驗出就判死刑,誰敢做有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