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連續紫爆49小時 仍達不到空污標準?環團怒 要求環保署修正

入秋之後,中、南台灣連日紫爆,11月以來,高雄各行政區PM2.5數值陸續衝出133微克/立方公尺、146微克/立方公尺、149微克/立方公尺高峰,甚至連續紫爆長達49小時;敏感族群叫苦連天,但卻都未達到環保署訂出的初級標準數值150微克/立方公尺,無法啟動工廠降載、減排機制。

環保署現草擬修正《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除了將PM2.5納入空氣污染物管制項目,還新增「預警」層級,PM2.5一旦達到35微克/立方公尺,便啟動預警機制;初級、中級門檻標準則分別維持150微克/立方公尺、250微克/立方公尺,一旦達標,便啟動工廠降載、減排機制。

但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表示,根據本土研究,17微克便可能引發孩童氣喘;28微克可能引起肺功能下降;美國甚至發現12為課就可能造成人體健康中、長期效應,「環保署應該將預警門檻調降到12微克;初級門檻則應調整為35微克。」

「但分級門檻訂得那麼高,根本改善不了霾害!」中、南部公民團體北上環保署發出怒吼,質疑環保署高門檻空污分級數值訂得過高,工廠降載門檻數值更是難以達到,無法藉此要求工廠、燃煤電廠降載、減排。

%e4%b8%ad%e5%8d%97%e9%83%a8%e6%b0%91%e9%96%93%e5%9c%98%e9%ab%94%e5%8c%97%e4%b8%8a%ef%bc%8c%e8%a6%81%e6%b1%82%e7%92%b0%e4%bf%9d%e7%bd%b2%e8%aa%bf%e6%95%b4%e7%a9%ba%e6%b1%a1%e7%ae%a1%e5%88%b6%e5%88%86
中南部民間團體北上,要求環保署調整空污管制分級標準(攝影/賴郁薇)

環團抨擊環保署空污標準過低 無法改善空污霾害

環保署今(29)日召開《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修正草案公聽會,解釋現擬定的預報、通報預警系統操作機制。

按照草擬辦法,空氣品質達到預警應變門檻,環保署便會公告新聞媒體,提醒民眾、敏感族群注意;空污達初級門檻,則停止學校戶外活動,並要求火力發電廠改用燃料;進入中級門檻,火力發電、工廠需減排20%以上;若達緊急等級,則需減排40%以上。

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處長蔡鴻德表示,環保署未來每天上午十點半、下午四點半會進行未來三日空氣品質預報,一旦超過預警門檻,就移請地方政府協調降載固定污染源,加強攔檢老舊柴油車,並鼓勵民眾在紫爆時多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可累積環保點數優惠。

「但光有預警,哪能真正改善空污霾害!」與會公民團體強烈要求環保署調降分級門檻。

「現在PM2.5預警門檻是35微克,根本還不夠!」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表示,根據本土研究,17微克便可能引發孩童氣喘;28微克可能引起肺功能下降;美國甚至發現12為課就可能造成人體健康中、長期效應,「環保署應該將預警門檻調降到12微克;初級門檻則應調整為35微克。」

葉光芃更表示,應該大幅調整PM2.5分級應變措施,「達35微克,工廠就該降載10%;54微克則該減排20%;70微克需減排40%。」如此一來,才能有效要求工廠控制排放,早日達到國家標準年均值15微克的目標。

此外,與會人士還指出,中級門檻標準之高,根本起不了作用,應該直接去除「中級」門檻,將中級門檻標準數值歸列於初級門檻中,才能讓工廠落實減排。

環保署:目前分級模式與美國相同

與會人士並要求環保署,應比照PM10的分級門檻標準,增列PM2.5「小時平均值」分級門檻,而非僅要求「二十四小時平均值」,否則等到24小時平均值達標時,民眾早已吸入PM2.5數小時了。
此外,與會民眾也針對預報通知方式提出看法,表示除了新聞媒體要露出空氣品質警示之外,政府也該考慮結合科技應用程式、手機簡訊,主動發佈警訊。

「而且,難道預警之後就沒事了嗎?」與會民眾更認為,一旦預報隔天會紫爆,地方主管機制應該採取積極緊急應變措施,而不是靜靜等待紫爆發生,「不只要通報民眾,還要通報工廠降載。」讓工廠提前一步採取減排措施,才能達到預報效果。對此,蔡鴻德坦誠,確實應該這樣改,承諾修正。

面對公聽意見紛紛,強烈要求調降分級門檻標準數值,甚至去除「中級」門檻,蔡鴻德表示,「還沒有共識,無法貿然決定。」更強調,這些分級都是採納美國分級模式,「難道我們要推翻嗎?」要繼續蒐集意見、召開專家諮詢委員會才能決議指標數值。

至於通報系統操作,蔡鴻德則回應,未來會結合環保署手機應用程式「環境即時通」,也不排除利用手機簡訊通知民眾,「通報管道當然越多越好。」

環團:空污修正草案應全省開公聽會

《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原本預計在明年二月公告,但目前環保署連最基礎的分級門檻都尚未與民間團體達成共識,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副處長謝炳輝坦誠,現在各界還沒達成共識,也不敢訂時程表,但希望在今年完成修正草案工作。

葉光芃、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副會長許心欣、地球公民基金會副行長王敏玲紛紛指出,影響中南部民眾生活甚巨的空污修正草案卻只在台北開公聽會,「不合理!」因此要求加開中南部公聽會場次;對此,蔡鴻德承諾加開台中、彰化、雲林、台南、高雄五個場次的公聽會。

%e8%94%a1%e9%b4%bb%e5%be%b7%e5%9d%a6%e8%a8%80%ef%bc%8c%e9%82%84%e6%9c%89%e5%be%88%e5%a4%9a%e4%ba%8b%e8%a6%81%e6%ba%9d%e9%80%9a%ef%bc%8c%e6%89%bf%e8%ab%be%e5%8a%a0%e9%96%8b%e5%85%ac%e8%81%bd%e6%9c%83
蔡鴻德坦言,還有很多事要溝通,承諾加開公聽會場次(攝影/賴郁薇)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