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養豬場沼氣發電計劃」即將上路!明年起,「沼氣發電低利貸款」額度上限從1000萬提高到3000萬,養豬戶或能源業者可申請1.04%低利貸款,用以加裝、修繕設備;「沼氣發電躉購費率」從每度3.92元提高到每度5.0087元。
「對我們豬農來說,廢棄污水處理才是最重要的,沼氣發電只能算是附加價值。」目前全台7,600餘戶養豬場中,僅有31戶有設置沼氣發電機,僅有0.004%,絕多數養豬戶仍在觀望;但也有豬農表示,如果要讓養豬事業能夠昂首闊步向前走,沼氣發電或許是個解套,「要讓大家知道,養豬,也是可以做到能源循環、永續。」
目前約有31戶養豬場投入沼氣發電,合計約有31萬頭左右的豬隻;農委會喊出明年底要輔導100萬頭豬隻投入沼氣發電;2020年更要達到250萬頭豬隻的目標。
-660x429.jpg)
養豬沼氣發電分三級規劃
農委會明年將投注2.8億元於養豬場沼氣發電,農委會畜牧處污染防治科長葉昇炎解釋,將依照養豬場規模,區分為分別為2000頭以下、2000~5000頭、5000頭以上三個級別,分級輔導,協助導入沼氣發電設施。
針對5千頭豬隻以上的養豬大場,將傾向「回歸商業模式」,由能源業者自主與養豬場合作、推動沼氣發電,目前全台已有127場養豬戶達到5000頭規模,合計約有123萬頭豬隻。
而農委會也有相關的補助、獎勵辦法,可協助2000~5000頭豬隻的中型規模養豬戶自行評估建置設備,養豬戶也可自行與能源業者洽談合作;至於2000頭以下的養豬場,農委會則建議自場再利用,「雖然沒有售電效益,但自己產電自己用,也能達到減碳、循環再利用。」
新型厭氧設施,初步沈澱即可處理
農委會大推養豬業沼氣發電,再生能源業者找上了位於嘉義縣義竹鄉、豬隻飼養規模9950頭的「張林素梅畜牧場二場」,除了沿用既有傳統三段式廢水處理系統之外,更引入新式厭氧消化設備,每小時發電量預計能達到130千瓦,年產電量上看975,000度。
「傳統三段式廢水處理系統必須要固液分離,但這步驟會降低廢水中的有機質,影響沼氣發電效率。」農委會主委曹啓鴻指出,因此過去養豬沼氣發電效率往往不彰。
「但新式厭氧消化設備所使用的豬糞尿廢水不需要經過固液分離,只需要經過初步沈澱,便可以取底部高濃度的糞泥進行厭氧發酵。」台灣再生能源公司顧問魏維國解釋,有機質含量高,發電效率也就跟著提升。
-660x436.jpg)
糞尿污泥富含微生物 石化業、台肥有意購買
養豬糞尿廢水經處理後,其沈澱物能夠產出甲烷、進行沼氣發電;近日更有苗栗石化廠願意收購養豬糞尿污泥,「因為石化所產生的廢水需要微生物分解才能排放,而污泥富含微生物,石化業者試用後發現效果不錯。」葉昇炎解釋。
此外,台肥公司也有意收購發酵後的沼渣、沼液,做為農地肥料,「但台肥要求,沼渣含水率必須低於70%。」葉昇炎表示,而按照目前張林素梅畜牧場二場的脫水結果來看,沼渣含水量已能控制在68%左右。
對此,魏維國表示,後續還要知道農地需要多少的沼肥,才知道要提供多少沼液;若農地需求沒那麼大,多餘的沼液仍會以三段式處理法淨化、排放。
-660x427.jpg)
養豬能源異業結合
張林素梅畜牧場二場自今年六月底開始運作沼氣發電,負責人張重興表示,實際成效還不是太清楚,還要後續觀察效益,「我們只是很純粹要處理養豬污水。」
「很多豬農都還在觀望,但我們願意帶頭來做!」有在經營豬場的祥圃公司也預計在明年投入沼氣發電,初估需要1,000萬元資金,祥圃公司負責人吳昆民表示,盼投入沼氣發電後,能讓養豬事業昂首闊步向前走。
吳昆民表示,目前已與能源業者洽談中,「未來,再生能源的事就交給專業能源業者處理;而我們只要專心養豬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