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了40年,發現番茄真的越來越沒味道,為什麼?

文/朱明發(月照農園

最近有科學期刊說,番茄變得沒有以前好吃10歲開始幫我父親種番茄,到後來自己種,40年吃下來,番茄風味真的差別很大。

40年前的「柑仔蜜」(農友稱呼番茄的方式)是最原始的,吃起來滋味難以形容,我還記得第一代番茄叫做「金柑」,是一種紅色小番茄,我們在月世界這裡沒有水,要挑水5、60公尺去澆水。月世界的青灰岩有很多微量元素,鉀跟鈣很多,很酸、很甜、皮厚度與味道厚度很夠。我現在再怎麼種,都再也種不出這個味道。

沒有逆境的東西沒有味道

植物的味道來自品種、空間與時間的變化。現在番茄是大規模密植,以前是一個山壁種一點,空間不只表示植物之間的距離,還表示植物跟外在環境之間的關係。很多人自己家裡種一些,風味就是比密植栽培味道好很多,也是這個原因。

空間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逆境」(植物自然生長會面臨的困難,例如缺水、缺養分光照等)。以前的番茄野放,也沒有搭架子,番茄都是爬在地上,他有「逆境」必須克服,現在植物都沒有逆境,跟人一樣,沒有逆境的東西沒有味道。真的啊,我一個天才朋友甚至都故意去把番茄踹倒…(笑)

作物要有味道,就靠陽光、露水跟草,設施栽培阻絕了這三樣,番茄味道一定會流失,我不願意做設施栽培,也是因為這讓作物沒有味道。不過,農地有設施才會賺錢,沒有設施就不會賺錢,因為番茄很怕水,下三天雨根系就會壞掉,你用設施阻絕了水與細菌,收成當然比較有保障。

還有,大家都要吃皮薄,很多人說露天皮比較厚,當然露天陽光一直曬,就像我一樣,臉皮很厚,這是自然的(笑),不過皮厚肉厚還是可以吃起來很順,沒有阻礙。

11001686_371539993029777_4813840104187259092_o
種多樣作物的朱明發(圖片來源/朱明發臉書)

非自然性的結果,可以有甜難有風味

現在番茄栽培時間,也都大幅提早,高雄這邊國曆5月就開始種,這是「逆天而行」,因為通常來說,一般番茄在溫度30度以上就無法形成茄紅素,所以都要用「蒙」(荷爾蒙)去催花,大概到八月九月就可以收成,他不是很自然性的結果。

過去是「順天而行」,一般而言,農曆七月後,國曆9月中到10月才種,一個月後開花,雖然那時溫度稍高,但是到了11月溫度就降下來,番茄喜歡乾燥涼爽的環境,自然會長的比較好。

不過植物作物的生命廣度很廣,我發現月世界這裡有野生番茄,很小,到處可以長,而且夏天長的特別好,這個就超乎我所認識的環境原則。

例如說,專家認為土壤如果PH質超過6.5,草莓就種不起來,我們這裡是天然的強鹼區,PH質來到8,但我種了十幾年草莓,又大又甜,也沒用任何資材控制。而且高雄這麼熱,我還可以收成到五月。但是我有製造一個草莓微生態系統,在12月種苦瓜,苦瓜2、3月長起來後,會把光線遮掉,裡面乾燥涼爽,草莓就會長得很好。

植物很可能是介於大自然野性跟人類馴化的游離,不同的農法就像不同的廚師,同一品種同一作物,種出不同味道,我常常實驗,我覺得有空間有逆境,人格會高尚、番茄也一樣。

12363144_1202447513102062_5974108520803856000_o
朱明發的金圓滿小番茄(攝影/何柏萱,圖片來源/好食機)

有甜有野性,風味才會出來

沒有味道的甜很詭異,有野性又有甜,那就很精彩!我用棕梠灰,草木灰有鉀肥,用冰醋酸溶解,一週灑個幾次,甜度就出來了,喜歡甜度是一種天性,但是我們整個身體的思維裡,有一種對原始味道的感受,可能必須種出原始的味道,才能搭配甜味。

現在種的品種叫做「金圓滿」可能不是很多人種,他的外表比較沒有那個討喜,但是比較野性。

但是,說實話,覺得怎麼樣都回不去以前的味道,我最早只種3分地,每天都在果園裡親自照顧,長出來的水果吃起來,真是有感情的味道,現在我面積擴大,請人工來幫忙種,一樣的程序一樣的肥料,味道就是不同。

人與植物的聯繫無形而有質,現在我們之間的關連的確沒有那麼深,我現在的確也沒有力氣,像以前那樣的照顧他們。商業化制度讓人失去很多,對世界的連結也不一樣,變成很單純的吃,吃之外很多東西就被捨棄了。

延伸閱讀:

番茄沒有以前好吃!國際研究認證 商業品種流失香氣風味

朱明發番茄物語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