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雨量第二少的暖冬剛過去,經濟部水利署於上月21日召開水情會議,3月起新竹以北縣市紛紛進入黃燈第一階段限水措施。面對去年年底至今年初雨量偏少的情況,社會無不盼望好雨知時節,快快降雨為河川水庫解旱。然而,春雨綿綿進帳少,經濟部再次召開「106年旱災經濟部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宣佈農田水利會節水有成,竹苗旱象緩解,同時表示高雄水情不樂觀,若未來降雨不如預期,可能將於3月20日起,進入第一階段限水措施。
夜訪自救會 水公司提回饋
就在經濟部召開抗旱會議前三日,台灣自來水公司工務處副處長羅建成,及第七區管理處處長王明孝,一起率員前來高雄美濃與屏東里港隔界的吉洋里,希望得到吉洋反深水井自救會同意,讓104年11月13日遭受抗議、停工至今的八口深水井(高屏地區原有水井抽水量復抽工程)能重新動工。
自來水公司開頭便提出四點承諾與回饋方案:
- 將按環評承諾,設定抽水限值(豐水期復抽每日10萬噸、枯水期復抽每日7.5萬噸),以及監控水位(設三口地下水位觀測井,若吉洋測站地下水位低於39.00公尺等停抽)與監控地層下陷(地層沉陷量達一年3公分停抽)。並邀請居民代表參與監督小組。
- 農忙期停抽,避免深水井跟民井搶水。
- 按水量抽取量補助水源回饋金,一天若抽十萬噸,一年補助十萬元。
- 補助吉洋、吉和、吉東、清水四里自來水水管延管費,工程費約三億多元。特別爭取接管到家戶水錶之前,埋管、柏油路面修復都免費,每戶折算約三萬元。
水公司承諾的回饋看似優渥,居民卻不領情。自救會一致認為,不待八口深水井的開鑿,當地居民已深受缺水之苦,不管是民生飲水、農田灌溉、魚蝦養殖均仰賴地下水。但2015年大旱,吉洋地區整個月完全抽不到水;甚至,為限制人民用水,高雄市政府還祭出違反特定農業區土地使用,對從事養殖業的居民開罰。
因此,自救會會長、吉洋里曾順昌里長拒絕水公司回饋方案,甚至要求既有手巾寮十四口井、每日十萬噸抽水也應該改善。
美濃地下水豐沛?
位於西南部的屏東平原,面積1,210平方公里,是台灣第二大、地下水分區中最南端的沖積平原。屏東平原的地質成因為斷層陷落後,由旗山溪、荖濃溪、隘寮溪、高屏溪、東港溪及林邊溪等網狀河川聯合沖積而成,地層中佈滿大粒徑之礫石,因此有極佳的孔隙可供地下水蓄存,地下水資源相當豐沛。
美濃,位於屏東平原的最北端,地下水流向為東北向南偏西。吉洋,則地處美濃南方,日治時期因竹仔門發電廠的開發,並興建龜山提防,改變了荖濃溪的氾濫,不只來自北部新竹州,鄰近屏東、美濃、龍肚的客家人均前來開墾,逐步將一處處沼澤地改良為可耕地。吉和、吉洋、吉東、旗山手巾寮一帶均為同樣歷史發展脈絡,這些地區過去地下水之豐沛,當地耆老以「竹筷插地,水便湧出」來形容。
然而,跟隨百年來的人為開發、水資源形態的改變,用水需求不斷成長,依據水利署《氣候變遷下台灣九大地下水資源區地下水潛能變化之研究》指出,屏東平原100~103年地下水補注量,每年約為714~715百萬噸,同年期,地下水抽水量卻達到998~1,008百萬噸,抽用量明顯大於補注量。
流域地下水抽取量已達飽和
為了探究高屏溪是否還有地下水開發空間,水利署委託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進行《高屏溪流域中上游地下水及伏流水調查及開發評估》,以旗山溪與荖濃溪間的沖積扇(美濃模擬區)、荖濃溪與隘寮溪下游沖積扇(高樹模擬區)等兩處為模擬場址,預定今年6月結案,期中結論得到初步推測為:屏東平原地下水主要補注區為北側及東側沖積扇邊界,隘寮溪與荖濃溪匯流處為水量最為豐沛之處。旗山溪與荖濃溪匯流處,則為河川伏流水豐沛之處,但由於位於地下水補注區,需審慎考量。
至於美濃吉洋、手巾寮一帶地下水,較仰賴來自旗山溪的補注。但是,旗山溪上游有甲仙堰(引往南化水庫)、月眉堰(引往阿公店水庫),加上既有手巾寮十四口井的抽用,明顯影響吉洋、手巾寮一帶地下水的補注率,保守估計僅為荖濃溪測站0.30的一半。
換句話說,在使用者眾的情況下,此區的地下水抽用經常接近天然補注量,因此只要逢大旱補注不足,各層水位迅速下降,隨用水量多寡成正比。也就是說美濃吉洋一帶已經無法再承受更多抽取量,並不適宜規模性開發利用地下水。
對水利署進行該研究的看法,長期參與南方水資源運動、現任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的理事周克任更進一步表示,由於台塑、中油等耗水工業,過去向前高雄縣政府水利局申請於大樹區沿岸高灘地設置深水井,長期以來並未揭露乾濕季的日抽水量等重要數據以及井數。
換句話說,若無查察出該數據,等於工業財團可以大量使用地下水,而不被監督控管其使用量,導致減少一般民生用水的可用量權利,恐缺乏水權分配的公平正義。
高雄工業是水獸?
經濟部次長楊偉甫曾說:根據高雄市政府評估,若相關開發案持續進行,預估至民國110年高雄用水需求將達188.2萬噸,將出現39.3萬噸供水缺口。此數字何來?依據經濟部水利署104年《高雄地區水資源供需風險及經濟面風險研究》委託報告中結論「高雄地區水源設施及多元化供水最適化規劃」一節摘以:
對於高雄地區之工業、生活以及農業所能創造之經濟效益為最大,尤其對於工業所增加之名目經濟效益更是比生活、農業大,故以經濟效益為大。若欲滿足民國120年節水中成長需水量(178.9 萬噸/日)以及趨勢中成長需水量(194.5 萬噸/日),建議以地下水復抽(10 萬噸)+高屏大湖(10 萬噸)+曾文越域(29.9 萬噸)+原支援臺南水源(6.6 萬噸)之水源設施。…….而枯水期則有些微供水缺口(約6.9 萬噸/日),若將氣候變遷影響納入考慮,其供水缺口則增至17.1 萬噸/日。建議以備援用水(例如:地下水)因應略為缺水之情況。
一直以來,高雄的工業區用水105萬噸,原本就比60萬噸的民生用水高出許多。雖五輕已於105年底如期退役,原每日30萬噸的用水已空出,但高雄工業需水卻還需40萬噸。
從近日的新聞我們也可以看到,工業區還要再成長。包含:中油斥資150億於林園開發兩個石化新廠區,台積電將設廠南科路竹園區。而編定及報編中的工業區還有大林電廠更新計畫、仁武汽電廠、大社聯合汽電共生廠、岡山本洲擴大工業區開發計畫。
當代水資源管理似乎並沒有走出過去六十年來,經濟發展建立在GDP不斷增長的困境當中。長久以來,高雄屬石化重工業發展區,又屬於水利署定義的「高缺水風險區」,然而,我們並沒有看到高雄的工業區發展,朝向國土計畫「以供定需」的指導原則來落實。
在歷經莫拉克重創、氣候變遷嚴重、區域地下水抽取已達飽和,加以空污嚴重的情況下,誰來強化工業區用水計畫的審查暨查核制度,避免「以需定供」產生失衡?是經濟部嗎?還是高雄市政府?
延伸閱讀:淨水輸出、換來空污─美濃反對興建深水井自救會宣言
註:
- 節水中成長=生活節水量+工業中成長
- 趨勢中成長=生活趨勢量+工業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