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大甲媽祖遶境於三日結束,最終由行政院長林全接駕畫下句點,為了讓空污減到最低,環保署除了在遶境前沿途拜會各地宮廟、宣導鞭炮減量和用瓦斯炮等方式取代外,也與各地環保局一同持感測器沿途收集數據,最終取得34萬筆資料,發現年均PM2.5濃度已從去年的112微克/立方公尺下降到88微克/立方公尺,瞬間最高值也下降一半,顯見傳統觀念的轉變,未來環保署也承諾會繼續推動更環保方式來參與活動,好還給民眾乾淨的空氣品質。

瓦斯砲減少傳統鞭炮 藍芽感測 PM2.5減量
對於此次的改變,環保署監資處處長張順欽表示,今年大甲媽祖遶境途經台中、彰化、雲林和嘉義四個縣市,往返途徑約340公里,為了監控空氣品質、隨時將資料上傳供民眾瀏覽,環保署動員署內人員和各地環保局,分別在遶境途中的五個駐駕宮廟各設置三個藍芽感測器,另外也配給四台給各地環保人員,方便隨時監測空污數據。
此外,張順欽也指出,為了避免過去遶境活動時施放大量鞭炮與煙火,導致PM2.5濃度瞬間值飆高到4188微克/立方公尺、比「紫爆」的71微克還超標76倍,此次活動前環保署也請託各縣市環保局和消防局,分別至沿途數百家宮廟進行宣導,希望廟方可以帶頭起減量作用,並以瓦斯炮取代傳統鞭炮,來達到改善空氣品質的目標。
而依據此次取得的34萬筆監測數據,此次的遶境的速度加快了三個多小時,去年台中和嘉義等路段PM2.5濃度一度高達三千多微克,今年濃度也下降到兩千微克出頭,包括最高值僅有台中大甲的2307微克、平均值也下降兩成,從去年的112微克/立方公尺下降到88微克/立方公尺。

除了數據有所降低,張順欽也指出,此次大甲鎮瀾宮僅依古禮施放起駕的三枚起馬炮,大型火瀑布和拖板車施放高空煙火的情形也顯著減少,不少信眾和宮廟更使用只會發出聲音,不會產生紙屑和空氣污染的瓦斯炮,來取代傳統鞭炮施放,就連彰化南寮宮也將鞭炮預算砍掉,顯見民眾的環保觀念在逐漸轉型,未來環保署也會持續推動相關措施。
不僅如此,環保署更指出,上述的數據都會整理到資料庫內,作為未來改善空品的參考,民眾也可利用「環境即時通」APP,將自身所在的空氣品質配合心情分享到臉書,環保署將藉由APP資訊來找出特別需要關注的時間和地點,病交由相關單位了解狀況並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