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為「小農從事有機農業的契機與挑戰」國際研討會議程第二天,包含有機耕地佔比超越台灣的韓國,以及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國,陸續介紹各自有機農業的發展,以提供經驗相互參照;然而會中各國普遍提及有機農業的發展困境,是氣候變因大導致投入成本過高,農民難以賴以為生的狀況下,連帶限制了有機農業的發展,再加上各國還有各自先天及體制上的缺陷,無不推出多樣化的方式來應對,希望突破有機發展的瓶頸。
韓國:為提升有機農業占比率,首重土壤管理
對於韓國有機農業的現況,農村振興廳資深研究員Young Woong Byeon指出,目前有機農業僅佔所有農業的1%,為了在2020年達到佔比5%的目標,韓國在1997年透過《環境農業促進法》來強化有機農業的推廣,近幾年也陸續透過民間與政府的合作在推廣有機農業的相關計畫和技術,雖然近年成長趨緩,但整體而言有機的產品和耕地還是有穩定增加。
至於具體而言韓國有哪些措施?Young Woong Byeon則表示,有機部分首重土壤的管理,好的土壤可以增加產量、提升農民的獲利率,並保護食物安全,因此綠肥的使用就相當重要,韓國相關的農業研究推出各式各樣的綠肥給農民使用,像是用「苕子」來替代氮肥,就有良好的取代效果,其餘剩下的蔬菜和材料也都可作為有機肥料,如骨粉、糖蜜加優格發酵後,也能成為好用的磷肥,韓國有不少農場都在研發各自的有機肥料,有機堆肥的販售也須通過認證。
而最讓人頭痛的病蟲害部分,Young Woong Byeon表示,韓國多會用混合種植、輪作、嫁接或曝光等方式來應對,像是將馬鈴薯與大豆種在一起,研究發現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另外天然食材如食用油加入蛋黃所製成的「COY」,與其他成份混合使用,也可在達成抗病效果。
在政策部分,Young Woong Byeon強調,除了上述技術的發展外,還希望透過知識的傳遞來提升農民走向有機,具體作法包含印製有機農業指導手冊、製作教育漫畫、開辦教育課程等,另外也會在農民常看的刊物中加入有機說明圖,吸引農民了解;此外,將來也會試辦「一農夫一醫生」的計畫,讓每個有機農夫都能有研究員進行合作,研究者可以看到農夫需求、做新的有機農業計畫,也可以提供學術上支援和最新技術,最重要的就是能針對田間的實際問題對症下藥,希望三年內可以創造出有機的集體群落。

馬來西亞:有機農業剛起步 知識與勞動力需提升
以農業為重要經濟活動的馬來西亞,其有機農業的規模則較小,農業科技研究院資深研究員Illani Zuraihah Ibrahim就指出,馬國的有機主要是由農業部旗下的體系來進行認證,以「myOrganic」為標章,整體有機農業尚在起步期,如農業相關的研究經費大抵只有1%會用在有機產業上,且面臨基層知識不足、勞動人口不足的狀況,繁雜的田間管理就難以實行,導致有機產品的產量不穩定、質量不齊,連帶拉高價格,普遍高出一般農產售價的三成,使一般消費者難以負擔,農家亦無法回本。
儘管如此,Illani Zuraihah Ibrahi還是指出,馬來西亞國內對有機的需求還是日漸增加,有六成以上的民眾認得出認證標章,為了在國內持續推廣有機農業、也建立起穩定的外銷體系,目前馬國正朝自動化為目標,希望引進各式精密農機和器械,來協助有機的生產和有效控管病蟲害,另一方面,天然殺蟲劑與智慧型肥料的推廣也市政府努力的目標之一,在資源利用效率極大化之下,盼望未來能提升有機農業的比例。

菲律賓:5%農地種植有機作物,認證費用可申請補助
最後,菲律賓部分則由農業部國家有機農業委員會會員Ramon P. Maranon進行說明,他表示政府在2010年通過《有機農業法》,並推出六年有機農業計畫,目前菲律賓已經有5%農地是種植有機作物,認證機構有兩處,認證費用都可申請補助,有機標章則以「OK」為口號,並將每年十一月訂為「有機農產品月」。
在推廣有機農業的挑戰上,Ramon P. Maranon也指出,一般農場要發展多年達到產銷穩定才能申請有機認證,導致普遍意願不高,再來菲國農民大多處於弱勢,無法負擔高額認證費用,認證機構也不足,使得有機進程緩慢;為了增加有機產品認知程度、進一步提升農民收益,將產品推廣到國內外市場,政府將發起另一個六年計畫,要鼓勵農業相關勞動力投入、讓弱勢團體更容易取得資源,同時連結消費者和農民。
Ramon P. Maranon更強調,唯有讓有機農業線上的利害關係人都支持且推動,才有辦法讓有機農業成長茁壯。

农委会就会胡搞瞎搞,几十年来。做不出一件像样的事。
误农愚农,无所不能。误导多少农民?造成多大农民损失?那个农民敢信任农委会的?
解散农委会,才能挽救农村和农民。
农委会存在的一天,农民就是苦不堪言,比陈儀还陈儀。
把农委会霸占的土地归还农民,就地放领给各县市乡镇的农民,让耕者有其田。
农民自治,不需要农委会。
把农业回归县市乡镇自治,依各县市乡镇的特殊性,采取合适当地的农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