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吳郭魚染湖泊病毒 死亡率高全球第六例 疑進口魚苗惹禍

台灣吳郭魚爆出「吳郭魚湖泊病毒(Tilapia Lake Virus, TiLV)」確診案例,桃園市某吳郭魚養殖場出現魚隻大量死亡情形,經畜衛所檢驗,已確診為吳郭魚湖泊病毒病。

經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通報,全球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埃及、以色列和泰國等5國通報發生吳郭魚感染吳郭魚湖泊病毒案例,農委會今(13)日證實,台灣為全球第六例,中國大陸也有案例傳出,至於其他國家疫情狀況仍不明。

現農委會啟動「防疫防堵機制」,針對桃園染病養殖場發佈「移動管制」,並在其周邊半徑3公里內飼養吳郭魚魚池進行採檢,以了解疫情是否擴散。

而農委會也強調,「該病毒不會傳染給人或禽畜。」且病死魚會先沈入水底、魚體腐敗後才會浮出水面,「等到浮出水面時,都已經臭了。」排除流入消費市場的疑慮,請消費者不要恐慌。

現場可見大量吳郭魚死亡(農委會提供)
現場可見大量吳郭魚死亡(農委會提供)

吳郭魚染病後死亡率高達七成,致死速度快

究竟目前染病場的魚隻染病情況為何?防檢局動物防疫組組長彭明興表示,由於染病死魚會陸續浮出水面,因此目前實際死亡數字仍無法估算。

爆出吳郭魚湖泊病毒病確診案例的桃園養殖場占地11公頃、水深3、4米,「算是很大的養殖池。」彭明興按容積估算,推估吳郭魚放養量約為18萬尾,「業者有說,過去兩個禮拜以來,最多一天看到3、4千條死魚。」但養殖池屬於封閉水池,病毒在封閉水域中流動,「除非魚個體本身有抗體,否則基本上無一倖免。」

現疫病擴散狀況仍待農委會進一步掌握,但究竟病毒潛伏期有多長?魚隻染病後多久會發病?發病後多久會死亡? 彭明興也表示,目前國際上尚無相關正式文獻資料,「只知道該病毒只會感染吳郭魚,且死亡率極高,染病後死亡率高達7成,從染病到死亡的速度很快。」

雖然染病死魚呈現頭部潰爛、眼睛凸起出血等病徵,「但魚屬於低等生物,類似病徵可能出現在數百種疫病可能,不能以此推估魚隻是否感染湖泊病毒病。」

感染TiLV之吳郭魚外觀可見眼球凸出及體表出血,但該病徵與其他魚病不易區別(農委會提供)
感染TiLV之吳郭魚外觀可見眼球凸出及體表出血,但該病徵與其他魚病不易區別(農委會提供)

疑引進便宜魚苗染病

但台灣吳郭魚究竟如何染上吳郭魚湖泊病毒病?家畜衛生所、專家學者紛紛表示,不排除是「進口魚苗」將病毒帶入台灣境內;彭明興也坦言,在此之前,台灣並未接獲吳郭魚湖泊病毒病警訊,因此未特別針對該病毒進行進口檢疫,「但疫情爆發後,會將該疫病增列入《活魚輸入檢疫條件》。」

海大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冉繁華指出,由於國內吳郭魚連年價低,不少養殖業者為減低養殖成本,而從境外引入較便宜的魚苗,「甚至可能魚苗是很多來自對岸。」雖然現在OIE公佈的確診案例國家僅有六國,「但不排除有已經發病、未通報OIE的國家。」而魚苗業者不小心從這些國家進口魚苗。

「根本不應該開放進口魚苗!進口魚苗無論肉質、健康狀況都比不上本土魚苗!」台灣鯛協會理事長蔡俊雄也指出,中國魚苗情況真的不甚理想,不僅肉質差、品種也亂七八糟,但進口魚苗比本土魚苗價便宜1~3倍不等,有的養殖業者貪便宜,而向魚苗場購入較便宜的魚苗,「但養殖業者只知道跟魚苗場買苗,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買到進口魚苗還是本土魚苗,常常被騙了也不知道。」

防檢局:先前未將湖泊病毒列入檢疫,準備補入

按防檢局資料,從今年1月至今,共進口3批莫三比克吳郭魚苗。農委會家畜衛生所組長涂堅表示,雖然病魚從染病到發病的速度很快,「但也有可能有魚苗個體中存在抗體,致使進口報關時未察覺有異。」湖泊病毒就被染病而未發病的魚苗帶入台灣境內。

台灣吳郭魚現除面臨外銷訂單流失、國內銷價連年低落的困境,現又爆出吳郭魚湖泊病毒,對吳郭魚產業無疑是雪上加霜。蔡俊雄強烈呼籲政府嚴加管理進口魚苗品種、檢疫病原菌,才能保障國內吳郭魚品質、顧及吳郭魚產業。

對此,彭明興坦言,在此次疫病爆發之前,國內尚未接獲吳郭魚湖泊病毒警訊,「所以進口檢疫時並未特別針對該病毒進行檢疫。」但今年二月份,防檢局已預告修改《活魚輸入檢疫條件》,現已知吳郭魚湖泊病毒,因此也會將該病毒增列入檢疫條件中,「預計在這一、兩周內公告最新輸入檢疫條件。」

農委會:染病區域已進行移動管制

現農委會決議,針對桃園該案例場採取移動管制至少2星期、移除死亡吳郭魚,並針對該水域周邊半徑3公里內飼養吳郭魚之魚池進行採檢,以了解疫情是否擴散。

另涂堅指出,據了解,「病魚」為主要疫病傳染媒介;故為避免罹病吳郭魚在不同漁場之間移動,現農委會針對染病區域移動管制措施, 也呼籲未發病的吳郭魚場落實人車進出管制、器械消毒,並從可靠的來源種魚場購買健康魚苗,先在隔離水池隔離觀察兩週、確認無異常後,再引入一般飼養池飼養。

案例場樣貌(農委會提供)
案例場樣貌(農委會提供)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