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遏止猖狂的國寶林盜伐行為,農委會林務局今與法務部調查局共同召開記者會,簽署「臺灣檜木DNA鑑定技術資料庫」合作備忘錄,預計將針對盜伐嚴重的嘉義與宜蘭等地先行進行採樣,替檜木、扁柏等珍貴林木製作專屬的「身分證」,即便木材流入市面販售,也能依其特徵判斷是否為受害林木,希望藉此降低盜伐的發生頻率。

DNA見真章 別再謊稱漂流木
到底盜伐多嚴重?林務局管理組科長吳學平以統計數字指出,全台共有八大林管處,其中又以嘉義與宜蘭山區盜伐最為嚴重,加上兩地山區對外聯絡道多,以嘉義為例,今年1到6月就已發生11起盜伐案件,造成的損失難以估計。
此外,林務局也指出,以往因司法機關在偵查盜伐案件時,嫌疑人常謊稱持有的貴重木是合法標售取得,或以合法證明文件來掩護其他非法貴重木,導致貴重木標售暫停已久,未來林務局將藉由漂流木與扣案贓木DNA資料庫的建置,重新啟動貴重漂流木與查扣贓木的標售。
針對該項技術,法務部調查局鑑識科學處科長趙齊相則解釋,往常較常使用動物DNA建檔的技術,但因植物DNA的分子結構排列與細胞壁與動物不同,相關技術較為複雜,在植物的鑑定上一直有待突破,好在林務局與鑑識科學處成功建置檜木和扁柏的DNA差異和分析林區特性,未來若這些珍貴林木被分割賣到市面上,也可以透過鑑識比對來確認是否為受害木頭。
希望有效定罪山老鼠
對於貴重木的鑑定技術有所突破,法務部長邱太三也表示,他所知的山老鼠猖獗且手段兇狠,過往就有超過三千人被追訴跟處罰,但涉及鑑定技術的不足,其中也有數百件是不起訴處分,為了有效將盜伐案件依法起訴並定罪,未來法務部將會和林務局的專業技術合作,盡量將從事不法行為的山老鼠繩之以法。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亦強調,希望跨部門合作鑑定技術的使用,能有效預防犯罪,未來將由林務局深入台灣各山區高風險林區採集更多珍貴木樣本,供調查局找出特定DNA分子基因特徵標誌,提供檢警追訴及法院判決的有力證據。
林務局也表示,紅檜、扁柏等貴重木是全民共有的的資產,不容山老鼠竊為己有,未來DNA建檔後就會有明確證據可供判決使用,若違法者罪證確鑿,將會被依森林法第52條規定,處以10年6個月有期徒刑,並可併科贓款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罰金,呼籲山老鼠不要再心存僥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