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環境耕作補貼九月起跑 每公頃最高領九萬 推廣團體不足如何操作?

農委會已於今年5月5日公告《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審認要點》與《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助要點》,而現「友善環境耕作補貼」新制即將在9月1日正式開跑,預計投入將近13億經費,鼓勵農民轉向友善與有機栽培。在「每公頃一年最高可領9萬元友善耕作補助」的強大誘因之下,各友善團體陸續提出審認團體申請,以利將來替農民申請補助;而從事友善耕作的農民也紛紛關心,補貼申請資格為何?推廣團體有哪些?審認程序怎麼跑?

新聞小辭典:我國目前通過有機驗證的農戶數為2915戶、面積6979公頃,佔國內總耕地面積約0.8%,農委會希望在2017年底,包含有機友善耕作面積能夠衝上1萬公頃。2016年的有機補助經費為 2.7 億元,2017年也大幅提升到12.94億元,鼓勵農友轉做有機或友善栽培。

oranic-2017-policy

友善、有機均有生態補貼,另有減損補貼

首先,友善耕作基本原則究竟為何?農糧署農業資材組有機農業科科長賴明陽破題點出,其不外乎兩點:不使用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基因改造生物之製劑與資材或其他化學品;維護水土資源、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促進農業友善環境及資源永續利用。

補貼新制箭在弦上,符合資格、從事友善耕作農民只要在9月1日至9月15日期間,備妥文件向所屬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或有機驗證機構提出申請,農糧署各區分署將於11月30日前完成彙整、審查、函送、抽查等工作,待行政程序完成,隨即撥款。

根據補貼要點,只要從事友善耕作、有機栽培,每年每公頃即可領3萬元生態補貼,最多得補貼三年;若農民處於踏入有機農業前的「驗證轉型期」,農民除了可領每年3萬元的生態補貼之外,水稻、蔬菜農民可另外申請3萬元減損補貼,其餘作物減損補貼則為5萬元,減損補貼最多得補貼2~3年。

(圖片提供/農委會)
(圖片提供/農委會)
圖片提供/農委會
圖片提供/農委會

友善農業推廣團體不足,地方農會可望也成為「推廣團體」

但由於一切友善補貼認定全仰賴「友善農業審認團體」稽核,首先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必須獲得農委會「審認小組」所審認核可,方能管理轄屬農友,進而向農糧署提出友善耕作補貼申請。

對此,與會有意申請友善耕作補貼的農民也不約而同表示,「補助真的對青農來說很有誘因」,但卻也提問,「推廣團體到底有哪些?」據農民所言,他們登入平台專區後,都僅看到「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一推廣團體,質疑是否系統尚未建制完全。

「確實,目前公告出來的審認團體只有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賴明陽坦言,由於推廣團體需確保轄屬農友完全按照該團體的友善規範操作;但現友善農業團體大多為「推廣」團體,而少有「稽核管理」經驗,或許在生產環境條件、土壤肥培管理、病蟲害管理、雜草管理等相關文件,及近一年輔導推廣紀錄都稍有不足,才會導致現通過審查的審認團體為數不多。

但賴也表示,雖然目前公告出來的審認團體僅有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就目前已知,另外有三個團體也通過審查,」將儘快公告。

然而,就算加上新審查通過的三個推廣團體,屈指可數的友善推廣團體似乎與農委會「年底前將有機、友善耕作面積衝至1 萬公頃」的遠大目標不成比例。對此,賴明陽也表示將視「地方農會」為重點推廣團體發展目標,以此深入地方,帶動地方農民投入有機友善耕作,衝高目標面積。

賴明陽(攝影/賴郁薇)
賴明陽(攝影/賴郁薇)

新北市:全面推動有機營養午餐,帶動有機生產

「其實現在推友善農業政策,對新北市農業發展非常重要。」新北市農業局林務科科長黃嘉文表示,新北市雙溪區從104年便開始推動「友善田園區域計畫」,目前雙溪有機耕作面積達16公頃、另有7公頃友善荷花田,共計23公頃,將雙溪地區打造為打造全國第一個PGS綠保標章友善田園區域;今年更預計將雙溪友善耕種面積擴大到28公頃。

而新北市金山地區也於105年加入友善耕作的行列,目前金山友善稻作面積約15公頃;另也規劃50公頃休廢耕地活化整地補助,全面打造金山為友善田園區域。

「新北市不是農業生產大縣,卻有很多對友善、有機農業有熱情、有認知的小農。」黃嘉文表示,而以新北市農業發展經驗看來,一定是先有「通路」才有「農路」,因此在努力推廣新北友善耕作面積之前,一定是先創造有機友善農產品的銷售通路,而黃始終將大通路指向「新北市有機校園午餐」。

黃嘉文表示,新北市推動校園午餐一周至少一餐有機蔬菜政策已經行之有年,「從原本只有幾所小學,到現在已經全面推動,甚至擴及公立幼稚園。」新北市既然稱得上是國內最大消費地,或許真能從新北市出發,帶動台灣有機、友善農業發展。

新北市農業局林務科科長黃嘉文(攝影/賴郁薇)
新北市農業局林務科科長黃嘉文(攝影/賴郁薇)

郭華仁:避免有機友善市場互打,建議錯開耕作品項

「政府花那麼多錢,是希望農民真的在從事生產工作,而不是象徵性種幾株、等領補助。」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指出,在現推動有機、友善農業的情況下,其實更應該深入了解「產銷狀況」。

郭華仁表示,在政府推動友善農業的過程中,其實可以感受到有機農民的反彈,深怕既得利益被瓜分;為避免有機、友善農產品市場互打,郭認為,或許可從「耕作品項」下手區分市場,「比方說,友善米、友善雜糧都不錯,就不要去跟有機蔬菜起衝突。」而能讓有機、友善耕作一事推展得更順利一點。

陳玠廷:有機3.0首重永續發展

「其實不管有沒有要制定《有機農業專法》,不管專法名稱為何,」與談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玠廷指出,最重要的目的不外乎:讓慣行農民有動力轉作有機農業,也要讓已在有機農業行列的人能夠更堅定、順利地運作,而這也是有機3.0的精神核心:「永續發展」

參與友善耕作補貼與會座談(攝影/賴郁薇)
(左一)陳玠廷(左二)慈心有機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左三)台大名譽教授郭華仁(攝影/賴郁薇)

延伸閱讀:

農委會投13億推廣有機與友善農業 強調「團體管理為主 政府稽核為輔」

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助要點

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審認要點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