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全/農委會推「友善耕作」是來亂的還是玩真的?請幫小農作這些事!

農委會要在本月開始對以「友善耕作」為名的農戶進行補助,看到新聞心情真的很不好,明明我們這些向地主承租的「友善耕作」小農,在現實上根本拿不到補助,現在更要不斷向外界說明,我們種田並沒有拿農委會的補助。農委會的這個政策對我來說,根本是來亂的。

因此,從今天開始,我在各種場合都不再講「友善耕作」四個字了,若一定要我說我的耕作方式是什麼?那我就會說,我在耕作上,不使用任何化學品,包括、農藥、肥料與除草劑…等。那簡稱是什麼?那就換個名字,改叫「吃土農法」好了。

農委會「友善耕作」政策來亂的?地主根本不願簽租約

為什麼我說,農委會的這個政策是來亂的?因為,這個補貼政策裡頭,很關鍵的是,要申請補助的小農,必須提供「土地登記簿謄本、分區使用證明、土地租賃契約或土地耕作使用同意書等影本」。從農委會的角度,要求這些文件或許是對的,但是,它已經脫離了我們的現實。因為,這些文件不是要地主去申請,就是要地主簽一份文件,然而在現實中,我們這些小農幾乎無法從地主那裡拿到這些文件。

在現實裡,很多我們承租的田地不要說我們根本見不到地主,即使知道地主是誰,要請他簽土地租賃契約比登天還難,因為當年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就是一個讓實際耕作者從地主那裡直接分到田地的政策,這個當年的政策陰影依然普遍存在現在擁有農地的地主心裡。

在這樣的陰影下,耕作者要請地主幫忙申請個什麼文件,簽個什麼證明,只要一開口,就足以讓地主心跳加快,耳朵張大,腦袋立即懷疑你到底想做什麼?而對你原來的一點點好感以及一點點幾乎沒有什麼份量的信任,立即崩解。如果你是地主,你為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去幫這個你很陌生的人?是我,我寧願不把土地租給這個要我簽東簽西的人了。

政府補貼經常扭曲自由市場運作

事實上,我當初發起倆佰甲這個新農育成平台時,就很確定這個平台不接受政府的補助,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倆佰甲不去申請登記為法定的團體,讓他就像民間一般的同好團體即可。沒有向政府登記立案,政府就根本無從補助起。

為什麼我那麼篤定在從事耕作上不接受政府補助?我最原始的想法是,我們所以能夠投入農耕,是因為消費市場上有新的需求,大家怕吃到農藥,包括我自己,所以我進來DIY,生產自己要吃的農產品,然後也分享給我的親朋好友們。而這件事要走的長久,就必須在自由市場上站起來,靠政府補助只會削弱我們在自由市場上努力的動力。如果市場不需要這樣的農產品,那麼我們就不要種啊!

政府的補貼經常會扭曲自由市場的運作,造成不公平的競爭,而令人覺得遺憾的是,這個政策所造成的不公平競爭,關鍵竟然是在,看誰能取得地主的配合,誰就能拿政府補助,這關農法什麼事!在政府要的「友善耕作」上比較努力的人,在拿政府補助上不會有一丁點的優勢,反而極有可能在這個政策的波動下,處於競爭的劣勢。我們本來種田種的好好的,現在我們要花很多精神來面對,政府透過補助對我們帶來的衝擊。

我們夥伴已經想好了如何面對地主來問,你們有沒有拿政府的補助?如果有拿,他就要調高地租來分。那我們就會回說,那就來簽租賃契約啊!簽了才會有補助。已經有人試過了,看來還蠻有效的,地主就立刻不再問了。

說實在的,消費者的支持才是我們持續生產不使用農藥的稻米,最重要的力量。

消費者與農民一起重視農業,需要好的稻米,才是農業的力量(圖片提供/田文社)
消費者與農民一起重視農業,需要好的稻米,才是農業的力量(圖片提供/田文社)

如果農委會推友善是「來真的」,請幫小農作這些:

農委會如果真的那麼關心他們所說的「友善耕作」,那麼小農們需要幫忙的是:
1.小農找不到土地,請幫忙。
2.小農租不到適合的住房,請幫忙。
3.小農找不到代耕業者,請幫忙。
4.小農的農耕地始終要面對鄰田農藥污染的問題,請幫忙。
5.小農租到的農地一直被地主收回去蓋豪華農舍,請幫忙。
6.小農的農耕地旁不斷興建農舍,妨礙正常耕作,同時也擋住陽光,請幫忙。
7.小農經常租到水尾田,沒水可灌溉,請幫忙。
8.小農經常租到山邊的田,常有山豬、猴子等野生動物出沒,弄壞農作物,請幫忙。
9.小農沒有社會保險,請幫忙。
10.小農沒有職業災害保險,請幫忙。
11.小農水田裡有很多福壽螺危害,除了用撿的之外,還有什麼比較友善環境的解決方法,請幫忙。
12.小農的耕作方式對天候更為敏感,需要在地的微氣候資訊,請幫忙。
13.小農需要很多類型的小型農機,以方便個人化農法的操作,這類農機國外很多,國內看不到,國外也沒有的,那就需要研發,請幫忙。

台灣需要更多適合農機(攝影/楊文全)
台灣需要更多適合農機(攝影/楊文全)

農委會加油,好好作你們該做的事

先簡列一些在生產環境上需要農委會幫忙,同時也是用錢解決不了的問題,有機會再列一些在行銷端需要農委會幫忙的事。這些問題,農委會大大小小的官員都知道很久了,結果,現在農委會只是大張旗鼓地說,來,你們來登記,我發一點錢給你做補貼。為什麼要這麼做,農委會的目標也明講了,就是要把台灣的有機與友善農業的面積從七千公頃在今年衝上一萬公頃。

不積極想辦法改善小農們在生產端與行銷端的各種環境困境,是要如何推廣他們說的「友善耕作」。在這樣的情況下,發錢就叫做灑錢,只是把民間長年的努力成果登記為農委會的業績,好讓總統選舉有政績可說嘴。

更慘的是,那個補助的一點點費用,其實只是為满足農委會的這個政策做行政統計服務的業務費(包含各種面對面溝通、管理行政、手耭通話費用、交通費用、紙張…等人事成本與雜支費),對小農來說,這都是多出來的行政成本,還算不上對農委會說的「友善耕作」的實質補助呢!這就是我們最高的農業行政與權力單位,為在台灣農業轉型發展第一線努力的小農們,所能做的事。

農委會加油!好好做你們該做的事。

延伸閱讀:友善環境耕作補貼九月起跑 每公頃最高領九萬 審認團體不足如何操作?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