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換米換菜 「小間書菜」建構鄉間二手書店

你送我一把菜、我送你一顆冬瓜,在農村是家常便飯的場景。現在,你捐一本書,也能換到一包米喔!江映德、彭顯惠夫妻,今年放棄工程師、設計師身份,帶著小孩到宜蘭深溝種田,喜歡閱讀的他們,發現當地一家書店也沒有,決定將60年老穀倉改造成「小間書菜」,販賣二手書和農產品,只要帶著二手書來,就能交換當地友善環境的米或蔬菜,還打算開辦「深溝食堂」、「親子圖書館」,讓老穀倉化身當地的公共平台。

工程師轉農民 老婆讚:「他最帥的時候就是現在。」

列印
鳳梨妹從小抓著泥巴長大(圖:彭顯惠提供)

週五在宜蘭大學舉辦的農民市集,最近出現一個特別的攤位:來買菜的民眾,手上拿的不是鈔票,而是一本本二手書。「這是我們種的米,沒有灑農藥和化肥,我們要在宜蘭開一家書店,歡迎拿二手書換米和菜!」在名為「倆佰甲小間書菜」的攤位下,一位曬得黝黑的年輕女農,和一對棄業從農的夫妻,為著他們小小的二手書店夢想,賣力宣傳。

「倆佰甲」是當地的草根組織。去年底,研究台灣農村的楊文全,透過宜蘭農民賴青松穿針引線,在當地租下2甲地,引介菜鳥農民進場,彭顯惠和江映德夫妻就是其中之一。中年轉業,而且還是從未踏入的農業領域,外人都不看好,但他們卻仿佛早有默契,夫妻從未爭執是否辭掉工作。
原擔任平面設計師的彭顯惠,和擔任電腦工程師的先生,為了讓孩子有更好地成長環境,今年2月,決定到宜蘭當農夫。在重人情的農村,沒有農民願意把田地租給陌生人,他們眼巴巴望著長滿雜草的休耕地,抱著暱稱「鳳梨」的女兒,走過一條又一條田埂,和老農民搏感情,連租房子,也是一間間按門鈴租來的。

在朋友引介下,他們找到楊文全。「當時看到他們抱著小孩來,我馬上跟他們說『你們錄取了。』」楊文全回憶第一次的相遇,看到彭顯惠夫妻抱著小孩來,一定是下了很大決心,當時已經4月,其他農民早就插完秧,但還是決定讓他們試試看。

目前彭顯惠仍發揮專長,設計「小間米」包裝、網路行銷;有19年電腦工程師經驗的江映德,負責大部份農事。或許是小時候曾看過父親做過農,從來沒有務農經驗的江映德,做起農事得心應手,連農民都稱讚他有天份。

「我覺得這是他有史以來,最認真做一件事的時候。」彭顯惠毫不客氣地誇老公。她說,以前老公回家看小說、打遊戲、灌電腦程式;但是現在,老公不顧雨天,堅持下田補秧、揹著女兒撿福壽螺,開心描述女兒在他挖溝渠時睡著,「他最帥的時候,就是現在了。」

彭顯惠和江映德七歲的兒子和一歲的鳳梨妹,也有模有樣地學著曬穀(圖:倆佰甲提供)
彭顯惠和江映德七歲的兒子和一歲的鳳梨妹,也有模有樣地學著曬穀(圖:倆佰甲提供)

以書換米、蔬菜 老穀倉注入新靈魂

憑著一股「憨膽」,他們很快適應農村生活的節奏。但彭顯惠一直有個小小困擾,愛看書的她,在深溝附近找不到一家書店,得耗費數十分鐘,到宜蘭市區才有,而且還常買不到想看的書。有些倆佰甲的夥伴,也有相同困擾;正好倆佰甲承租的舊穀倉還有空間,「小間書菜」的夢想就此誕生。

「這個地方是許多深溝人的回憶。」楊文全指著碾米機旁的木梯子說,最近整修時,有個當地人跑來說:「這個梯子是我父親做的。」他們決定保留當地民眾對老穀倉的共同記憶,未來走進小間書菜:第一眼會先看到日治時期留下來的木製碾米機;一張張碾米機拆卸下來的木頭所做成的手工桌椅;旁邊會擺放當地農民種植的自然農法白米、各式蔬菜,當然還有不可或缺的二手書。在這裡,不需用鈔票交易,幾本二手書,就能換到在地農民用心種植的健康蔬菜。

彭顯惠說,消費者往往只能在市集和網路看到農民,農民和生產者的距離也十分遙遠,她希望「小間書菜」,能扮演類似日本地產地銷的「直賣所」,不僅銷售在地產品,也扮演消費者和農民溝通的橋樑。

以書換米菜是另類的農村風景
以書換米菜是另類的農村風景(攝影/林慧貞)

「小間書菜」也成為許多小農夢想的引信。有人提議要開辦「深溝食堂」,用在地食材作出特色料理;有人要規劃親子圖書館,讓附近深溝國小的學生,放學後有個好去處。賴青松告訴朋友這些提議,他的朋友甚至提議,可以讓小學生做些作品,在圖書館展出。

協助倆佰甲租下穀倉、在宜蘭深耕的賴青松說,小間書房開展各式各樣的可能,「一根柱子會垮,兩根比較堅固,但有三根或許就不會倒了。」他只是借力使力,讓有興趣的人產生連結。

彭顯惠說,來到宜蘭,認識許多有理想的小農,從沒想過自己會當老闆,但一切就是這麼順其自然。「小間書菜,投注了許多人小小的夢想,我們只是盡力將這些夢想連結起來。」

倆佰甲改造老穀倉,一旁拆卸的碾米機木頭會化身為深溝食堂的桌椅(圖:倆佰甲提供)以無價的知識換農人對土地無價的珍惜

以無價的知識換農人對土地無價的珍惜倆佰甲改造老穀倉,一旁拆卸的碾米機木頭會化身為深溝食堂的桌椅(圖:倆佰甲提供)

做農找到人生意義 只剩雨鞋和休閒鞋也不悔

從農的路上,意外與驚喜不斷。彭顯惠說:「一開始只是想當農夫,沒想到事情變得這麼多。」但他們仍十分淡定面對未知的將來,今年他們甚至把台中房子賣掉,彭顯惠也徹底辭掉設計工作,全心當農婦。問他們為何如此堅定?彭顯惠笑說:「這件事,我也想問我自己。」很多人覺得他們很勇敢,「但其實,我們是懦弱,不想在都市過著如此競爭的生活。」

許多人看到江映德搭的竹架,稱讚他很有天賦,木訥少話的他,露出笑容說:「我自己是沒這麼覺得啦。」他坦言,以前當工程師只是為了賺錢;務農,讓他覺得很有意義。如今他們只有一間在宜蘭承租的房子,鞋櫃裡只有雨鞋和休閒鞋,完全沒有退路, 「但我們也不需要退路吧!」

明年,他們種稻面積將擴大到兩甲半,雖然也是意料之外,但或許就像他們自創的「小間米」品牌精神:「『小間』,在日本是指六個榻榻米的大小,用來表現對物慾的極小量化。」讓孩子,開開心心在稻田中抓蟋蟀、玩泥巴,就是他們最大的滿足。

小間書菜為深溝國小附幼送菜(圖:倆佰甲提供)
小間書菜三人行(圖:倆佰甲提供)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