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簡嘉潁)

日本在宅醫療04│「share金澤」多世代共生社區,榮獲Good Design設計大獎

聽過「連續性照顧退休社區(Continuing-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 CCRC)」嗎?現在的長照政策多半仍著眼於已經失能、需要照護的老人,源自美國的CCRC,則強調打造為「生活」不為「養老」的社區,整合生活支援、照護與醫療系統,讓健康的退休高齡者能夠退而不休、真正享受生活,身體機能衰退的人也能得到最全面的照顧。

作為地方創生策略的一環,日本於2015年提出「日本版CCRC」,強化地方城市的照護、醫療機能,鼓勵都會區的老人移居,發展第二人生、在地終老。然而具體該怎麼落實?備受矚目的當屬石川縣金澤市的「Share金澤(シェア金沢)」,不僅勇奪2014年Good Design設計大獎,更吸引安倍首相、初代地方創生大臣石破茂等政要親自拜訪,地方創生推手增田寬也在《東京消滅—長照破產與地方移住(東京消滅—介護破綻と地方移住)》一書中大力推崇「Share金澤」。

實際走訪Share金澤,設施長奧村俊哉卻語出驚人的表示:「Share金澤並非『高齡者照護社區』,也從來沒有以此為目標。在這裡生活的除了老人、也有兒童、障礙者、大學生、每天還有許多在地居民進出,是一個多世代共生的『大雜燴社區』。」

Share金澤溫泉也兼營商店,販賣附近農家的蔬菜,後面則是當地社區的佈告欄(攝影/簡嘉潁)

收容戰後孤兒起家、社會福祉法人「佛子園」的「多世代共生」理念

距離繁華的金澤站約六公里、位於若松町嫻靜住宅區的「Share金澤」佔地約一萬一千坪,原本是已關閉十幾年的舊國立醫院,後由社會福祉法人「佛子園」接手,由當地的五井建築設計研究所參與設計,於2014年落成。

Share金澤是個擁有複合性機能的社區。其居住設施分為障礙兒童設施、老人住宅、學生住宅,目前有30名身心障礙兒、40名高齡者、8名學生入住。此外也提供老人日間照護、社區訪問照護、兒童發展支援中心、產前產後照護、課後兒童照護;另外還有溫泉、餐廳、商店、音樂教室、運動教室、藝廊等商業、服務設施。

不像常見的社區分成一棟棟的建築物,Share金澤刻意打破界線,把不同世代的住宅全部混在一起,每個區塊之間不用任何柵欄圍牆隔開,而是用流線型的步道串連,創造自然的動線、讓居民感受彼此的生活氣息。

每個區塊之間不用任何柵欄圍牆隔開,而是用流線型的步道串連,創造自然的動線(攝影/簡嘉潁)
寬敞的大廳,是日間照護的場所,也舉辦各種活動(攝影/簡嘉潁)

打破藩籬與原有社區共生,活化社區空間

奧村表示,Share金澤的整體規劃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開了數百場的社區會議後才決定的。「如果一個地方只有障礙兒童、老人入住的話,還是會讓人覺得是個有特殊照護需求的機構,要怎麼讓Share金澤自然的融入當地社區、創造交流,而不只是一個閉門造車的照護機構很重要,因此我們從設計階段就積極邀請在地居民參與。」

打破設施藩籬、與原有社區共生,這是佛子園一貫的理念。創始人行善寺住持熊谷本英在二戰後收留了許多失去父母的戰爭孤兒,1960年成立社會福祉法人「佛子園」,80年代以降以照護障礙兒童為主。隨著兒童逐漸成長,佛子園也開始推動障礙者就業服務,活用廢棄寺廟、車站閒置空間,發展釀酒、牧場、餐飲、溫泉等事業,不僅創造了數百個障礙者就業機會、經營據點也成為當地居民的社交中心,成功打破正常與障礙的界線。

餐廳「ももや」(攝影/簡嘉潁)
攝影/簡嘉潁

邀請不同NPO入住,共同創造更好服務

Share金澤募集石川縣的NPO團體入住,創造多樣化的服務。奧村指出,WHO在2007年發表了『高齡者友善城市(Age-friendly Cities)指南』,提出「敬老與社會融入、社會參與、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交通運輸、住宅、通訊與資訊、社區及健康服務、工作與志願服務」八大指標,但光靠佛子園難以全部達成,「所以就找志同道合的夥伴、集合大家的專長一起來打造更美好的社區。」

當社區居民希望能有課後安親班服務時,他們找了專門帶小孩在野外遊玩的NPO「蓋亞自然學校」; 居民需要放鬆,就引進使用石川縣產無農藥香草的按摩沙龍;當地育兒世代比例高,也邀請助產院開設產前產後中心「1.2.SUN」。

重視身心障礙者權益是Share金澤入住店家的特色。餐廳、酒吧雇用一定比例身心障礙者;專業洗衣店「Hands Plus」專門雇用高齡者和障礙者;社區內的運動俱樂部標榜「殘障人士也能使用」。

產前產後中心「1.2.Sun」
雇用高齡者和障礙者的洗衣店「Hands Plus」(攝影/簡嘉潁)
兒童閱讀空間也十分寬敞明亮(攝影/簡嘉潁)

居民主動參與,打破長幼世代隔閡

但光只有提供服務還不夠,奧村表示,外出頻率和與人對話的次數與高齡者的失智症有正相關:「外出與對話頻率越高的發病率越低,兩三天出門次數不到一次的高齡者,得到失智症的風險是每天出門的3.49倍。」此外擁有明確人生目的、持續參與社區活動、有工作的高齡者,需要照護的比例不僅較低、健康壽命也更長,「所以居民不能只是被動的接受服務,我們希望他們能夠主動的走入Share金澤。」

一般坊間的日間照護服務對象為失能高齡者,但Share金澤則完全開放,社區內的健康長者、其他年齡層也能參加,貫徹「大雜燴」精神。「一般的日間照護只會認識照服員和其他失能老人,但其實高齡者更需要和不同世代多接觸、多對話。」

參加的居民有時也是講師。「每天送菜給我們商店的農友很會作『門松(日本新年的裝飾品),就請他來教大家。』此外也跟其他NPO合作,「比方這裏有個協助獨居老人的NPO,我們就請他們把交流活動辦在這裡,Share金澤內的爺爺奶奶也能參加。」

share金澤還特別製作了當地社區居民的入浴札,據說這也起到守望相助的作用:「要是太久沒來洗溫泉,我們就會擔心是否出了狀況,前往探視。」獨居老人增多,不啻為一個好方法

攝影/簡嘉潁

柑仔店「若松共同商店」由高齡者共同經營

share金澤還有柑仔店「若松共同商店」,商品訂購、店面陳設、值班顧店等通通由入住高齡者一手包辦。「入住share金澤的障礙兒、課後安親班『蓋亞自然學校』的孩子、還有當地居民的小孩就會到柑仔店去,自然而然和爺爺奶奶有了交流。」原來周遭社區以核心小家庭為中心,許多孩子從來沒有跟長輩相處的經驗,曾有孩子問奧村:「為什麼人上了年紀就會變噁心呢?」令他非常驚訝,因此特別注重長幼世代的交流。

高齡者照護走向在地老化、在地臨終,近年厚生勞働省推動「地域整體照護(地域包括ケア)」,整合生活支援、醫療、照護等不同資源,但奧村指出,日本社會福利政策過於偏重高齡者,「真正的整體照顧,除了高齡者,應該還要包括兒童、障礙者、甚至不需醫療照顧服務的人。」

由入住高齡者共同經營的「若松共同商店」(攝影/簡嘉潁)
(攝影/簡嘉潁)
Share金澤溫泉也兼營商店,販賣附近農家的蔬菜,後面則是當地社區的佈告欄(攝影/簡嘉潁)

(感謝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日中通譯五十嵐祐紀子協助安排採訪。)

日本在宅醫療現場系列閱讀,請點選這裡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