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生產廚餘超過55萬公噸,環保署招募惜食店鋪,格外品做料理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有1/3的食物被浪費掉,碳排放量高達44億噸;而台灣2017年廚餘回收量超過55萬公噸,為配合聯合國「負責任的生產和消費」之永續發展政策,並響應2030年達到減少50%食物浪費的目標,環保署將從7月起至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期間,舉辦一系列惜食教育活動。

為推廣「減少廢棄食物、避免食物浪費、使用在地食材、縮短運送里程」等理念,環保署署長李應元現場示範利用「格外品」製作料理,希望大眾從自身做起、改變廢棄食物的命運。

環保署「惜食百分百記者會」,希望大眾重視食物浪費的問題(中為環保署署長李應元)(攝影/林珮君)

從上中下游檢視,避免食物浪費

環保署今(20)舉辦「惜食百分百記者會」,李應元表示,台灣物資豐沛,當前面臨的是「過度浪費」的問題。指出從生產、運送、加工到消費端,都有能減少食物浪費的著力點,希望社會重視每個環節所產生的廢棄食物,降低台灣每年的廚餘量。李應元表示,從環保署的角度,主要是希望減少廚餘的產生,或是將其循環再利用,因此舉辦「惜食店鋪」招募活動,提倡「吃格外」、「吃全食」、「吃在地」、「惜食材」……等理念,鼓勵餐飲業者從採購到料理,將食物百分百利用、減少食材浪費。

「格外品」入菜 改變廢棄食物命運

李應元與原粹蔬食作主廚簡鏇堼現場示範「格外料理」,選用外觀不佳的「醜蔬果」,並以「全食利用」概念,製作大阪燒和南瓜湯等兩道料理。

「買到醜蔬果也不要拋棄它,有些根本看不出是格外品。」簡鏇堼表示,格外品的風味和營養價值都與一般蔬果相同。(「格外品」指的是尺寸大小不符合市場規格,或是外觀不佳的蔬果)

簡鏇堼擅長將「格外品」做成料理,提及紅蘿蔔、馬鈴薯、玉米筍和秋葵都是自己常運用的食材。針對近期香蕉盛產問題,簡則建議,可以將香蕉做成咖哩、冰淇淋、或是打成蔬果汁,「營養又美味!」

現場示範利用「格外品」製作料理(右為主廚簡鏇堼、左為李應元)(攝影/林珮君)

李應元:消費端吃適量、養成「打包習慣」

同時,李應元也強調要從「消費端」做起,鼓勵消費者樂於選購「格外品」,改變廢棄食物的命運。

「吃適量很重要!」,李呼籲民眾不要過量進食、對身體健康較有正面幫助;此外,民眾到餐廳用餐時,可主動養成「打包習慣」,將吃不完的食物帶回家,減少食物被丟進垃圾桶的機會。

針對消費端的教育活動,李表示7月起,環保署將舉辦惜食和食農講座,教導民眾如何將「格外品」再利用。

解決超市剩食 李:要改變進貨數量

除了從消費端推廣「惜食」理念外,李應元表示,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間,台灣超市和量販業廚餘的廢棄食物申報量高達6630公噸,等於每月產生超過500公噸的廚餘,顯示「剩食問題」嚴重。

對此,李建議業者就銷售數據資料,來改善進貨數量,以「適量化」為經營管理原則,或是將即期食物供應給需要的團體享用。

APEC經濟體參與降低糧損 目標兩年後減少糧損率達一成

食物浪費問題引起國際關注,APEC各經濟體公私部門代表本月14、15日齊聚台北,透過高階對話商討如何降低糧食損失,目標在2020年時降低糧損率達10%。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糧食損失不僅是農業投資的浪費,也會降低生產者獲利,更會造成糧食價格上漲,導致糧食危機。

行政院農委會國際處處長洪忠修指出,台大團隊提出「降低糧損工具箱(toolkits)」概念,即是從糧食供應鏈上一一檢視問題。例如,不夠精良的技術,會造成生產端的土地和肥料資源的浪費;另外,糧食採後處理也十分重要,需要有良好的物流、儲存和分配環境與設備;最後是消費者端,要透過教育著手,教導消費者珍惜食物。

洪表示,負責技術研究的中研院和台大團隊將以此概念,預計在今年八月,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糧食安全周」上提出降低糧損的具體方法。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