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潛力來自地方獨特魅力!台日地方創生專業交流「引發共鳴非常重要」

面對鄉村人口流失、老化危機,產業進駐地方,期望以不同方式,與地方共榮共處。日本《里山十帖》案例,透過旅館讓新潟魅力贏得共鳴;而台灣勤美學改造香格里拉老式樂園,以藝術文化注入活力;元泰竹藝青年返鄉重振竹子產業,地方獨有的魅力逐漸被重視。

中衛發展中心日前舉辦明日城鄉趨勢論壇,邀集台日相關專業者分享地方創生經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吳明機表示,地方有好山好水卻面臨人口外移,產業不振,台灣未來不只注重經濟成長,也要顧及地方創生。而中衛董事長謝明達則指出,地方創生跟過去社區營造、農村再生不同思維,產業振興佔關鍵因素,「要振興需要幾代人努力,怎樣做沒有固定答案,擷取日本案例參考,透過中央、地方、產業界不斷努力。」

(左四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吳明機、右三中衛董事長謝明達、右二自遊人總編輯岩佐十良)攝影/劉怡馨

日本統計,地方每少一個人,就少了124萬日幣消費金額

台灣及日本都面臨少子化、高齡化問題,日本政府因此推出地方創生政策,期望振興地方,讓都市人願意移居鄉下。自遊人總編輯、里山十帖旅館創辦人岩佐十良指出,日本人口自2008年開始減少,「即使像東京地區人口非常多,也呈現減少趨勢,更別提鄉村了。」根據統計數據,每人每年在地方的消費金額為124萬日幣,新潟縣南魚沼市每年減少400人口,相當於一年減少將近5億日幣的消費金額,「每年持續減少5億下去,總金額非常嚇人。」

岩佐表示,為彌補這124萬日幣的缺口,日本訂出觀光策略,吸引外地人到地方消費。根據計算,要達到124萬日幣這數字,必須吸引10位海外觀光客進到當地觀光;或是26位國內旅行但住在當地的旅客;再不然就是83位當天來回的旅客。

圖片來源/岩佐十良

八成食材來自當地,獨有樸實美味

「但新潟縣對日本人來說,根本不是觀光勝地,不需要特地跑一趟。」岩佐直指,全國47個都道府縣中,新潟縣觀光排名第35名。不過,在這有限的資源下,他在新潟偏遠的大津山開設《里山十帖》旅館,卻能維持九成的住房率,甚至吸引台灣、香港、新加坡的遊客遠道而來。

外界不免好奇,一個不被看好、人煙稀少的新潟縣,如何達成高住房率及回客率?「這是個引起共鳴的媒體。」岩佐將里山十帖視為實體媒體,將新潟縣潛在的觀光資源發揮得淋漓盡致,「群山、清澈河川、新鮮空氣、純樸農村風景,這些在地人認為理所當然的景色,對都市人來說卻是截然不同的感受,是很奢侈的享受。」

此外,里山十帖也非常重視飲食,八成食材來自當地,春夏季的稀有山菜、青菜,秋天的菇類,冬天的傳統發酵食品。「奢華不是吃很多牛肉、海鮮,這些你在東京就能買到,必須提供當地獨有的美食,才能吸引大家到地方體驗。」

圖片提供/岩佐十良

岩佐十良:引發共鳴很重要

「引起共鳴非常重要。」透過引起旅客共鳴,里山十帖在社群媒體傳播速度非常快,遠超過雜誌、電視傳播速度。岩佐表示,創辦雜誌是為了將訊息傳達出去,透過飲食、旅遊讓心變得豐饒,而旅館更是進一步傳遞這理念的方式。

不過,現場民眾也提出疑問,台灣旅館一窩蜂增加,回客率卻非常低,到底問題出在哪?岩佐則回應,「就是單純地讓客人想再來體驗一次。」旅客會好奇里山十帖的春夏秋冬是什麼樣子,有什麼景致跟食物。他強調,里山十帖的成功不能被複製貼上在其他地方,每個地區都有其特色專長,要為其量身打造,挖掘地方魅力。

圖片來源/岩佐十良

台灣勤美學集團,打造在地特有樂園文化

里山十帖透過地方魅力吸引共鳴,而台灣勤美學集團也期望以藝術文化方式,活化老式遊樂園。勤美學執行長何承育指出,五年前勤美學買下香格里拉樂園,開始老式遊樂園的再生計畫。他不斷思考樂園如何帶給大家快樂,希望樂園能夠對環境友善而非破壞環境,並且為在地帶來希望,保留傳統文化。

何承育表示,必須認同、肯定在地文化,一味模仿就是放棄品牌優勢跟國際機會,台灣遊樂園產業嚴重衰退,從早期41間變為24間。國人開始出國旅遊,但台灣樂園過去主打的卻是不用出國就能看到歐式庭園、泰國人妖秀、關島教堂等,「當大家真的出國旅遊後,或是外國人來台旅遊,會想看到這些山寨版嗎?」

何承育(攝影/劉怡馨)

「我要告訴大家這就是苗栗,不是其他地方。」何承育從環境、文化開始做基礎調查,希望透過轉換演繹,凝聚共識。首先改變就是歐式花園,將原有的樹木移去後山,希望帶入文化藝術,讓旅客能在空地散步,卻讓老員工直批「我每天照顧樹木,我的寶貝都被你毀了。」

要凝聚原有的八十幾位老員工,加上新聘的二十幾位員工,何承育邀請藝術家設計竹子地景建物,員工參與竹子編織過程,開始聊天、打開話題。此外,他也希望來這邊的員工不是服務人員,而是生活實踐分享家,其中有學音樂、農、森林系,大家進來這裡發展自己興趣,爬樹、昆蟲、採紅棗等,發展各種有趣的事情交給客人。

而飲食更是端出傳統客家鹹粥,有濃厚的在地味。何表示,原先同事為達到高單價價值,端出客家式的西餐,「但那東西超怪,其實道地的客家料理,蘿蔔乾、鹹粥,效果都比西餐好,更有在地味道。」同事也在跟客人飲食交流中,得到榮譽感。

勤美學邀請十組藝術家、創作者進駐樂園,探討在地價值做文化轉換,演繹出新的樂園想像。不過現場民眾也質疑,藝術曲高和寡,且這僅讓集團獲利,對地方有何實質幫助?「在地傳統文化被時代淘汰,我們就是努力讓文化被傳承。」何承育說明,舉辦的體驗活動都會有在地職人分享,共有一百多位職人創造出不同課程內容,職人能夠分享文化,又能有基本收入。且樂園食材也是跟在地農民採購。「不是說我們找到對的方式,而是覺得現在踏得穩健,良性循環讓地方不同,文化得以繼續流傳。」

勤美學香格里拉樂園結合農機改裝車職人作品(圖片來源/勤美學網站)

林家宏返鄉接下竹業,為鄉村注入年輕活力

元泰竹藝負責人林家宏則是回到家鄉接手竹棒針工廠,「當時才發現,竹子已經不是個產業,它只是文化。」竹子工廠不到一百家,且都是微型工廠,剩下七十幾歲的老農,從山上搬竹子下來。他開始思考設計能帶來什麼改變。於是開始長達三年的產業深蹲、累積知識。

「年輕人回鄉下有非常多苦悶事,我開始跑步,用雙腳認識土地。」林家宏慢慢發現鄉村欠缺活力,開始寫企劃書募款辦路跑活動,到當地觀光工廠募款,一家家要到贊助;沒錢印文宣,印刷廠老闆在房地產傳單背面印下路跑資訊;婚禮使用的拱門,回收再利用作為路跑起、終點;地方婆婆媽媽自動到補給站端盤子給水,「這都是鄉村才會發生的事。」

自此之後,林開始揪團夜跑,從十五個人增加到五百人,大家一起在晚上跑步,三年辦過三百場次,超過兩萬人次,都是零補助、零經費。「只有累積沒有奇蹟。」林家宏花費三年時間深蹲產業,在工作閒暇時間舉辦路跑,活動越辦越大,「開始有人關注,開始問我是誰。」於是民宿業者先找上合作機會,林家宏開發出台灣第一支竹製牙刷,以孟宗竹加上馬毛,口感好又環保。

林家宏也嘗試竹吸管,線上募資一百萬,自己種下兩分地的竹苗,林家宏強調,「鄉鎮沒有就業機會,卻到處都是創業機會。」希望讓竹子進入生活,從牙刷、吸管開始,讓循環經濟成為風氣,也讓竹山變得更好。

林家宏(攝影/劉怡馨)

祥圃:畜牧業也要傳遞農業價值

除了振興衰退產業,如何溝通讓外界重視其價值也是關鍵。祥圃實業營運長吳季衡表示,每個行業都有其存在價值,從養豬、豬飼料、屠宰等都有其專業性。因此創立「究好豬」品牌,希望做出台灣人驕傲的豬肉品牌,提升農業生產者社經地位,以永續態度經營畜牧業。

「大家都要吃豬肉,卻不要豬場蓋在隔壁,豬場只能往偏鄉去,地方沒有吸引人的產業,那到底未來鄉下要發展什麼?」吳指出,台灣畜牧產業萎縮,農產品消耗量遞減,進口品增加,進入公司十年多,看見畜牧業者沒社會價值、不受重視。但從業人員抱怨沒人理解農業價值時,自己同時也須負起責任,沒溝通自然價值不被了解,台灣沒有平台能知道這些職人故事。

吳季衡在雲林設立豬肉分切工廠,並建立農業文創館,「提供一個溝通場域,歡迎任何人,不論好奇、質疑、不信賴的人都可進入場域了解。」從豬的角度看世界,過怎樣的生活,從人工受孕、小豬出生、上市等,同時更搭設透明天花板,讓遊客清楚看見豬肉分切作業流程。

豬場也投入循環經濟,豬糞料回收做堆肥、發電,讓養豬業得以永續發展,重新定義產業價值。吳季衡強調,生產價值不被看見,就只能削價競爭,導致食物品質下降、環境被污染。「我要講的是,食物得來不易,這條食物鏈有很多人在努力,沒有農業何來農村?」

延伸閱讀:

專訪》從《自遊人》雜誌到《里山十帖》旅館,岩佐十良展現「鄉間豐饒的生活風格」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