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從《自遊人》雜誌到《里山十帖》旅館,岩佐十良展現「鄉間豐饒的生活風格」

2000年岩佐十良創立日本知名生活旅遊雜誌《自遊人》;四年後,在事業起飛之際,他從東京移居至日本名米產區、偏遠的新潟縣南魚沼市,開始在鄉下編輯雜誌、耕作的日子。「周圍的人都說:『現在正值事業發展的時機,卻突然搬去鄉下,我在放棄自己的人生。』」

離開了東京首都圈的《自遊人》,不但持續發行且備受好評,甚至從雜誌成了「農業法人」,將地方生產的有機農作開發加工,以「Organic Express」品牌上架販售。而到了2014年,岩佐十良再度挑戰,在比南魚沼更偏遠的大津山,開設了《里山十帖》旅館,從不被看好,到住房率維持九成,更贏得多項設計大獎。

日前岩佐十良受邀來台演講,接受《上下游》專訪表示,從《自遊人》到《里山十帖》一路走來,「我們想提供的是一個工具、一個模式,讓每個人都能清楚知道每個人對於豐富生活的定義、不同的價值觀,讓每個人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

岩佐十良(攝影/劉怡馨)

移居新瀉鄉間,詮釋精神豐饒的生活風格

岩佐十良表示,2000年《自遊人》創刊時,正值物資豐盛的時代,因為物資豐盛而創造出各種生活風格。「自遊人是以展現出生活豐富度為主軸的一本雜誌。」食物、傢俱、高級布料、寬闊住宅,雜誌以這些物質展現出生活豐富度。

不過物質充裕卻比不上精神上的豐饒。岩佐在2004年離開東京,移住至偏遠的新潟縣南魚沼市,「我是土生土長的東京人,在物資豐饒的環境下長大,實際住在農村後才發現,生活的豐富度是來自精神上的滿足。」農業跟自然一體化,生活因應自然而變化,雖然沒有豐富物質,卻能體驗到精神上的滿足。這時岩佐也慢慢轉換《自遊人》對生活風格的詮釋,更重視精神上的豐富度。

對於為何偏偏選擇了新潟縣,岩佐表示,重新思考真正豐饒的定義,認為跟飲食文化有很大關連,「我必須回到飲食的原點,米則是食物的主軸。」決定遷至生產稻米最有名的南魚沼市,開始在鄉下編輯雜誌、耕作的日子。

自遊人雜誌(翻攝雜誌封面)
翻攝自《自遊人》雜誌

「大自然就是鄉下最大的魅力」」

被視為放棄人生的決定,卻在三一一地震後備受推崇,各地興起移居潮,都市不再是第一選擇。岩佐認為,日本近年興起的移居浪潮,源自於2011年發生的三一一地震。在地震之前願意移居鄉下的都是老人,為了退休後的養老生活;但地震後,大量的年輕人搬回鄉下,「地震、海嘯、核爆造成日本人心靈創傷,使他們重新思考對於生活豐富的定義,改而追求精神上的充實。」

社會對鄉下觀感、價值觀開始改變,願意換個角度去看地方魅力,「大自然就是鄉下最大的魅力,讓很多都市人願意移居到鄉下。」

然而,移居的都市人跟鄉村的磨合卻也是一大挑戰。「其實我剛搬去南魚沼五年之內都很安靜、內向。」岩佐說明,外地人指使當地人怎麼做,會產生排斥感。於是岩佐並不強烈主張要做什麼,而是默默從事耕作、參與當地活動,「讓他們慢慢對我有興趣。」

當地人習以為常的風景,卻是讓外地人嘆為觀止的美景(取自里山十帖)

接手山間旅館,《里山十帖》十種主題療癒來客

在當地深蹲十年後,岩佐接管當地深山的老舊旅館重新翻修,建立《里山十帖》,當大家都不看好新潟的觀光資源,認為沒人願意特地來新潟住旅館,岩佐卻讓《里山十帖》開業三個月後維持住房率九成。

岩佐將《里山十帖》視為「實體媒體」,一樣想傳達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讓在地傳統文化、米文化被知曉,把名不經傳的地方變成眾所皆知的好地方。」旅館以十大主體療癒遠道而來的旅客,包括食、住、衣、農、環境、藝術、遊、癒、健康、聚會。岩佐說明,這十帖環環相扣,都是利用在地的觀光資源。

岩佐表示,新潟縣的水很乾淨、森林很美、晚霞映照在山頭更是一幅奇景,當地人每天看,認為大自然本來就是這樣的面貌,並不覺得驚奇,但對都市人來說卻是非常驚艷。「我們就是將當地的自然美景、發酵泡菜、傳統食物,發揚讓外界知道。」

享受溫泉同時又能看群山環繞的美景(取自里山十帖)
里山十帖使用當地特殊山菜(取自里山十帖)

完美呈現在地農食,季節風味加上頂級越光米

此外,里山十帖也非常重視飲食。「沒有牛肉、海鮮,我們準備的都是青菜。」岩佐說明,旅館食物都是從農村裡採收各種當地農產,春夏季的山菜、青菜,秋天的菇類,冬天的傳統發酵食品。「我們食材八成都來自當地,非常樸實卻很美味,在都市地區無法吃到,奢華不是吃很多牛肉、海鮮,這些你在東京就能買到,必須提供當地獨有的美食,才能吸引大家到地方體驗。」除了提供當地食材做成的料理外,也會帶著旅客到森林散步,直接吃現採的山菜、水果。

其中主食為魚沼市盛產的頂級越光米,岩佐提到為讓旅客了解日本農業現狀,卻也不能在吃飯的時候為他們上課。根據過去雜誌宣傳及體驗課程所得到的經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實際請對方吃一次好吃的米飯。「或許是因為我們不斷召喚意識,也或者是時代潮流注重在地食材,新潟餐廳以越光米為傲,現在也多半使用越光米。」近年當地也研發新品種新之助,價格較為便宜,也有許多餐廳使用此品種。

里山十帖使用南魚沼市盛產的越光米(取自里山十帖)
里山十帖食物皆使用在地食材,透過巧思呈現食物原味。(取自里山十帖)

向農民契作生產,泡菜、釀造味增聯合製作

台灣各地雖有好的稻米,但卻少有地餐廳使用當地特色稻米。對此,岩佐表示,「日本也同樣經歷這過程,除了新潟縣,日本其他地區可能也跟台灣面臨相同狀況。」台灣南北飲食文化差異大,能到當地吃到傳統飲食最好,像是東部原住民的特色料理就很吸引他。

不過岩佐也強調,做菜時不只要融合當地文化,並且需具備敏感度,將文化消化過後變成新的飲食,透過適當的轉換,才能展現當地獨特的魅力。

新潟縣在地特色飲食逐漸被看見,越來越多人感受到當地獨特的飲食魅力而來消費。岩佐說明,農民本來都只種一點蔬菜、稻米,後來反而供不應求,價格也慢慢提升。許多餐廳,包括《里山十帖》,都跟農民以契作方式生產,就連醃漬泡菜、釀造味增等,也是區域聯合製作。

里山十帖與當地農民契作(取自里山十帖)

「農業輔導應不拘泥於數字」

設計思考讓老舊旅館吸引旅客,加上發揮在地的觀光資源,成功讓《里山十帖》住房率維持九成。岩佐強調,不該再把重點放在數據、政策上,而是該注重設計思考,「以農業輔導來說,中央給予政策指導,要求地方達成數字目標,但沒有適當做法,結果就是人口越來越少,務農人口持續減少。」

「應該逆向思考,不拘泥於數字,不再用固定模式。」岩佐說明,當然一開始或許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就做了再不停修正。他也強調,並非完全不參考數據,而是這些數據必須經過自我消化,而不是只看數據表面,「先試著照自己的想法做做看,反覆用數據驗證,修正作法,這才有辦法成功。」《里山十帖》便是最好例子,「事實證明有客人願意來新潟,有一定成果。」

「地方鄉村沒有元氣,都市也會沒有元氣」

除了里山十帖的成功案例,岩佐也幫助滋賀縣大津市的旅館轉型,大津旅館周圍都是經營不善而關閉的商店街。岩佐透過轉型旅館,將街上空房轉換成飯店,活化周遭古早味商店,慢慢吸引旅客。試營運半年加上正式開幕兩個月,慢慢讓這區域受到注目,當地也積極投入活化。

面對地方老化的焦慮,岩佐選擇移居鄉下,以旅館為形式攪動地方,期望能吸引更多人回歸鄉間。而日本也推行地方創生政策,岩佐則認為政策必須更慎重,且加快腳步,投入更多資源讓地方創生。「地方鄉村沒有元氣,都市也會沒有元氣,因為都市人都是從地方來的。」他意識到,東京大部分都是外地人,若鄉下沒人,都市也就不會有人過去,也沒有食物,「地方活化非常重要。」

改建前的大津舊市區
改建後的大津旅館

延伸閱讀:

產業潛力來自地方獨特魅力!台日地方創生專業交流「引發共鳴非常重要」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