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修古厝而成的當地小酒館(Bistro)

鄉村與地方創生03/難怪大家都搬去神山町!翻修古厝優惠提供,科技創意人才入鄉安居

文/謝志誠(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神山町是一個位居在德島縣約中央位置的偏鄉聚落,曾經無人問津,如今,隨著日本地方創生政策的推動,這個寧靜的偏鄉聚落吸引移住者的眼光,成為日本諸多衰敗鄉村振興的希望,獲得日本總務省「地方創生大獎」的肯定,成為全日本力推地方創生的經典示範案例。

上週五(10月26日),在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公司的安排下,一行人到台南左鎮,和來自日本神山町在地非營利性公益組織-Green Vally理事長的大南信也先生(Shinya Oonami)會面,請教他在德島縣神山町推動移住的經驗。

神山町歷經30年努力,先從文化藝術切入,到爭取創業者移入,整修在地古厝空屋提供設計工作者進來工作與生活、鼓勵科技公司在此設立遠端辦公室,邀請「高價值的工作」進來、創造新的「服務」,再透過與觀光等帶入金流、實現地域内經濟循環、達成自主發展的目標,十分值得台灣參考。

神山村將古厝整修後,成為設計工作者進駐的工作室與住家,吸引有創造力的人才到地方(圖片來源: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公司陳志仁副總經理)

在地方創生政策前已努力30年,神山町從藝術文化啟始

近來很多文章把神山町的移住經驗扣在「地方創生」之下,其實不然;神山町推動移住計畫並不是因為地方創生政策而起,而是可以回推到1997年「以神山町為中心的德島國際文化村」構想(參考「神山町推動活性化的過程圖」);當時,神山町便確定了要以文化和藝術為中心展開鄉村建設的目標,發起了「神山藝術村計畫(Kamiyama Artist In Residence,KAIR)」,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深入體驗神山町的鄉村生活,並與當地居民進行共同創作。

這項活動已經是第20年。至今已邀請來自24個國家超過70名的參加者進駐。而這也是大南信也先生總結神山町之所以能夠成功推動移住計畫的關鍵─從「文化與藝術」切入。但神山町的活化並沒有僅限制在藝術文化活動,而是以滾動式檢討而起的概念,以及推過動程,這部分跟時下地方創生的想法與推動模式有所不同。

神山町推動活性化的過程
由藝術創作者以廢棄音箱為材料所完成的大型鳥居(圖片來源: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公司陳志仁副總經理)

從改變人口結構切入,透過移住者增加消費力與創造力

曾有2萬居民的神山町,近年來,人口陸續移出,如今只剩下五千多人,不及最高峰時的四分之一。面對人口減少的問題,大南信也提出「從創造性人口減少(Creative Depopulation)的角度思考地方未來」的概念,他認為應該先檢視人口減少的現況、從人口構成的內容進行改善,邀請年輕者和具有創意想法的人才移住進來。

從健全化人口結構的角度,藉由活用ICT基礎建設(資訊及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及實現多樣化工作方式的商業場所來提升地方價值,並非只依靠農林業,致力推動產業均衡以維繫地方永續發展。

也就是說,解決人口減少的問題不是單純地靠著把城市的人吸引進來,讓人口數不再減少而已。而是要移住進來的人能夠改變偏鄉村落的「人口結構」,如果移住進來的人可以讓聚落內有消費力與創造力的人口比例增加,就可以降低人口減少的衝擊。

隨處可見設置於古厝的高頻無線網路連接設備(圖片來源: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公司陳志仁副總經理)

Work in Resident:邀請「有工作的人・有創造力的人」進駐

大南信也先生很清楚要邀請年輕者和具有創意想法的人才移住進來,增加有消費力的人口,最大的問題是就業機會,如果 沒有雇用、沒有工作,就沒有辦法吸引移住者,年輕人也不想回到故鄉。也就沒有辦法培育支持地方發展的繼任人才。

搭配德島縣政府的「空家町屋」計畫,把鎮上閒置的空間改造成共享式工作室(co-working space),大南信也先生發起了「神山大計畫(Kamiyama Project)」,2010年以來,已有12家企業來設辦公室。這裡頭有總公司在東京都澀谷區的一家名片管理電子商務公司Sansan、媒體流量管控及調查的Plat Ease等。

他們希望能邀請到對於神山町的未來十分重要的工作者與創業者移住進來。所以他們在整修聚落老房子的時候就先想好,這個老房子整修後想要作什麼用途?再去爭取什麼樣的人移住進來;而且是爭取那個領域的知名者,以便達到宣傳效果,並發揮領頭羊的角色。

共同工作室的整體外觀(圖片來源: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公司陳志仁副總經理)
共同工作室外可見神山町的優美景色(圖片來源: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公司陳志仁副總經理)

新型態的小型事業出現,披薩店、小酒館、惣菜店與咖啡烘焙

隨著神山町活性化的推動,新型態的小型事業開始出現在神山町,包括住宿設施WEEK神山、神山水滴Project、Food Hub Project(地產地食)、神山 Beer Project等等。

目前移住進來的有Bistro、Pizza店、order-made鞋店、惣菜店、咖啡烘焙所等。它們已經在神山町建立新型態的商店街模式。

整修古厝而成的當地小酒館(Bistro)(圖片來源: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公司陳志仁副總經理)
不寬的聯外主街也是神山町最重要的商店和工作室聚集地,並未因外來產業進駐而拓寬馬路或改變村貌(圖片來源: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公司陳志仁副總經理)
神山町鄰近優美的溪流與新創事業共存(圖片來源: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公司陳志仁副總經理)

將老舊工廠改建成「衛星複合辦公室」共16家IT、影像、設計等產業進駐

為了實現大南信也先生「將人們串連在一起」與「將聚集在神山的人們的想法與創意融合在一起」的想法,Green Vally將神山町的一間老舊工廠改建成立「神山谷衛星複合辦公室」,邀請IT、影像、設計等不拘泥工作場所的企業進駐・截至2017年9月已有16家進駐・總計雇用超過50名人員,有工程人員、程式設計師與創造者等。

不管是在接受企業進駐或選擇想要什麼樣的人移住進來時,他們所優先考慮的是那些可以幫助神山町發展、完善聚落設施的企業或個人,藉此不僅可以讓整個聚落變得更為宜居,也可以達到產業多樣化的目標。

移居當地的科技工程師一家(圖片來源: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公司陳志仁副總經理)

神山町經驗總結:人才聚集與地域內經濟循環

小小的神山町極限聚落之所以能成為日本地域發展一個很重要的例子,除了當地政府的遠見,由下而上的溝通機制、地方NPO與政府之間的相互合作,發展符合地方需求的政策和計畫,才能真的解決現狀。

當地政府在神山町興建了最快速的網路系統,提供科技基礎設施,活化閒置空間改造成共享式工作室(co-working space),當地NPO組織從發起「神山藝術村計畫」開始,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深入體驗神山町的鄉村生活。接著推出系列的活性化計畫。爭取創業者移入,邀請「高價值的工作」來到地方、創造出新的「服務」再透過與觀光等合作吸引地方外的 金流、實現地域内經濟循環、達成自主發展的目標。

人才聚集與地域內經濟循環
神山的地域再生模式

神山成功經驗有可能在台灣複製嗎?如果在左鎮有機會嗎?

聽完大南信也先生的詳細說明後,我們不禁思考,台灣準備好了嗎?神山經驗若要複製到台灣可以嗎?

我就以台南左鎮為例,請教大南信也先生,左鎮可以從哪一個面向切入,先邀請哪一類的人移住進來?他沉思之後直接的說「餐飲」。我覺得這蠻有道理的,因為左鎮位於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內,區內物產豐富、風景秀麗,以在地食材為訴求的特色餐飲,應該就是個賣點。

至於為何要選擇左鎮作為示範點?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公司陳副總經理回答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左鎮做得起來,全台灣就沒有一個偏鄉聚落做不起來!看來,野村總合研究所是信心滿滿的!

(左五)大南信也(左四)農村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謝志誠於左鎮合影(圖片提供/農村發展基金會)

(為能深刻掌握在台灣現實脈絡下的鄉村發展與地方創生,《上下游》與「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合作「鄉村發展專題」,以系列文章探討台灣現況與日本政策動態,閱讀全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

延伸閱讀:日本地方創生專題│地域振興協力隊 & 移居地方的人們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