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自香港跑到英國Devon轉型城市Totnes,看看當地一班居民食物回收團體Food in Community(FIC),如何盡力拯救一大堆香蕉、柑、蘋果、薯仔、紅菜頭、紫椰菜、椰菜、洋蔥等被「嫌棄」的graded-out農作物 。
「2012年,我參加了園藝課,其間到一個農場考察,竟發現農作物竟散落一地,是紅菜頭!因數量太少,(農場)若再聘人手收割,不符經濟效益。這正是個好機會,想想如何好好利用這些紅菜頭!」FIC創辦人之一David回想道。
David當時與一位同學,大膽向農場Riverford負責人提議,讓他們到農場收割這些被「遺棄」的農作物(gleaning),農場負責人反建議:
「收割對你們而言,太辛苦了吧,不如我直接將農場的不合格」的蔬果(graded-out vegetables)轉送你們,如何?」
David喜出望外,同年底,他們開始接收graded-out農作物,再轉送食物銀行和兒童中心,翌年4月,他們將計劃正式註冊為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FIC正式成立。
什麼是graded-out農作物?
「被農場剔走的,大概是破破爛爛、腐壞至不能食用的食物吧?能食用的應只佔小數。」這是我對graded-out的偏見。
一天清晨,我隨義工到Riverford「取貨」,親身看看什麼是graded-out 蔬果。農場職員指著10多箱graded-out生果和蔬果,指示我們取去。Graded-out農作物的數量比我想像的多,有些是果肉「瘀」了、菜葉破損,並沒有發霉。其他被丟棄的蔬果,大部份仍完整無缺,真令人大惑不解,我禁不住向農場職員問個究竟。
「這些香蕉都不要?」
「未熟透呢!」
「紫椰菜呢?」
「太大!」(比我的頭還大。)
「薯仔呢?」
「太細!」(有的比乒乓球還小)
「這些柑呢?」我拿起比在超級市場買到更「靚」的柑,向負責品質控制的職員問到。
「這個…….我不知道呢,哈哈!」也真誠實。
(1)嗯~天氣不似預期
「因為天氣每年變化不定呢」,FIC的董事(Director)Chantelle解釋,原來農夫為免遇上壞天氣而失收,交不出貨,都會多種一點,以確保能交出預期數量的農作物,以防萬一,「所以農場一般都會有少許剩餘」。
(2) 太大!太細!
David補充說,「顧客對於蔬果的大小有一定偏好,久而久之,就成了農場的標準」,結果有些「瘀」了、「過小」的蔬果,統統「被out」,不能出售。Chantelle插口說:「有一次我們獲贈很多椰菜花,原因是那些椰菜花太大,食物箱空間不夠,放一個椰菜花就已佔了大半個箱,放不下其他蔬果售予顧客。」
(3)人手問題
另外有些蔬果是「山長水遠」的由世界各地進口,不少於運送途中已壞掉,若要將其挑出來,實在太「浪費」人手,農場認為不值得,索性整箱棄掉。
分享自家製自家種
除了農場外,FIC收到的食物,還來自不同地方。有果汁廠和製湯工廠會捐出快將到期(short-dated)的果汁和湯,磨菇湯、雜菜湯、蘋果汁包羅萬有。另外還有咖啡店和「自家製」的麵包,Chantelle說:「有一位先生很喜歡造麵包,不時與我們分享他造的麵包,叫我們給他意見。」有時候我們分發蔬菜後,義工們會一起喝口熱騰騰的磨菇湯和麵包,暖暖身子。
David說:「附近一所學校有耕種小組,學生在校內耕種,到夏季收成時,學生都放假去了,所以我們有時會被邀請到校,幫忙收割!」Chantelle插嘴說:「另外有位太太說,她在花園種了太多蘋果,請我們去摘!」
按需派發食物 不只「施與受」的關係
逢星期四,義工都會聚集於FIC的基地 (一所廢置校舍),將收到的食物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受惠者的「食物箱」中,再送給受惠者。
最初我只想「做好呢份工」,務求以最快、平均分配送出食物就好了,其他義工卻慢條斯理地工作,為不同對象「精挑細選」合適的食物:學校將要舉行聖誕派對,就給他們多些菠蘿、蘋果,製作成派對食物。有女士不喜歡韭蔥,就給她洋蔥。這一家這星期會出門4天,那不用給他太多食物,以免浪費,十分體貼。
我發現其中一個食物箱寫上我的名字,我只是義工而已,生活亦不缺食物,何以我也能受惠?
David笑了笑說:「我們的食物可足夠啊,何不與義工分享?」他說,FIC全靠義工支援,才能一直運作,義工們付出心力和時間拯救剩食,讓大家嚐嚐親手「拯救」的食物,更可更了解自己付出的意義。如是者,每星期我也獲贈一大箱食物,薯仔、紅菜頭、椰菜、羽衣甘藍(Kale)、洋蔥、蘿蔔、香蕉、蘋果、柑、菠蘿將箱子都塞得滿滿,是整整一星期的糧食!
送贈小禮物 將纖細情懷逐點分
FIC的「送貨車隊」由義工組成,負責不同路線,將一箱箱的食物送給受惠者,包括區內學校、幫助釋囚的機構、食物銀行和生活窘困的人。不過,FIC跟受惠者並不止是「施與受」的關係。
在FIC,我認識了來自敍利亞的難民家庭。其他義工說,他們初到英國時,情況很惡劣,言語不通,FIC小小的食物援助對他們而言,是雪中送炭。現在他們每星期也來幫忙分派食物,有時候還做Pizza與大家分享。
有天,我們準備「開工」之際,發現「基地」門前放著一盒禮物,打開一看,盒子裡滿滿是英國傳統聖誕甜品mince pie!原來是「受惠者」之一的食物銀行送給我們的「回禮」,以感謝各位義工的付出。這是我第一次嚐到這傳統甜品,義工們一邊吃著,一邊向我介紹英國的聖誕傳統甜點。之後,我們到一所學校送貨,學生熱情地送上一份神秘聖誕禮物,原來是以FIC送出的柑製成的聖誕乾果吊飾!
罐裝豆、麵粉、烘焙食品
我們有天到訪食物銀行,食物銀行職員送給我們各種罐裝豆、麵粉和烘焙食品說:「都給你們!」我們大惑不解,這些食物沒有過期,包裝完好無缺,何不贈予有需要的人?
「因為受惠者通常不愛罐裝豆、麵粉和烘焙食品啊。」職員笑著解釋,因為罐裝豆類需要與很多食材一起烹調,用麵粉做糕餅等亦需較多工序,麻煩得很,很多受惠者都嫌棄這些食物,結果越積越多,食物銀行的倉庫都放不下,倒不如轉贈FIC。
這些「被嫌棄」的食材,搖身一變,就變成FIC「Pay What You Feel Cafe」食材。
David 說,FIC至今已回收了超過 6萬公斤的食物,David希望可擴展FIC的計劃:「我們想做的,除了申請更多資助外,就是將FIC的計劃複製到其他小鎮,那麼他們也可以有一個小型的FIC計劃 !」。FIC未來希望能有足夠資助和收入,那麼即使他或Chantelle退出,FIC也可有資金聘用員工,維持日常運作。
他們問我,會香港在發起類似的拯救食物計劃嗎?沒錯,我從他們身上學會很多,能阻止食物送往垃圾場,我亦很高興,但外國的一套並不能「照辦煮碗」的搬回香港,不過總有方法的。
文:W (過去一年自香港跑到英國去,看看食物浪費,看看當地如何拯救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