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與廚餘之戰10》(基宜花東)全台廚餘生產、去化量能總盤點

文/上下游記者段雅馨、林珮君

假若非洲豬瘟明天就爆發,廚餘立刻成為戰場,各地準備好了嗎?《上下游》聯繫各地環保局處取得第一線資訊,本文針對基隆、宜蘭、花蓮、台東縣盤點,其他縣市請閱讀專題系列

(背景說明:以下廚餘回收數字為官方統計,但不少廚餘養豬業者表示,官方對廚餘的統計數字並不精確,因為廚餘在回收過程長期存在著「以多報少」的狀況,民間業者開著小貨車、上面載有廚餘桶,就這樣四處收受,多為家戶、小吃店和夜市,未必列入統計,請讀者參酌。)

基隆市:過去未分生熟廚餘,若禁廚餘養豬將由焚化爐處理

基隆市廢棄物管理科科長黃桂娥表示,基隆家戶廚餘(一般廢棄)回收量每日為12噸,事業單位每日為3噸,不太會分生或熟廚餘,只是比較硬殼類的就不會收。而清潔隊收回來的廚餘,會給養豬業者使用,多由桃園養豬場消化。

若是未來禁止廚餘養豬,由於基隆轄內沒有堆肥場,掩埋場也已經飽和,短期內會將廚餘瀝乾後由焚化爐處理,焚化爐一天能處理兩百噸的垃圾量,黃桂娥表示「再加上15噸,量能應該是還好。」黃表示,目前已經向環保署申請了破碎廚餘的設備,申請預算預估在五至六百萬,而廚餘桶也會計畫購買,人力的部分則是先以現有清潔隊的人力為主,日後再滾動調整。

黃表示,目前已和餐飲業者進行輔導,若是禁止廚餘養豬,日後就必須委託合格民間業者進行處理,或是支付環保局清運或是焚燒費用處理。「其實現在(餐廳)業者也都是要付錢叫養豬場來收,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對於業者自行付費處理廚餘,是否會造成隨意傾倒狀況產生,黃表示,現況業者已經在付費處理了,只是從養豬這個方式換到另一種而已,會盡力提供管道並宣導,表示不擔心。

宜蘭縣:每日熟廚餘約40噸,先送掩埋

宜蘭縣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科長簡良達說明,宜蘭縣的家戶廚餘每天約25噸,餐廳和團膳的事業廚餘約13噸,加上零星未申報者,概估每天的熟廚餘量為40噸。

萬一有豬瘟疫情爆發,這些原用以養豬的廚餘會先送掩埋場處理,盡量不併入焚化爐。而現有的羅東堆肥場以處理生廚餘為主,因擔心併入熟廚餘會影響既有的肥料成品,故暫時不考慮。

目前宜蘭有兩個掩埋場,分別位在五結和三星。簡良達解說,因為廚餘掩埋後水分會析出、慢慢消化掉,現有空間應該足夠撐半年以上。

環保局與民間廚餘再利用機構進行交流(宜蘭縣環保局提供)

預計興建高效堆肥場、研究黑水虻消化廚餘可能性

簡良達表示,長遠來說還是希望熟廚餘可以做堆肥,宜蘭縣環保局正和中央爭取快速堆肥設備,希望興建兩座高效堆肥廠,每座堆肥廠可處理每日20噸熟廚餘,興建時間至少要半年。包括廠房興建和模組化設備,每座所需經費預估需要六千多萬,希望興建有負壓設備的密閉式廠房,避免臭味再造成公害。

宜蘭縣環保局也正在測試各種高效堆肥法的成品,進行發芽試驗,並評估有無銷路。此外也接觸了以廚餘飼養黑水虻的業者,了解其消化廚餘可行性。同時也將輔導宜蘭的學校、監獄、軍營,未來能夠自己設置堆肥設施,小規模的堆肥設備現在都已完善易取得。

而事業廢棄物部分,餐廳和團膳要自行委託代清除業者處理,不會增加清潔隊負擔,這些業者在縣內有43家。

新聞知識:黑水虻是一種雙翅目水虻科的腐食性昆蟲,其幼蟲在自然界以廚餘、動物糞便、動植物屍體等腐爛有機物為食,能大量、有效率地處理農畜廢棄物、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環;除了分解,牠的幼蟲是很好的蛋白質,可以餵食給雞豬等動物,徹底完成生態循環。(延伸閱讀)

黑水虻幼蟲(攝影_賴郁薇)

花蓮縣:已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堆肥場不足以去化「十分吃緊」

花蓮目前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日前有餐飲業者抱怨廚餘無去處的消息。花蓮環保局技佐張琬婷表示,花蓮每日家戶廚餘回收約為13.2噸,其中生廚餘約2.6噸,熟廚餘約10.6噸;而事業單位廚餘回收量每日有26.6噸,過往大多由養豬業者拿去餵豬消化。張琬婷表示,目前家戶以及小吃業者的廚餘交由公所回收,而餐飲業者則是自行委託業者處理。

花蓮環保局對餐飲業者自行處理廚餘一事回應,餐聽因為營利而產生廚餘,這本來就是經營餐廳的一環,處理廚餘的責任應該回歸到餐飲業者身上。過去花蓮餐飲業者本來就會付費給養豬業者處理廚,花蓮縣境幅員廣大,鄉鎮公所人力不足以進行每家餐廳的廚餘回收,已經昭告並宣導餐飲業者,委託給轄內合格的廚餘處理業者進行回收清運,或是給付清運費給公所,請公所回收並做後續處理。

張琬婷表示,目前轄內有四個堆肥場,加起來每天僅能處理7噸的廚餘,根本不夠去化產生的廚餘量。目前已經向環保署申請費,購置五套快速堆肥裝置,每套每天能夠處理10噸,未來每日能夠增加50噸的處理量,不過堆肥去化的量能依然不足。張表示,不過目前處理還是會先以堆肥優先,再來會啟用掩埋場去化,因為轄內沒有焚化爐,鄰近的宜蘭也不接受外縣市的焚化,目前都先以堆肥和掩埋為處理。

不過目前花蓮市和吉安鄉的掩埋場也都已經飽和,經由協調後暫時送往鳳林鎮的掩埋場。龐大的廚餘量以及相形之下量能不足的條件,張表示,「我們其實非常吃緊。」

台東縣:熟廚餘約日產66噸,禁廚餘養豬後先堆肥再掩埋

台東縣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廚餘回收業務承辦人宋惠美表示,台東縣每日由家戶回收的「一般廢棄物」廚餘約20噸(包含生、熟廚餘)、由餐廳和飯店及營區所產生的「事業廢棄物」廚餘約9噸、監所廚餘1.5噸,總共30.5噸。過去多做堆肥使用,只有事廢廚餘會由轄內通過「再利用檢核」的兩場養豬場以及屏東的養豬場收受處理。

除了環保署較能掌握的每日近31噸廚餘量以外,過去還有許多是市場私下流通的「黑數」廚餘、日產約35噸,等同未來環保局可能面臨雙倍的廚餘處理工作量。對此,宋惠美回應:「目前堆肥量尚足夠,短期由環保局要接手也可以,再不行就送到掩埋場。」她進一步解釋,台東的堆肥場皆為公家所有,目前在運作的共兩場,一場規模較小、僅能處理2公噸,另一場則較大、能收納至少21噸廚餘,此外,正在興建中的也有一場,預計量能為28公噸。

台東廚餘集中處理廠。(照片提供/台東縣環保局)

試用果皮酵素除臭,臭味淡許多

此外,為了因應未來更大量的廚餘處理量,台東縣去年九月開始嘗試用「果皮」酵素除臭,「堆肥時會有發酵、餿水的味道,所以在前端處理時,一桶一桶廚餘倒進廚餘槽後,我們旁邊會有自動噴灑系統、會將酵素加在裡面,就能克服這個問題,臭味真的淡很多。這些設備就在堆肥場旁邊,處理好後再啟用小山貓挖過去。」

空間足夠可掩埋,轄內無焚化爐,長期設區域堆肥

宋惠美再指出,台東目前也在盤點和活化當地的掩埋場,共計13座,「我們比其他縣市更有空間,掩埋場能因應不時之需,疫情一旦爆發,也能處理大量廚餘。」至於轄內的焚化爐,雖然有一座,但長期並未啟動,也尚未列入這次廚餘去化方案中;在生質能源的運用上,她坦言廚餘供應量至少要100噸以上才符合機械運作效益,但台東廚餘量相較其他縣市少,短期內不會是台東廚餘去化的首選。

面對長期規劃廚餘去向,她認為,可以設置更多區域堆肥場,來解決各鄉鎮的廚餘處理需求;至於無法挪地興建堆肥場的,環保局也已向中央申請兩台乾燥機(一台處理量能約14噸),會回收民眾瀝乾的廚餘並經過乾燥工序,以方便廚餘的儲存和運送,「我們共有16個鄉鎮,乾燥後的廚餘就比較能載運,可移到有堆肥場的鄉鎮去做使用。」

94場廚餘養豬,小型養豬場多轉型改用飼料

根據台東縣農業處去年11月最新統計,台東共有168場養豬場,其中94場使用廚餘餵豬。台東縣政府農業處畜產保育科科長饒和奇表示,規模較大的四場養豬場、包含通過「再利用檢核」的兩場,皆已領取補助後改用飼料餵食,小型養豬場也幾乎都自行轉型用飼料,「小型養豬場配合政策改飼料,但許多都沒有申請補助,主要是因為土地樣態複雜、許多沒有合法,大多使用的承租地原本都是規定作耕作、果樹使用,不是畜牧設施用途。我們原本以為(轄內)只有54場廚餘養豬場,但去年一盤點後發現有94場,不過很多都是家裡只有養一、二頭豬那種。」

系列閱讀:【專題】非洲豬瘟│防疫與廚餘之戰(持續更新)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