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非洲豬瘟》金門成最大苦主,從肉乾到燒餅都蒙上陰影,防檢局擬調整輸台禁令

隨著多起海漂豬檢出非洲豬瘟病毒,中央不斷提高金門、馬祖的防疫規格,就怕離島地區成為疫情爆發的破口。不過考量對當地產業的衝擊,金門立委陳玉珍、金門縣政府和防疫所17日邀集農委會防檢局於立法院召開會談,希望防疫作戰的同時也能兼顧當地產業發展、別讓防疫影響當地生計。

在初步達成的共識上,未來若發現染疫海漂豬,研擬只需針對金門的活豬丶屠體丶內臓丶生鮮等未經高溫處理之加工產品進行管制,且管制時間改以「發現當天」起算7日(目前是從「檢驗結果發布日」開始算,通常與「發現日」相隔1-2天),至於經高溫烹煮之製品如鹹燒餅丶廣東粥丶肉鬆貢糖丶滷豬腳丶紅燒肉丶排骨等,則不在管制名單中,皆可寄往本島和其他離島。

參與會談的防檢局動物防疫組組長徐榮彬會後強調,這只是初步討論的決定,至於細節怎麼訂、如何實施、執行的方式和時間都還要經過專家會議審慎評估,正式結論會以公文發布為主,目前還是依照「舊制」管制。

新聞背景:為了防疫安全,旅客不得攜帶境外肉品回台,雖金、馬地區屬台灣境內,但因近期海漂豬事件頻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規定,一旦自海漂豬檢出非洲豬瘟病毒陽性,即暫停當地豬隻及其產品輸往台灣至少一週。不過從四月開始,已有條件開放:經縣府查核通過的加工廠,於108年4月9日以前生產的豬肉乾及豬肉鬆,不在此限制中。4月9日後生產的肉製品,因當地牧場抽血檢測已完成、證實未感染疫情,目前也解除管制。

金門肉乾產業受到「輸台禁令」影響甚大。(攝影/林珮君)

海漂豬驗出非洲豬瘟陽性,金門馬祖活豬經檢驗「未受感染」

日前出現在馬祖連江縣南竿鄉、金門金湖鎮和金城鎮岸際的三例海漂豬,在上週接連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簡稱「應變中心」)立即禁止金、馬地區的豬隻及其產品輸往台灣至少一週(備註:但金門縣內有經政府查核通過的七家加工廠,於108年4月9日以前生產的豬肉乾及豬肉鬆,則不在此限制中),待發現地周圍三公里內的養豬場完成採樣送檢、確定無感染非洲豬瘟後,才能解除管制。

連江縣政府隨後針對周圍1場養豬場進行抽血監測(共30支豬血清),並送家畜衛生試驗所(簡稱「畜衛所」)檢驗,結果均為非洲豬瘟陰性,應變中心宣布16日凌晨零時解除馬祖地區的豬肉產品之管制;而金門縣政府也鎖定發現地周圍共15場養豬場,完成273支豬血清採樣工序,檢驗結果亦為非洲豬瘟陰性,顯示在地並無疫情擴散之現象,昨(18)日凌晨起同樣解除管制。

防疫所針對周圍養豬場進行抽血監測,確定境內豬隻健康無虞。(照片提供/金門縣政府)

金門豬農人心惶惶,防疫、生計都要顧

中央高度重視非洲豬瘟防疫之戰,但多次實施豬肉製品的輸台禁令讓金門許多業者大喊吃不消,強調「防疫、生計都很重要!」

目前金門共有63場養豬場,主要分布在金寧鄉(18場)、金湖鎮(15場)和金城鎮(14場),總計飼養1.1萬頭豬。金門養豬協會理事長楊水東表示,三十年前重兵駐守金門時,高峰期的養豬頭數曾來到5萬多頭,自己就養了4000頭,主要供應軍隊和居民食用,後來養殖數逐年下降,當前島內生產的豬肉已不敷在地需求、尚須從台灣本島運入。

提到防疫之戰,楊水東神情凝重,坦言金門距離中國很近,旅客攜帶肉品的頻率高、近期又有多起海漂豬事件,惹得豬農人心惶惶,但也只能極力做好自己牧場的生物安全措施。

金門消費者表示對在地豬肉有信心、並未減少購買量。(攝影/林珮君)

從肉製品到貢糖燒餅,都蒙上非洲豬瘟陰影

而在加工端的肉乾生產業者感觸更深,金門一間牛肉、豬肉乾業者表示,金門好不容易培養出高粱以外的產業,當地肉乾產業正迅速竄起,但今年發生海漂豬事件後,「金門豬肉變成一種『毒藥』,」多起離島肉品管制已造成台灣消費者對金門肉品的極度恐慌,「現在就算中央說明天開始解禁,大家來金門也不敢買肉乾了,周圍的貢糖、廣東粥、燒餅都是,怎麼好像來自『金門』的品牌都是和非洲豬瘟有掛鉤的、有毒的,我們都變成『問題產品』,這樣對我們真的太傷了…。」

該業者指出豬肉產品業績掉了七成,連牛肉乾也受到波及、少了四成生意,當前部分生產線也停止運作。

面對每日有民眾上門詢問「肉乾現在可以買嗎?」店舖店員只能不厭其煩解釋,強調只要是在4月9日以前生產的就不會受到「輸台禁令」的影響,他坦言:「有解釋至少有澄清的機會,最怕是沒問直接不敢買的,」業者苦不堪言,強調大家都很願意配合防疫,只是無奈重創生計。

金門肉品輸台禁令重創生計,金門、農委會擬有共識修正

為減少金門產業衝擊,立委陳玉珍17日邀集農委會防檢局、金門縣政府和金門動植物防疫所(簡稱「金門防疫所」)人員於立法院召開協商㑹議,希望兼顧防疫效果和產業發展,討論如何調整管制作法、以降低對金門產業發展的衝擊,初步達成的共識如下:

一、一旦發現海漂豬,立即對發現地周圍半徑3公里內養豬場行移動管制和健康訪視,無須等到確定為染疫病死海漂豬才開始管制,而待屍體檢驗結果呈陰性後即可解除移動管制。

二、若海漂豬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半徑3公里內養豬場行移動管制和金門豬肉輸台禁令之起訖,改以「發現當天」起算7日(目前是從「檢驗結果發布日」開始算,通常與「發現日」相隔1-2天)。管制內容將鎖定活豬丶屠體丶內臓丶生鮮等未經高溫處理之加工產品,實施暫停輸往台灣本島和其他離島,至於經高溫烹煮之製品如鹹燒餅丶廣東粥丶肉鬆貢糖丶滷豬腳丶紅燒肉丶排骨等,不必再受到限制,皆可寄往本島。

當天參與會談的防檢局動物防疫組組長徐榮彬會後表示,初步討論後確實已達成上述共識,「但是細節怎麼訂、確定能執行的結論都還要經過專家會議審慎評估,主要內容還是要依公文發布為主,不是明天就開始改變防疫做法了!」目前還是依照「舊制」管理。

金門縣府:活豬管制是必要的,豬肉產品應彈性調整

前金門動植物防疫所所長、現任金門縣政府建設處副處長文水成表示,豬瘟防疫上進行超前部署、提前因應都是對的,但絕不該因為金門產業縣規模相較台灣小,防疫上就處處犧牲金門,應該理性討論風險高低、研擬不同等級的防疫作法。

自今年一月金門縣頻傳海漂豬事件後,每發現一次染疫海漂豬,就會加嚴管制金門豬肉品輸台,長期已造成民眾不便和衝擊當地產業的生計。他強調,金門早在今年一月初就禁止廚餘養豬,並要求豬農嚴格落實牧場消毒、確保生物安全措施,防疫所、各鄉鎮公所獸醫師也提高牧場訪視的頻率,以便隨時掌握豬隻的死亡和健康狀況,「金門站在防疫最前線,面對海漂豬事件、我們比誰都緊張,但防疫也要兼顧在地產業發展。」

他進一步指出,台灣目前在邊境攔截到陽性豬肉製品以及在離島岸際上發現的染疫海漂豬屍皆屬於不具傳染力、只是非洲豬瘟病毒曾經存在過的核酸片段,而非像日本日前在中國旅客攜帶入境的香腸中檢出的是非洲豬瘟活病毒、傳染力極強。所以他認為,當海漂豬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時,對周圍牧場進行移動管制和抽檢監測是必要的,但無須對所有豬肉產品行移動管制,畢竟海漂豬屬於在境外發現的陽性檢體,並非境內實際爆發疫情。

文水成強調,防疫固然重要,也應兼顧在地產業的發展。(攝影/林珮君)

農委會:尚無法確認海漂豬沒有活病毒,但同意可適度解禁

對此,應變中心副指揮官、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也回應,當前台灣只是尚未在海漂豬上檢出「活病毒」、而不能確定海漂豬完全不具傳染風險,「只能說我們還沒分離到到活毒,一頭豬我們只採樣一小塊檢驗,可能其他部位有活毒我們沒有發現而已。」畢竟要檢出活病毒與採樣的檢體區塊、檢驗技術都有關係。此外,海漂豬為病死之畜體,還未經過高溫烹煮、疫病傳染風險極高,他認為不可將海漂豬與在機場檢出的陽性豬肉產品「相提並論」。

但是黃金城也強調「只要經過審慎評估,金門肉品還是可以適度解禁」,指出防檢局未來會啟動專家小組針對金門每一項含豬肉成分的產品做風險評估,只要確保其原料有經高溫處理過程,例如廣東粥、燒餅等產品,未來就無需在管制名單內。他也重申,絕沒有把金門「當成外人」,只是因為金門與中國位置很近、不得不用防疫高規格對待。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