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搶救白帶魚奏效!漁業署修正白帶魚銷中草案,環團參與調查小組,年底提管理辦法

日前農委會公佈「白帶魚運搬船銷中草案」惹議,短短三日湧入超過五千人連署要求暫緩實施,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親上火線,連續三週召開座談會,廣集公民團體、專家意見,23日提出最新草案修正版本「沿近海白帶魚產銷輔導及漁船運搬作業辦法」,有意願經營白帶魚運搬船的漁會,需提交「事業計畫書」和「管理計畫書」,無論規模大小,均需逐次申報航次裝卸量與交易資料,以便掌握漁獲統計。

此外,漁業署將集合產官學界,組成「白帶魚科學調查諮詢小組」和「白帶魚產銷諮詢小組」,進行科學、資源調查,評估白帶魚內外銷總量或比例,建立合理管理措施。與會公民團體同意,在未有明確資訊、且考慮漁民需求的前提下,先讓草案上路,再由上述兩諮詢小組年底前制訂管理細則,確保資源永續。

荒野保護協會全國棲地委員會召集人李騏廷坦言,社會大眾對白帶魚議題熱烈回應超過預期,顯示人民對沿近海過漁現象非常有感,本次透過公民參與修正漁業政策,深具指標性意義,創下我國漁業管理歷程的里程碑。

漁民普遍觀察,國內沿近海一支釣白帶魚體型比過去小。(圖片提供/徐承堉)

各級漁船運搬白帶魚,均需納管申報交易量

為協調開放白帶魚運搬船衍伸的種種爭議,農委會一連舉行三次座談會,討論內容從原本聚焦的「是否開放白帶魚運搬船」,擴展至白帶魚的產銷輔導和科學調查,漁業署強調會更嚴格要求沿近海魚種的卸魚申報。

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表示,沿近海漁船依規定需進行卸魚申報,但噸數在10噸以下的小型漁船不在此限制內,而在白帶魚漁場中,西南沿海常見拖網漁法,東北則以海釣居多,許多一支釣的小漁船之撈捕量難以統計。藉由這次機會,規定參與直航的白帶魚漁船,無論規模大小,「通通都要申報每次外銷航次裝卸量及交易資料。」如同將小型漁船和休閒漁船一同納管,有助於漁獲統計及從事科學研究。

在「沿近海白帶魚產銷輔導及漁船運搬作業辦法草案」最新修正內容中,國內所有區漁會只要有意願、皆可提出白帶魚運搬船申請,不再侷限於東北海域漁會,西南和澎湖相關漁會如有意願皆可申請(漁業人需以漁會為限,一般民眾不得經營)。

申請漁會後續需提交「白帶魚共同運銷事業計畫書」(包含內外銷總量或比例、銷售流向)和「搬運作業管理計畫書」(包括船團名單、運搬船名單、裝卸及運班作業說明、裝卸港口、航程規劃),管理辦法也排除先前導向以抽籤決定漁會名單之規定,將由中央統一評估及審核,開放的漁會和漁船數量暫不設置上限,而執照期限以兩年為限。

白帶魚在夜間捕撈,未來各級漁船捕撈白帶魚均需納管,圖中船為娛樂漁船。(圖片提供/徐承堉)

成立白帶魚科學調查、產銷諮詢小組,年底提出管理建議

此外,漁業署近期將召集產官學界和公民團體組成「白帶魚科學調查諮詢小組」和「白帶魚產銷諮詢小組」,前者進行白帶魚科學調查,包含系群研究和資源評估、擬定相關保育措施,後者則針對管理制度評估內外銷總量或比例、建立漁獲合宜交易平台以及推動白帶魚卸魚申報。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三次協商會議上已針對草案內容完成最後修訂,後續將報行政院並正式公告管理辦法,而兩個諮詢小組也會在年底前依據當下的卸魚申報數據及資源評估情形,提出相關管理建議,「會提供如何資源永續的措施和方法,才能讓管理辦法執行到位。」

運搬船僅可載運白帶魚,漁會需自行評估經營效益

雖然運搬船全年皆可航行,但白帶魚漁船尖峰運作期通常只有半年,蘇澳漁會總幹事陳春生提議,應開放直航船在未從事白帶魚搬運時也可出海捕魚,強調「不能讓運作半年不符合效益的損失加諸在漁民身上。」對此,王正芳回應,管理辦法明訂「僅可載運白帶魚」、不得作其他用途,漁會需考量離峰期的經營效益問題再評估是否提出申請。

環團:同意先上路,落實執行最重要

與會的責任漁業指標創辦人徐承堉表示,因為漁業署承諾將更嚴格要求沿近海卸魚申報的落實,也預計年底前提出具體管理辦法,因此會議成員普遍達成「先開放上路、再研擬管理細節」的共識。「不嚴格管控的話,現在小三通的漁獲還是持續在輸出,只是現實面(官方)還提不出管理措施,只好決議再給諮詢小組幾個月做準備,年底前提出辦法,算是現場大家協商的結果。」

他認為這次是利用白帶魚政策檢討國內整體漁獲統計資料的良好機會,「雖然國內從2015年開始推動卸魚申報,但其實效果有限,否則就不會出現(白帶魚)國內市場(交易量)只有三、四千噸,但出口量高達一萬三千多噸的情形。」

荒野保護協會全國棲地委員會召集人李騏廷表示,「擔憂的立場沒有改變,」只是當前國內尚未掌握白帶魚的資源調查數據,對於白帶魚繁殖地、繁殖期都缺乏了解,目前還無法談論如何設立禁漁區、禁漁期,或是勸誡漁民應該避開哪時期的繁殖季捕撈、以及捕撈量的上限等,考量現實困境與漁民需求後,不得不先讓步妥協,但環團仍會持續監督政府,在年底前務必提出白帶魚的產銷管理建議和科學調查數據。

同樣參與白帶魚會議的環境資訊中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台灣沿近海的卸魚申報一直做得不夠確實,「白帶魚已經過度捕撈了,現在透過運搬船可能更加傷害(資源),我們在意的是漁業資源耗竭的問題、以及內外銷如何平衡。」透過這次白帶魚爭議,全民一起討論全面性的沿近海漁業管理方針,將海洋永續理念一步一步往前推。(文章待續,各界漁民意見請閱讀這裡

繼續閱讀:

本土白帶魚縮水,產地價年年升高,中國大小通收是商機或危機?

白帶魚為我們上的一堂漁業公民課!如何拿回漁獲外銷發球權?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