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堉/白帶魚為我們上的一堂漁業公民課!如何拿回漁獲外銷發球權?

白帶魚直航銷中政策預告,引發廣大民意討論,兩天內湧入超過5000份連署,反對白帶魚無限量外銷,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火速回應,「為白帶魚請命,政府聽見了」,並於預告期結束前(8月8日),緊急召開長達3個小時的座談會,邀請發起連署單位、學術界以及官方、產業界進行座談,陳吉仲主委當場允諾,「與會者未達共識前,不會貿然實施(白帶魚銷中草案)」。

當日討論項目甚多,有部分達成共識,另有部分重大議題未有定論,筆者謹代表發起連署方,整理重要內容提供大眾參考,農委會預計於下週再次召開座談會,連署方也將持續參與,為大家更新進度,在白帶魚危機徹底解除之前,請大家繼續關心並轉發連署,呼籲更多人參與白帶魚的公民運動

拖網捕撈的白帶魚,用保麗龍裝的是內銷(攝影/徐承堉)

一、8月8日座談會六結論,未達共識前不會實施草案:

8月8日座談會出席者,包含產官學界及公民團體。政府部門包含:農委會、漁業署、水試所、財政部關務署、航港局、陸委會、海委會、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漁會部分,則有全國總漁會、瑞芳區漁會、貢寮區漁會、基隆區漁會、蘇澳區漁會、萬里區漁會、頭城區漁會、金山區漁會…等,主要為東北角地區漁會。

連署方包含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荒野保護協會、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責任漁業指標徐承堉,學術界專家有:李國添(海洋大學前校長)、鄭明修(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中研院研究員),另外邀請NGO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社、台灣永續鱻漁發展協會…等。

綜合當日各界發言,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承諾如下:

(1)與會者未達共識前,本辦法不會貿然實施;
(2)立即成立「白帶魚科學調查委員會」,由漁業署邀集學者及漁會等各界,針對白帶魚展開研究及調查;
(3)成立「白帶魚產銷委員會」,邀請產官學研界及公民團體,針對白帶魚每年的捕獲量及外銷數量進行管理及調控;
(4)同意台灣鄰近海區域捕撈之白帶魚以內銷優先,外銷管控原則;
(5)將白帶魚納入卸魚申報,要求漁民全面配合;
(6)成立新的聯合產銷機制,協助漁民進行分級及提高漁產品質的設計,改善漁民收入兼顧漁業永續。

二、未有共識部分:是否進行總量管制?各方意見不一

儘管陳吉仲主委先前向媒體表示,白帶魚將進行總量管制,但在當日座談會上,各界對這議題仍未有共識。

漁會率先表示,東北角的白帶魚已經越抓越小,而且數量變少(台灣白帶魚捕撈分不同地區,包含西南海域、東北角),恐怕連維持去年產能都做不到,因此反對做總量管制,因為已經沒有量,所以做總量管制沒有意義。

連署方則認為,正因數量明顯減少,更應該透過合理的總量管制,輔以滾動式的觀察與檢討,才能確保白帶魚資源永續。但因台灣過去對白帶魚沒有研究,目前沒有具體數據可供參考,陳吉仲主委表示,這部分沒有共識,留待下回討論,若後續沒有達成共識,不會開放白帶魚搬運船直航輸中。

至於長期的白帶魚資源管理方式,後續將成立「白帶魚科學調查委員會」繼續討論。

三、台灣白帶魚資源之謎,現場出現小插曲

儘管白帶魚資源目前沒有明確數字,當日幾位學術界專家各自分享他們的看法。海洋大學前校長李國添表示,根據數十年研究的經驗,台灣白帶魚最高的漁獲量,每年曾經高達3─4萬噸,而中研院鄭明修研究員語重心長的說:「過去我們以為我們對珊瑚很不瞭解,現在才知道我們對白帶魚更不瞭解。」

而水試所主秘發言,表示「水試所對台灣西南海域的白帶魚有長達20年的研究,整體資源雖有3次回復的記錄,但都跟水溫有關。」此語一出驚動全場,因為在場眾多學者專家,竟然無人知道政府有這些研究資料?意外突顯政府對公共資料分享的長久問題。陳主委則當場裁示,水試所在隔天必需將研究資料交給出席者,算是會議的小插曲!

不過水試所的資料,也是針對台灣「西南海域」的白帶魚研究,本次主要討論的「東北海域」白帶魚資源是不同的資源,因此也很難照著套用。

本次白帶魚爭議中,有人提出「台灣白帶魚與中國東海白帶魚,為同一系群資源」的看法,但光是台灣東北及西南的白帶魚可能都屬不同的資源,如何能在沒有研究的背景下,就斷言台灣與中國東海白帶魚同屬同一系群資源?甚至認為「台灣不捉,中國也會捉光」?說法有待商榷。

澎湖拖網捕撈的白帶魚(攝影/徐承堉)

陳吉仲:嚴格執行卸魚申報,展開多年度的資源調查

連署方則分享有關日本2017年對東海白帶魚的研究,以及台灣大學王慧瑜教授於2017年在NOAA及Fisheries Reserch發表的2篇台灣白帶魚魚種及成長、成熟的研究,其中對白帶魚的生理、生態調查相近,但兩者都沒有針對台灣的白帶魚「資源現況」做調查,目前資訊皆不足以讓大家對白帶魚資源現況,作出有科學依據的判斷。

陳吉仲主委裁定,今年起由漁業署統籌各學研單位,進行多年度的白帶魚資源調查,同時也請各漁會協助調查。另外今年起不論是小三通還是直航輸中的白帶魚,都必需嚴格執行卸漁申報,這是全體一致同意的決議。

連署方也提出,目前許多拖網也在進行小型白帶魚的捕撈,另針對西南海域白帶魚如何納管?(西南海域白帶魚,長期直接海上交易賣給中國,未報關也沒有統計)都是要繼續研究的議題。

四、當台灣大量銷中,中國對白帶魚卻嚴加管理

李國添前校長也分享中國在白帶魚管理的經驗。白帶魚是中國很重要的家常食用海鮮,在1980年代大量捕撈讓白帶魚資源大減,甚至在1988年降到只有每年36.5萬噸的水準。1995年起,中國在最熱的夏天(伏季)強力實施3個月的「伏季休漁」,採取禁漁措施後資源快速回升,漁獲量每年都可以維持在每年100萬噸以上的水準,未禁漁之前,過去最大的漁獲量都不到60萬噸,顯見有節制的捕撈,才會帶來後續的商機。

中國1970年到2017年的白帶魚產量(圖片來源/徐承堉)

五、目前白帶魚銷中模式,中國商人得利,台灣應拿回發球權

連署方呼籲總量管制,除可永續漁業資源,同時將讓台灣白帶魚有更好的市場價值。按照目前白帶魚銷中的利益分配來看,中方握有定價權,也是產銷鏈中得利最多者,台灣漁民、中間商等於是為他人做嫁,便宜的將台灣珍貴漁獲交給中國商人得利。

政府預計未來開放直航,將限定僅能由六家漁會出貨,但若沒有價格、數量的統一協商,新政策降低了運銷成本,創造的利多,極可能最後仍落入擁有定價權的中方手中。但若台灣能限額外銷,聯合制訂銷售價,不但能把價格發球權拿回來,又能確保資源永續。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裁示,將研擬規劃分級包裝、聯合運銷等方向,將成立「白帶魚產銷委員會」來研擬施行辦法,這部分當場也獲得共識。

預計銷中白帶魚(圖片來源/徐承堉)

六、呼籲漁會謹慎計算,單獨經營白帶魚搬運船,是否合乎經濟效益?

最後連署方呼籲,漁會應針對「白帶魚搬運船」的經營提出更審慎的評估。因冷藏白帶魚搬運,尖峰期僅有6個月,離峰期每月出口量平均僅有八百多噸,一口氣開放六條搬運船,如何維持營運?若沒有進行經濟可行性評估,貿然投入改裝營運,恐將重蹈石斑魚搬運的覆轍,衍生許多問題。

相較於白帶魚,石斑魚產能更可控制且可全年供應,即使如此,台灣開放石斑魚搬運船仍遭遇無法經營的困境,導致現在載運的不只是石斑魚,也擴及更多的冰藏及活體養殖水產品。

白帶魚搬運船的管理辦法,雖明訂「僅可載運白帶魚」,但將來若遭遇經營問題,是否又將比照石斑魚船,開放其他海鮮搬運?如此一來,夏季重要的沿近海海鮮─鎖管恐將首當其衝,其他台灣沿近海冷藏海鮮可能也成交易對象?恐將對海洋資源及台灣消費者權益帶來巨大的傷害。

連署方呼籲,政府應要求要經營搬運船的漁會必需提出營運試算以評估投入之風險及對策,不過此語一出,在場漁會全體譁然,表示「沒有辦法知道漁獲量,怎麼有辨法評估?」同理,無法評估又如何進行合理經營?值得三思。

台灣銷中白帶魚每年僅有6個月高峰(圖片來源/徐承堉)

沿近海漁業為全體公共財,需以在地優先為思考

藉由白帶魚的討論,也提醒大家重新思考,台灣沿近海漁業及遠洋﹑養殖漁業有不同的屬性及管理方式。養殖漁業跟農業比較類似,投入的主要生產要素是來自私人投資,而捕撈漁業的主體並不是生產者投入的,是天然的資源;只是這些天然資源在公海及個別國家的經濟水域是有不同的擁有者。

台灣沿近海白帶魚的擁有者是台灣全體國民,漁民是資源的經營者,這些資源要如何運用,全體國民是有絕對的決定權,這也是「在地優先」訴求的核心基礎。

延伸閱讀:

白帶魚爭議草案》陳吉仲宣示,將總量管控、內銷優先,產學界充分討論後才會定案

緊急連署為白帶魚請命!請漁業署暫緩白帶魚搬運船直航中國,讓漁業資源永續

台灣白帶魚熱銷中國,捕撈不設限,漁業署預告搬運船直航,是否衝擊漁業資源?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