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作業簿、對大樹說話,美濃「小孩趣市集」農村千人草地發光

位於高雄美濃的龍肚國小,師生總數只有一百六十多人,不過10月19日這一天卻湧進上千人,大家全是衝著「小孩趣市集」而來。

活動主舞台不大,不見裝飾誇張的高台,更無棚架、帆布,簡單的手染布橫掛觀眾區上方,能過濾大半秋日陽光。大樹下、草地上,處處可見人們鋪上野餐墊席地而坐,遊客到各攤位覓食之際,也都個個自備環保餐具。在這裡,「無塑」絕非口號,而是一群人集氣對地球表達真愛。

表演的孩子在唱歌、欣賞的觀眾在擺臀,掌聲、笑聲不絕於耳。攤位百百款,有人賣茶、賣咖啡,或是現場做麵包和雞肉捲,還有人擺明只來交朋友,免費帶孩子畫圖、玩遊戲、說故事,甚至開起一間「解憂雜貨店」。孩子在紙條上寫著「不喜歡寫作業」,老闆神回「請勇敢打敗作業簿,因為長大工作會更累。」

龍肚國小一年級學生小樂,是最後一個離開活動現場的孩子之一。明明天色已暗,攤位已全數收妥,他還依依不捨在回家的路上頻頻回望。他抬起頭問:「媽媽,明天還會有市集嗎?」

美緒老師擺了個攤子,讓孩子們畫圖畫到過癮為止。(攝影:李慧宜)

「果然紅」結合「農」與「藝」 累積農村能量

主辦單位「果然紅工作室」,是羅元鴻與蔡佳蓉夫婦的農民組合。今年的「小孩趣市集」進入第三年,活動越辦越大、越來越熱鬧,早上九點多開始,原本安靜的社區道路逐漸出現車潮,十點前,五十七個來自高雄旗美九區和屏東縣的攤位依序就定位。中午前,人數已達高峰。

羅元鴻與蔡佳蓉膝下無子,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發願在家鄉舉辦「小孩趣市集」?

46的羅元鴻是美濃在地人,出身農家,43歲的蔡佳蓉是楠梓女兒,出身修車廠世家。兩人在十八年前相遇,十六年前結婚,婚後羅元鴻父親過世,夫妻倆共同決定回美濃顧田也顧老媽媽。返鄉後三、四年間,兩人接下爸爸留下的木瓜園,也嘗試載到大社的觀音山上賣,但生活有一搭沒一搭,惹得蔡爸忍不住問女兒,「難道妳真的不想找個工作嗎?」

蔡佳蓉正在介紹要出場表演的小學生們。(攝影:李慧宜)

親友的關心言猶在耳,但在八八風災後,這對夫妻吃了秤砣鐵了心,乾脆放棄慣行農法改以自然農法耕種。同時,羅元鴻在創作上也耕耘一片天地,他先與美濃愛鄉協進會合作多次的演出與多媒材創作,後來又陸續在2014年、2015年前往加拿大、日本取經,並因為在「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演出,啟蒙他在農村藝術發展的新視野。

2017年,羅元鴻跟蔡佳蓉終能一償宿願,他們自籌經費在自家農場舉辦第一次「小地藝術日」,證明小小農村也能創造藝術,並累積農業的文化性與生態意義。這一年,他們也開始推出國內首次「以小孩為訴求」的「小孩趣市集」。蔡佳蓉說:「每個國小背後是一個社區,在國小推廣就能更進一步走進當地。」

日頭花下的草地野餐 無塑環保愛地球

「小孩趣市集」的服務櫃檯上,沒有解說傳單,只有一排簽到表,還有一張超大手寫的無塑標語-「不提供一次性容器」。羅元鴻說,「其實我們也無法強制大家非要做到,只能做多少是多少,不過我們的精神是『對環境友善』、『表現在地特色』。」

除了攤位之外,市集還有三組裝置藝術,分別是「龍龜對話」、「蟻工」和「話話窩」。「龍龜對話」是龍肚聚落起源的傳說;「蟻工」發音接近客家話「義工」,象徵一群義務投入市集的熱心朋友;「話話窩」最具深意,由羅元鴻和藝術家朋友阿吉共同創作,特別放在龍肚國小的大葉欖仁百歲樹爺爺下方。

自然媒材藝術家阿吉(左)在市集前一天,已經先到龍肚國小進行場佈工作,希望能讓來參與的朋友享受到最自然舒適的氣氛。(攝影:李慧宜)

在不破壞原有空間的原則下,羅元鴻先以鋼筋為骨撐出兩個圓形體,阿吉再利用農村隨處可見的樹枝、枯葉和一片片香蕉葉覆蓋其上。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小孩「躲」進窩裡跟樹爺爺聊天。

結果沒想到,進「話話窩」寫紙條給樹爺爺者竟然以大人居多。有人寫「玩123木頭人就等著輸一輩子吧!」,也有人給老樹按100個讚,「因為撐手給孩子遮蔭乘涼一百年,真的不能沒有你!」

身為龍肚國小校友的現任校長張二文說:「民國六十年代我讀書的時候,大葉欖仁樹下有攀爬架,每次下課大家都衝去玩,我印象非常深刻。這次元鴻他們選了百年老樹設計一個這樣的空間,非常有意思!」

無論是空間對話還是往事絮語,「話話窩」裡留下孩子的笑聲,也喚醒大孩子們沉睡已久的童心。阿吉說:「找回人與自然之間的共好與信任,是我們創作的初衷。」

躲在「話話窩」裡沉思,靜靜地聽樹爺爺在說什麼喔!(攝影:李慧宜)

看到學校難得出現這麼多人,而且熱鬧不吵鬧,張二文校長心有所感。他說:「剛剛有人跟我說,從不知道龍肚國小在這裡。以前每次去黃蝶翠谷,都是開車一路往北走,沒想到半路上還有這麼棒的社區和學校!」

站在旁邊正與朋友閒聊的羅元鴻這時也提到,「其實已經討論好明年的『小孩趣』了,下一站就在廣興國小。」

來自杉林巴楠花部落中小學的孩子現場指導大家如何剖開竹筒以取得美味的茶凍點心。(攝影:李慧宜)

孩子做主非難事 大人放下就好 「小孩趣市集」在無形中解放家長

同樣位於大葉欖仁樹下,在「話話窩」的另一邊,是龍肚國小學生、志工和業師Wica組成的「欖仁樹下食堂」,營業時間是早上11點到下午2點,提供以當地當季食材製作的餐點,佐以農村式的簡單美感來擺盤。

孩子們自主分工,一半的人張羅外場,包含帶位、點餐和送餐,另一半人負責內場的食物料理、擺盤與整理餐具。客人一波一波進場點菜,業師Wica忙到沒有時間說話,孩子隨時能互相補位、彼此支援,有時遇到外籍朋友語言不通,也都能保持微笑再請英語老師火速救援。

先問客人要沾醬不沾醬,小孩老闆架式十足。(攝影:李慧宜)

解決問題,不見得是讓孩子學習「當大人」,而是家長、老師得先練習放下想幫忙的念頭,由孩子「做老大」,自己決定該如何面對考驗、處理危機。在「小孩趣市集」,大人才是真正需要被解放的對象。

坐在食堂入口收費的是龍小的家長志工李婷婷,玩得比孩子還開心。她說:「客人很多、生意很好。相信孩子最重要,他們每個人都很努力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

欖仁樹下食堂的小小服務生,端餐專業,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再辛苦也沒有關係。(攝影:李慧宜)

農村很豐富有力氣「感到驕傲」

不少家庭是揪團參加「小孩趣市集」,其中一個最大的親子共學團,由12戶從高雄市區來的家庭組成,共來了三十多位的孩子和家長。午飯後,他們集中坐在龍肚國小司令台旁的小葉欖仁樹下。其中一位媽媽說:「這個活動看起來很吸引人,來參加後更覺得很值得!」

屏東好好婦權會辦公室主任蔡順柔說得直接,「最近跟政府抗爭實在太累,一定要來參加活動抒發負能量!」

南洋台灣姐妹會南部辦公室主任賴梅屏強調,農村的人一定要有自信。「來到今天活動現場,我真的很驕傲,因為我們農村很豐富、很有力氣。」

愛地球在市集充分展現

這場活動除了參與度令人嘆為觀止,還包括下午五點半之後,當所有遊客離開、攤位收拾完畢,現場竟然沒有留下任何垃圾。

最慢離開的蔡佳蓉說:「真的沒有嗎?我等一下再去檢查看看。」

一旁幫忙的義工朋友回,「之前有請大家盡量把垃圾帶回家,而且我們事先準備好的垃圾桶也都收著,根本沒有拿出來!」

YouTube video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