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抽驗》半數豆菜農藥超標,甜豆完全不合格,單件最高殘留14項農藥,專家提供改善之道

消基會去年9月至10月間,在雙北、台中、台南及高雄的量販店、超市、雜貨店及傳統市場等通路,購買5種豆菜類作物共計39件樣品,檢測381項農藥殘留,發現每件樣本均有農藥殘留,除了醜豆農藥殘留值在容許量標準內;其餘四樣豆菜均有農藥殘留超標。

其中農藥殘留最嚴重的是甜豆,不合格率為100%,其中更有一樣本多達14種農藥殘留;其次為豌豆,不合格率為87.5%;再來是敏豆,不合格率35.7%;最後為豇豆,不合格率為12.5%。

針對豆類經常被驗出農藥超標,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生物藥劑組副研究員洪巧珍表示,豆菜類為連續性採收作物,同一植株同時有葉、花、果實,「農民每看到一種病害或蟲害就會去買一次藥,」雞尾酒式的施藥,造成多種品項、濃度不一的農藥殘留。洪巧珍說明,大多數藥劑都是廣效性,可以防治不只一種病蟲害,了解藥劑特性才可減藥。

檢測不合格的甜豆、豌豆、醜豆、敏豆、豇豆(攝影_林怡均)

過半豆菜類農藥超標,甜豆內有14項農藥,農藥雞尾酒恐危害人體

消基會秘書長吳榮達表示,本次採樣範圍包含全國北中南,南部通路的豆菜類殘留狀況尤其嚴重。抽樣39件樣品中,不合標準的農藥項目多為殺菌劑,包含普克利(檢出11件)、撲克拉(檢出8件)、達克利(檢出5件)、芬克座(檢出5件)及護矽得(檢出3件)等。

20件不合格樣品中,甜豆樣品殘留7至14種的農藥,超量者驗出2至6種農藥;豌豆殘留6至13種農藥,超量者驗出1至4種農藥;敏豆殘留3至7種農藥,超量者驗出1至2種農藥;1件豇豆不合格,驗出11種農藥,有1種農藥超量。

對此抽驗結果,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感到吃驚表示,過往豆菜類的檢驗,單一種類樣品的農藥殘留至多測到8項,這次測到14項是打過過往紀錄,推測原因為豆菜類是連律性採收作物,而種植期和採收期重疊時間為二至三個月,農民為求防治病蟲害的成效,噴灑多種農藥造成殘留。

「不管有沒有超標,全部都有農藥,還不只一種。」凌永健表示,本次採樣結果如醜豆,雖然都沒有超標,但卻仍有農藥,其他四樣超標的豆菜,檢測出的殘留農藥並非所有種類都超標,但若是消費者食用到「農藥雞尾酒」殘留的農產品,恐對臟器造成負擔,長期攝取會影響健康。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攝影_林怡均)

消基會:官方及民間抽檢有落差,中央應抽驗最靠近消費者的通路

消基會秘書長吳榮達表示,比對農委會107年1月至108年10月間,在田間和集貨市場對豆菜類抽樣結果,農委會抽樣的平均不合格比率為14.2%,與消基會在傳統市場抽驗超過五成不合格,兩者結果有落差。

吳榮達認為,官方採樣都在田間,有問題或是搶收品項並不會送入官方檢驗系統,但消基會是在最靠近消費者的市場及通路抽樣,更貼近消費者購買結果,中央政府應重視末端通路的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秘書長吳榮達(攝影_林怡均)

豆菜類農藥超標原因:連續性採收、持續多樣的防治藥劑

每年抽驗豆菜類,農藥殘留超標屢見不鮮,造成此現象的原因為何?長年研究植物保護的洪巧珍表示,這和豆菜類作物種植方式及農民用藥習慣有關。

「豆菜可以當綠肥,還可以賺零用錢。」洪巧珍說明,豆菜類如豌豆多在二期水稻收成後種植,既為土地補肥,也為農民在二期稻作至一期稻作之間補貼收入,而豆菜類普遍都會連續開花、持續結果,為連續性採收作物。

「每看到一種病害或蟲害就買一次藥。」洪表示,農民種植豆菜類作物並非專門種植,因此對病蟲害防治方式,多半向農藥行諮詢,通常每看到一種病害就會配一次藥,由於豆菜為連續性採收作物,因此同一植株上會有不同生長階段的葉、花、果實,雞尾酒式的施藥,造成多種品項、濃度不一的農藥殘留。

「要從問題的根源去解決。」洪巧珍認為,農藥殘留的關鍵在於田間生產,耕種方式及用藥習慣都必須改變。她舉例:農民每看到一種病害或蟲害就會去買一次藥,事實上大多數藥劑都是廣效性,可以防治不只一種病蟲害,了解藥劑特性便可減藥。

豌豆直接種植於土上(照片來源_藥毒所)

預防勝於治療,防治要在播種、開花結莢之前

「開花之前要先防治好。」洪巧珍說明,等開花結莢、有病蟲害才做防治,其實都太晚了,對於連續性採收作物來說,最關鍵的其實是播種前的清園及第一次開花前的防治。她舉例,在播種前可先用費洛蒙先捕捉夜蛾類害蟲,減少害蟲族群後再播種,若要用藥則必須在開花期前,第一次開花後採用有機友善資材。

「豆莢螟鑽到豆莢裡的時候,怎麼防治都沒用了。」洪巧珍以敏豆為例,有機友善機材中的蘇力菌可以對付豆莢螟,但一旦豆莢螟鑽入豆莢,任何表面的用藥都無效,因此種植前的田園整理、播種後的防治時機非常重要。

豌豆:直立式種植,先用費洛蒙抓夜蛾

「豌豆過去會有農藥殘留,關鍵在於種豌豆的農民都不是專門種豌豆的。」長年研究豌豆種植的洪巧珍說明,由於是非專業種植,農民為了方便管理,便將水稻用的藥劑及資材使用於豌豆,才會造成嚴重的農藥殘留,針對豌豆的種植,她給了以下的建議。

若想在豌豆減少農藥的防治,首先必須要改善耕種方式,過去管理較為粗放,讓田間豌豆伏地生長,現在較多農民改成直立式種植,減少和土壤的接觸,而立起來對植株也較為健康,植株之間通風、和土壤接觸面少,自然可以減少病蟲害發生機率。

再來是資材的使用,因為豌豆是連續開花,一旦用藥容易污染到正在結實的果莢,發生病蟲害較難防治,因此必須要先從預防做起,豌豆種植時間多為二期稻作收成之後,而這時間為斜紋夜蛾及甜菜夜蛾的好發期,建議農民不要急著種,可以先吊掛性費洛蒙去捉捕幼蟲,清除乾淨後再進行栽種。

直立式栽培(照片來源_藥毒所)

種植後以友善資材防治下位葉,不污染上方採收的果實

豌豆栽種後,主要會遇到薊馬及白粉病的問題,面對薊馬可用警戒費洛蒙,過去做田間試驗時有兩組對照,分別為四天噴一次農藥,以及八天噴一次農藥並搭配警戒費洛蒙,兩組對照下來,發現搭配費洛蒙的防治效果較佳,顯示警戒費洛蒙的使用可以減少用藥。

而白粉病的防治可以使用枯草桿劑或是礦物油,白粉病大多發生在豌豆植株的下位葉,搭配直立式的栽種方式,只需將稀釋後的枯草桿劑或是礦物油施用下方的葉子即可,如此一來便不會污染到上方的採收部位。若遇到其他病蟲害,也可使用友善資材,例如以液化澱粉對付褐斑病,或是以蘇力菌防治蟲害。

懸掛警戒費洛蒙防治薊馬(照片來源_藥毒所)
圖片提供/洪巧珍

藥毒所:努力降低友善資材成本,讓農友接受度慢慢提高

「遇過農民把植物保護手冊上的全部資材都買下來。」洪巧珍笑了笑,她認為,農民觀念改變必須靠持續不斷的宣導及等待,近年來輔導時發現農民對於有機友善資材的接受度提高。

「我們會努力讓這些資材成本更低,用的農民就會更多。」洪巧珍表示,過去為了推廣,農改場及藥毒所會免費贈送農民生物製劑,但現在農民都願意付費購買對環境較為友善的生物資材,之後也會持續讓資材成本落在所有農民可負擔範圍。

除了對農民的建議,洪巧珍認為:「噴藥中毒的危險,比買菜吃到農藥更可怕。」她表示,農民所要承擔的風險比末端消費者更高,農產品中的農藥即便超標都仍在ppm等級,但農民在田間噴藥是極高濃度,中毒機率更高。

對於買菜、煮菜或是吃菜如何避免攝入農藥?洪巧珍建議,不要偏食,多樣化的攝取各式各樣食物,才能分散風險,另外大多數農藥為脂溶性,洗菜要洗掉農藥的效果有限,炒完菜可將鍋底菜水濾掉,僅食用炒熟的農作物即可,如此可降低攝入農藥的機率。

延伸閱讀:

噓!別讓薊馬知道真相 洪巧珍研發「警戒費洛蒙」結果驚人

終結薊馬之亂!林鳳琪研究天敵相助,小黑花椿象讓有機彩椒園重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