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擬開放除草劑固殺草作為紅豆落葉劑,經《上下游》獨家披露消息月餘,防檢局雖多次對外說明,仍難釐清以下爭議:一、歐盟官方評估固殺草具高生殖毒性不得使用,台灣為何加碼開放?二、究竟有多少農民有施用固殺草採收紅豆之需求?三、進口紅豆未使用固殺草,台灣開放使用是否會對產業造成衝擊?
農委會防檢局於昨(6)日針對固殺草安全風險,舉行專家會議,多數與會專家表示,根據防檢局與藥毒所提供簡報,不會增加環境及食安風險,但「風險溝通出問題」,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名譽教授曾德賜則持相反意見,認為固殺草具有生殖毒等五項風險,需加註「會影響孕婦與胎兒」警語、使用者須接受專業訓練等前提下才能開放。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昨日則邀請立委、學者與農民舉行座談會,執行長吳碧霜表示,不能因田間管理的方便放棄消費者健康,立委林淑芬質疑,政府明明往「十年化學農藥減半」方向前進,卻公告固殺草使用,「這條路還走得下去嗎?」美濃雜糧(紅豆)產銷班第三班班長蕭成龍強調,過去幾年農民已努力配合政府宣導改用友善落葉方式,不應再走回頭路。立法委員陳椒華則要求防檢局,在一個月內召開聽證會,公開試驗資訊供大眾檢視。

歐盟官方認固殺草具高生殖毒性,台灣官方持不同意見
除草劑固殺草在1980年代上市後,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其神經毒性與生殖毒性風險。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2005年公布的科學審查報告指出,動物實驗顯示固殺草會引發陰道出血、流產與死胎,具有嚴重的生殖毒性,「可能造成難以修復的受孕風險。」將其列入1B高毒性等級。
然而,農委會對固殺草的毒性提出不一樣的見解。藥毒所應用毒理組組長蔡韙任於專家會議表示,根據2006年的一份報告,「正確使用的話,固殺草生殖毒性不高。」該研究認為,固殺草不應被列入1B生殖毒等級。蔡韙任表示,藥毒所綜合這份報告與藥毒所內部研究,認為固殺草生殖毒性不高,與歐盟官方結論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來自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網站,網站上明白揭露,該報告的科學夥伴是「拜耳」,該份報告也標示,研究分析資料是由拜耳提供,而拜耳,正是當時向歐盟申請固殺草核可的藥廠。

為何藥毒所對歐盟官方報告持保留態度,反較信任由拜耳支持的研究結果?蔡韙任於會後受訪表示,歐盟官方決議是由會員國投票表決,不清楚是來自專家投票或是由行政單位投票結果。而2006年的這篇報告,研究學者來自更大的專家群,蔡強調,「2006年的報告不是拜耳出具的資料,是拜耳委託實驗室繳交的資料」。
根據記者查核,歐洲食品安全局並不會舉行投票,而是負責提交農藥的科學審核報告,並在2005年明確指出固殺草的生殖毒與神經毒風險。隨後才由成員國的農業部門參考這份報告,投票決定是否核可。
防檢局前局長:歐盟非「禁用」,只是「性質有疑慮、不核准使用」
歐盟在2009年明訂,若農藥的生殖毒性屬1A或1B的高毒性等級,不得發予或更新核可證。瑞典也在2017年一月舉行的歐盟會議上表示,固殺草不符合歐盟2009年推出的植物保護產品規範,在2017年10月1日到期後,不再核發許可證,形同禁用。
對此,防檢局日前指派農藥廠商代替政府說明,「固殺草是因公司商業考量,未提出許可證更新,並非被歐盟禁用。」防檢局也發出新聞稿呼應廠商說法,「據相關資訊顯示歐盟係商業考量結果而無使用,本局已透過相關管道持續查證。」
前防檢局長馮海東昨日針對固殺草於歐盟的使用現狀,進一步表示,「(歐盟)沒有強烈到『禁用』這種字眼,雖然實質上,禁止一個藥物使用和不核准使用,效果是一樣,都是不能用,但是禁用在法律上來講是很強烈的行為。」馮強調,「是因為業者沒有提出申請才放棄,不是禁用,是從核准狀態回到未核准狀態,不要想得這麼強烈,主要是有些性質有疑慮,不要危言聳聽。」
曾德賜:停證就是禁止使用,勿玩文字遊戲混淆焦點
無論是「禁用」、「沒有商業利益不申請」或「沒有核准」,差異在名詞定義不同,但結果是此時此刻的歐盟,固殺草的確因為生殖毒性而不能使用。面對固殺草在歐盟的議題,防檢局的掌握有多少?
對此,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名譽教授曾德賜則表示,「停證就是停用,就是禁止使用。」呼籲防檢局不要玩文字遊戲,模糊固殺草因生殖毒風險被停證的焦點。
曾德賜強調,「台灣沒有一個國際資訊蒐集、比對、求證,以及將重大資訊回應國內現況政策的團隊。」他進一步強調,歐盟已經告訴全世界固殺草有生殖毒,歐盟已經停證、停用,台灣還擴大使用,連個警告標語都做不到。
「我們有這麼多大學畢業的年輕農民,很懂得蒐集資訊,政府要做到對農民的保護。」「這應該是防檢局跟食藥署都要共同面對的問題!」曾德賜說。

專家提出職業暴露風險 包含呼吸與皮膚接觸,防檢局應提出說明
除了神經毒與生殖毒之外,昨日專家會議,也有學者針對固殺草從呼吸、皮膚等職業暴露風險提出建議。朝陽科大環管系教授王順成表示,可以相信防檢局做這樣的風險評估,照理說所有風險是低的。「不過我想了解,藥毒所有沒有考慮到呼吸和皮膚暴露,對農民使用者的風險?如果沒有,應該補上去。」
曾德賜也補充:「開放的前提是風險控管一定要做,農藥的施用者是農民,噴藥的時候會噴到臉上、身上。」曾德賜特別說明,固殺草噴50倍是2700ppm,200倍是600多ppm,如果代噴業者每天噴,真的很危險。此外,生殖毒性也不只對女生、胎兒,對男生的睪丸也有影響,希望藥品上面要加註警語。
另外,台灣燠熱悶濕,施用者更難忍受防護器具、衣物的不適。曾德賜表示,噴灑農藥需要專業的訓練,但不只農民,還有代噴業經常為了便利,很難依循安全使用的指示。「這是用健康換錢,常常導致慢性中毒,死因難以確定,死多少人也不知道,生者則是痛不欲生。」他提醒,如今台灣政府力推無人機噴藥,藥劑更濃,又缺少嚴格把關,問題將更複雜嚴重。
台灣大學獸醫系副教授王家琪表示,曾教授提到的論點,以及後續要做職業暴露傷害是需要延伸思考的地方。「這要拆解成食用端和職業暴露兩部分,消費者食用和農業現場使用,遇到的風險不同,是否可以搜集更新的國際毒理研究報告,釐清食用端和職業暴露各自的影響是什麼?」
農委會專家會議:固殺草無環境食安風險,消費者、立委:呼籲撤銷此案
經過兩個多小時聽取簡報與討論,農委會專家會議由主席、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教授顏瑞泓做出結論,表示固殺草不會對環境、健康和取食有更高的風險,也不會造成其他的危害。
顏瑞泓說,依據藥毒所提出的資料顯示,動物試驗中關於腫瘤、生殖毒性、神經毒性的「無可見毒害劑量」,最後是採用最嚴格的數據去訂定殘留容許量。

對比農委會專家會議的結論,消費者團體與立法委員卻有不同看法,並在6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表達立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認為,固殺草具有神經毒性與生殖毒性此一事實,已經讓歐盟在2018年決議禁用,希望政府撤銷此案。
台灣大學農藝系榮譽教授、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教授郭華仁表示,2001年英國有三個單位列舉多項獨立報告,發現固殺草對動物、人體、水生生物都有傷害風險;2020年,德國一篇報告也同樣列舉毒理研究,認為固殺草有健康和環境風險。
立法委員陳椒華要求防檢局,在一個月內召開聽證會,讓大眾檢視農委會的試驗、評估是否嚴謹。立委林淑芬質疑,政府明明已經往十年化學農藥減半的方向前進,現在公告固殺草的使用,「這條路還走得下去嗎?」而立委王婉諭呼籲,「無論是農業升級還是農產品升級,都一定要為消費者把關。」
農民站出來反對 期待政府保護產業
在6日的「給我安心紅豆-拒絕固殺草落葉劑」記者會上,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吳碧霜表示,對於消費者來說,健康的底線是不能讓步的,不能說是因為農友的需要、管理的方便,而放棄消費者健康的底線。
全台紅豆第一大產區屏東萬丹農會總幹事張枝烈,因要事無法北上記者會,以書面方式提出意見。他表示,站在產地農會的立場,希望政府能正視消費者的疑慮,「畢竟,生產者是為消費者服務,農民的耕種行為不只要保護自己、維護環境,更要能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
高雄美濃是紅豆第二大產區,美濃區農會雜糧(紅豆)產銷班第三班班長蕭成龍則親自與會。他說:「聽到紅豆要開放固殺草,我非常震驚、訝異!政府已經做了好幾年宣導,各種替代方式,已經很辛苦地在做了,也做得不錯了!對農民來講,我們很樂意接受友善耕種的訓練,大家不是很努力在為國產紅豆轉型而努力嗎?」
蕭成龍在現場也向與會者和媒體提問,「一開放固殺草採收紅豆,嚇都嚇死了,在場的人,你們敢買嗎?」他強調,「千萬不要走回頭路,這對整個紅豆產業會有很大的衝擊。」
參加專家會議的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麥富德,也是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表示,「我要幫消費者講一下話,我在網路上查資料,現在比較大的紅豆進口國,都沒有容許量的訂定,我在擔心如果我們有訂這個農藥殘留,外銷會不會受到影響?如果國產紅豆如果有農殘疑慮,國外沒有這問題,那這是需要特別去思考的。」

系列報導:
《除草劑固殺草當紅豆落葉劑》系列報導
延伸閱讀:
巴拉刈斷捨離,快來認識壬酸除草劑!到底怎麼用才有效?農友專家田間實務分享
禁用巴拉刈衝擊紅豆產業 農民拚轉型 安心契作找出路
寸草不留 ─ 除草劑過量衝擊土壤生態 增罹癌隱憂
中國農藥商砸錢狂銷 各家跟進,買除草劑固殺草送電動機車電視機,專家憂過量使用
【本系列報導由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