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徵收運動風雲再起,全台五大區段徵收爭議影響超過10萬人,抗爭接連不斷。政大地政教授徐世榮表示,民進黨在野時認區段徵收是惡法,提案修改《土地徵收條例》要求廢除區段徵收,但執政後卻閉口不談,痛批「選前選後態度完全不同。」
記者聯繫當時提案立委及現任民進黨黨團三長,確認民進黨對《土徵條例》修法意向,未料全部已讀不回。曾面臨土地被徵收、曾任農陣理事長的苗栗灣寶農民洪箱痛批,「區段徵收就是政府免本錢的生意,從老百姓這邊拿走土地,變更的土地價值拿去跟財團去分配,老百姓該死嗎?」呼籲政府應儘速廢除區段徵收惡法。(區段徵收小知識見文末)
部分民進黨立委提案修法二次,均未能廢除區段徵收
回顧《土徵條例》修法倡議過程,2012年首先由時任農陣成員詹順貴律師研擬民間版草案,經由當時立委田秋堇提案,增訂用地機關須進行公益性及必要性評估。在2013年爆發苗栗大埔案搶拆事件後,再次引發民間對「區段徵收」反彈,民進黨立委亦先後發起兩次修法。
2014年由陳其邁、林淑芬、尤美女三位立委共同提案,19位民進黨籍立委連署,要求修法廢除「區段徵收」,但當時民進黨仍居立院少數,該提案遭杯葛,未能進入程序委員會。
2016年選舉,民進黨取得立法院壓倒性席次,由農陣幹部轉任立委的蔡培慧再次提案修法廢除「區段徵收」,雖經由24位立委提案連署成案,然而修法進度停滯,未被黨團支持列入優先法案,直到第十屆立委任期結束,修法均無進度。
針對區段徵收修法受阻,記者聯繫上述四位主要提案立委,均未能獲得評論。
為瞭解現立法院執政黨黨團對《土地徵收條例》修法意向的改變,記者聯繫現任民進黨立院黨團幹部,包括總召柯建銘、幹事長鄭運鵬、書記長鍾佳濱,以及修法提案連署立委、現擔任內政委員會召委管碧玲,經聯繫辦公室助理留言,均未能獲得以上立院黨團幹部回應。
立院助理:連署提案未必能排入審查,只能代表政黨表態
針對外界質疑,民進黨立委提案廢除區段徵收,卻未實質行動,形同改革打假球,熟悉議事運作的立院助理向記者表示,「立法院每年待審提案達數百、上千件,連署提案只是同意本案進入院會,實際距離能夠排入審查還需要很多力量。」
該名助理表示,「除了提案、附議立委外還需要其他力量,比方黨團支持、社會支持、行政部門支持等等。她為提案立委平反稱道,提案人本身當然是支持法案,但是立院裡面有許多折衝、協調,並不能因此抹煞提案立委的努力。」
針對區段徵收修法進度遲滯,表示政黨的態度「對本案支持有限」她說。
徐世榮:土地正義幫助民進黨贏得執政,對《土徵條例》修法有責任
不斷呼籲民進黨應履行修法承諾的徐世榮認為,民進黨對《土徵條例》修法「應該展現態度」。徐強調,「民進黨在野時站出來打劉政鴻,也透過大埔案修理國民黨,民進黨能夠勝選、進而取得執政權,跟反徵地引發的輿論與社會運動,都有關聯性。」
徐肯定執政黨有個別委員支持修法,但民進黨執政以後,不願再推動《土徵條例》修法,讓他深感遺憾。徐感嘆,國民黨主政時民進黨願意聆聽民間意見,也曾拜會過柯建銘總召,他認為當時柯建銘應有表態修法意向,但在執政後卻不聞不問,讓他十分失望。
徐更批評,近年多次反對土地徵收的抗爭,沒看過哪一位民進黨黨籍立委出面關心,這展現出民進黨選前、選後的「雙重面孔」,現在只剩下時代力量陳椒華出來聲援反徵收抗爭,他認為民進黨必須對曾經參與議題的公眾有所交代。
洪箱:區段徵收是政府的免本生意,拿變更的土地價值跟財團分配
原是灣寶反徵收戶的洪箱,由抗爭者成為社運人士,並擔任第二任農陣理事長。她認為,「區段徵收就是政府免本錢的生意,執政者要想辦法,不是從老百姓這邊拿土地去分配,變更的土地價值拿去跟財團去分配,老百姓該死嗎?」
洪箱點出被徵收戶的感受,「不了解這些人(被徵收戶)的特性,一些人一輩子只會耕作,離開後變成社會問題,即使領到補償金『失德錢、冤枉了』,錢花光之後,也失去賴以為生的土地跟生活方式。」
她強調區段徵收制度對弱勢者不公平,她也認為國家要進步,應該用其他方式「如果只想用土地開發來進步,這樣的國家實在很悲慘。」
洪箱也認為,民進黨執政之後應當要有所作為,但是結果卻讓她大失所望,「當初大埔事件,蔡英文說政府冷酷無情,但是民進黨執政之後,民進黨執政之後卻比國民黨更殘忍,對土地抗爭者更加無情。」
贊成區段徵收學者:區段徵收是都市規劃的必要之惡
歷任中央及地方政府都市計畫委員的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特聘教授洪鴻智則認為,區段徵收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同意,但「已經是一個70分的政策工具」,不同意的人應該要提出替代方案。
洪強調,現階段若放棄區段徵收,政府將難以進行整體規畫,例如取得公園、道路等公共設施用地,若無徵收,國家財政無法負擔,只能退而求其次採取區段徵收手段,然而補償再高也會有人反對。
洪認為區段徵收終究是一種制度手段,「區段徵收應該是問題的下游,而非問題根源」,他說「不是區段徵收造成土地炒作、地價高漲,恰好相反,是地價高漲導致開發壓力增加。」如果要節制土地炒作,不妨採用「漲價歸公或者課稅手段」,而非否定區段徵收。
洪認為,整個台灣社會主流價值是開發導向,不管藍綠,執政者上任都在進行開發,滿足都市與經濟發展需求。在現行制度下,獲益的一定是持有土地的地主,自有住宅或租屋的弱勢者被犧牲。他也坦言,「問題是溝通不足流於形式、補償與配套措施不足,應該讓程序更加健全化,更符合公平、正義。」
徐世榮:所謂的公共利益任由政府詮釋,且是由弱勢者被迫買單
對於學術界的不同聲音,徐世榮認為,區段徵收不只是一個手段上的問題,是個本質上違憲、侵害人權的制度。他強調區段徵收制度的存在是威權體制的一環,「在區段徵收裡面,弱勢者必須無條件加入土地開發,這是社會主義式的精神。但是政府對於權貴、建商財團、派系,又是以資本主義的方式分配利益。」讓區段徵收變成政客權貴得利的工具。
徐強調,開發過程中的「公共利益」是任由決策者詮釋,公民沒有辦法抗衡,變成公權力對人權的侵害。「這個過程所謂的公共利益,實際上卻是社會弱勢者被迫拿出來的。」他強調,政府在區段徵收裡面,透過浮濫徵地、超額徵收,取得剩餘土地的分配權,公開標售之後成為額外財源,政府決策者實際上也成為既得利益者。
徐世榮以桃園航空城徵收案為例,「浮濫徵收3148公頃,其中的公共利益卻非常抽象,任由執政者詮釋」也包括社子島開發案「居民實際住在那邊幾代人,禁建半世紀,但是面對政府一點權力也沒有。」
徐認為區段徵收實質上並未對當地居民創造福祉,反而只是把沒有土地、房屋所有權的社會弱勢驅逐出去,製造更大的社會問題。徐世榮也呼籲,受壓迫的弱勢者需要社會的聲援支持,而當年憑藉反徵收運動的執政黨,應該回應當年「土地正義」的訴求,即刻廢除「區段徵收」惡法。
《何謂區段徵收》小知識:
區段徵收是一種大面積土地開發方式,徵收土地之後由政府重新規劃,有完善的公設與使用分區,具有強制性所以不論公私土地必須一律參加,似有地主可領補償費或配回抵價地,但是不利於自有住宅及租屋者,可能被迫搬遷。對政府而言財政負擔最少,且開發完後扣掉抵價地及公共設施用地,還會有一定比例讓政府公告標售(給財團建商)挹注財政,因此容易發生超額徵收、浮濫徵收之情事。
因區段徵收具有強制性,包含美日等國均認為區段徵收違憲侵犯私人財產已經廢除,全球目前僅剩臺灣仍在採用區段徵收制度。
有可能N年以後,這項法規也會廢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