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瘦肉精美豬進校園午餐?教育部:修法才有強制性,但將嚴加管理

自蔡英文總統宣布明年元旦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以下簡稱「萊豬」)的豬肉進口後,引發各界疑慮,家長憂心廉價萊豬會大量被學校團膳業者採用,影響學童健康。教育部日前發佈新聞表示校園團膳一律使用國內豬肉,但目前法規僅能建議「優先使用」,未來萊豬是否會進入校園,仍為未知數。

團膳業者及營養師則認為,未來學童直接食用萊豬的機率不高,但萊豬在團膳的長期影響值得觀察與注意。

未來學童營養午餐是否會使用進口美豬,仍為未知數。(上下游資料照)

除非修法,否則教育部無權要求學校團膳「必須」使用國產豬肉

萊豬進口的政策宣布後,教育部當日(8.28)即在官網的即時新聞公布:依據《學校衛生法》第23條規定,「學校供應膳食其食材應優先採用中央農業主管機關認證之在地優良農業產品,並禁止使用含基因改造生鮮食材及其初級加工品。」要全國家長們安心,萊豬不會成為學校團餐的俎上肉,孩子們的口中食。

然而法規明明採用建議性字眼「應優先採用」,教育部新聞稿卻寫著「一律使用」國內優質豬肉,到底教育部的態度為何?事實上,目前政府無法強制規範校園團膳的食材用料,教育部綜合規劃司科長林雅幸表示:「除非通過立法修訂,明訂「只能使用國產品」,並訂立罰則,否則目前《學校衛生法》第23條沒有任何強制力。」

教育部新聞稿

加工食品不屬於「生鮮食材」甚至不在管控範圍

再者,所謂的「生鮮食材」,也有極大的詮釋空間。林雅幸說,《學校衛生法》提及的「生鮮食材」是依照衛福部食藥署《食品標示法規》定義:「未經組合、黏著或壓型等加工製程,僅切除筋膜、修整或分切、調理」,換言之,獅子頭、瓜仔肉、打拋豬、螞蟻上樹等學校團餐菜單上的熟面孔,都不是「生鮮食材」,更別提其他常見的配菜,如肉羹、福州丸等豬肉冷凍加工品以及名為「魚丸」、「魚餃」等看似海鮮產品、其實也含豬肉成分的食品。

由於孩童餐食不易吃到原塊豬肉,絞肉、肉漿、組合肉已經碎形,最是可以躲藏魔鬼的細節,卻都不屬於「生鮮食材」,不在管控範圍。

家長焦慮,「為什麼不能直接在校園禁用萊豬?」

針對教育部的規定,台北市楊姓家長表示,孩子在學校的午餐不是她可以直接管控的,她一向相信家長委員們對團膳公司的監督,今日驚覺原來政府根本就沒有要求禁用進口豬肉,這讓她對萊豬進口後的狀況極為焦慮。「我就是沒有辦法準備便當,才讓孩子參加學校的營養午餐,政府就不能讓我安心嗎?」她說。

「我以為只要自己不買進口豬肉就沒事了,原來我的小孩在學校還是有可能吃到進口豬?」家長高先生說。「政府口口聲聲說要照顧下一代,『兒童是國家未來的棟樑』難道只是口號嗎?為什麼就不能直接在校園禁用萊豬呢?」

政府為「產地標示」預作準備,未來家長可上平台瞭解原料來源

對於家長的訴求,林雅幸闡明:「我們當然不希望學校使用萊豬,已經去函要求大家優先採用在地食材了。『優先使用』的規定從2015年就開始了,這些年來已經逐步達到一定的國產品比例,未來當然可以透過跨部會的合作再加強,希望農委會提供更多的在地食材合作、衛福部有更多抽驗。」

進一步追問教育部對使用萊豬的態度,林雅幸表示:「教育部函發各級學校,就是希望大家都使用國內農產品。孩童在學校只能被動接受供餐,不像大人在外面可以依標示而有所選擇,這也是要求學校使用國產豬肉的原因。」然而溯源的檢驗及違規的開罰,權責都不在教育部,林雅幸說:「希望農委會和衛福部的法規儘早完備,讓學校可以依照規定確實買到國內農產品。」

另外,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專委邱秋嬋提到,政府已經委請「食材登錄平台」廠商新增「原料產地」的欄位,「未來連家長都可以登錄這個平台,瞭解家中寶貝今天午餐吃的貢丸,原料是哪個國家的。」同時,教育部也將與農委會合作,陸續開辦午餐食材驗收人員的教育訓練,讓他們瞭解如何依據法規查驗「豬肉產地」的正確性。

檢驗需要人力與經費,政府是否準備好了?

然而,檢驗需要人力和經費,地方政府究竟要如何配合法規?一直是政府已經出爐的各種說明中始終闕如的部分。為了瞭解檢驗上的現有能量,《上下游》分析台中市政府在今年上半年(2月至7月)對學童午餐的檢驗報告,國中小午餐「食材」共檢驗144件,台中市共有307所國中、國小,這個比例是否足夠?

此外,明年元旦後理應加驗瘦肉精是否超標一事,記者目前詢問的檢驗價格,從2,500元至5,000元不等,市府有足夠的經費與人力嗎?各種配套都準備好了嗎?至今未見任何地方提出具體的行政規劃,能讓家長相信政府的把關能力。

政府至今未能提出任何具體的行政規劃,讓家長對萊豬可能混入學童團膳之事十分焦慮。(攝影/楊語芸)

團膳業者:均依政府規定,學童午餐不易吃到萊豬

不過,萊豬開放後就真如家長的憂心,會進入校園嗎?為了瞭解學童食用萊豬的風險,《上下游》實際採訪團膳業者,台中團膳廠商處長彭光賢表示:「生鮮肉品一向依照規定使用CAS標章,進口萊豬與否無法改變我們的選項。」再追問加工食品的選材時,彭光賢說:「我們也會儘量選用有CAS標章的水餃、肉包等。」不過他也坦承,有CAS認證的加工食品不多,政府也沒有規定團餐的加工食品必須符合CAS認證。

彭光賢指出,站在產業鏈的角度,團膳業者只是「組裝加工」的角色,把買來的食材調配烹煮成食物而已,本身不會生產製造任何加工食品,丸子、獅子頭、肉羹都由上游廠商供應。若要確保學校孩童遠離萊豬,政府需要針對原料廠商把關。

另外,團膳公司營養師劉小菁也提到,學校團膳本來就在推動三章1Q,除了生鮮肉品要用CAS 認證外,一週內只能出現兩次加工食品,但這兩次可能是豆製品、魚漿製品或是根莖類製品,學童真正吃到豬肉加工製品的機會,其實低於一成。更何況有些學校還會要求,不希望提供任何加工食品給孩童。

劉小菁表示,團餐有合約規範,業者每天都必須在食材登錄平台上登錄。她明白表示:「比起坊間業者多需依靠自律,學校其實更容易受到政府的管理,家長們不必過度憂心。」

餐盒食品工會理事長:市售豬肉加工食品,約八成使用台灣肉品

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創會理事長陳明信觀察,「生鮮豬肉供應台灣國產品不會有問題。」他說。因為擔心加工原料的來源,公會日前盤整全國供應商,發現加工食品包裝外箱僅註明「豬肉」,陳明信因而要求廠商修正包裝上的產地標示,同時提供貨品來源、屠宰證明等加以切結。陳明信表示,目前只有兩成廠商不願切結,他推論,現在台灣豬肉加工食品中,應該有八成使用的還是台灣肉品。

至於「疑似」使用進口肉品的那兩成供應商,他們的產品會不會傾銷至營養午餐費用較低廉的縣市去?陳明信不願揣測。因為這學期的團膳合約已經發包且正在執行,他相信沒有廠商願意在這個時候「違背民意」,大膽使用進口豬。「我最擔心的是這個觀察期和過渡期之後,學校和家長會不會持續關心?」畢竟政府沒有規定食品要標示含不含萊劑,只要用了美豬,就會有萊劑的風險。

另外陳明信也擔憂,明年元旦起因為消費者避食美豬,可能導致台灣豬肉價格上揚。「學校團餐的價格有限,禁不起豬肉價格異動太大,如果業者買不起台灣生鮮豬肉,或是會避用豬肉,或是多用加工品,這對台灣畜牧業絕對會造成衝擊。」

延伸閱讀:

年近12萬噸進口豬肉去哪裡?水餃肉包、豬排、腿庫飯、魯大腸都吃得到

瘦肉精美豬將開放,水餃貢丸等無須標示原料產地,自助餐小吃難執行,無配套恐淪口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