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明年1月1日萊豬進口不到兩個月,今(11/11)日立法院衛環、經濟、外交國防、財政、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延續前次聯席會議,繼續審查衛福部提出萊豬開放進口之相關「動物用藥殘留標準」案、「進口牛肉檢疫及查驗作業程序」等八項行政命令修正案。
適逢美國大選情勢變化,在野黨立委要求重啟談判,並針對萊豬進口查驗與本土豬產業衝擊、中央地方法規牴觸問題及查驗人力等進行逐案討論。衛福部與經濟部、農委會等三部會堅持既定開放政策方向不變。
在野黨立委強力動員,針對八項法規命令修正案逐案討論,並揚言如執政黨依恃多數強行通過備查,在野黨將另行立法禁止萊豬進口。
在野黨:美政權輪替,應重新談判 經濟部:政策延續不受影響
多數在野黨立委認為拜登確定在美國大選勝出後,台灣應該因應國際情勢變化重啟貿易談判,不該堅持明年開放萊豬進口。由於經濟部次長陳正祺將赴美進行經濟對話,立委曾銘宗建議,陳應向美方呈現台灣多數民意,說明台灣社會對萊豬有疑慮,爭取時間重新談判。
然而陳正祺答覆,美方政策向來具有延續性,不會因為政權輪替而受影響。他也強調,我國開放萊豬決策,是在WTO規範下的對等貿易,依照codex訂定標準,恐難改變開放萊豬既定決策。

萊豬還沒進口,國產豬價已跌?農委會:11月本是豬價低點
在野黨質疑,開放萊豬決策倉促,農委會並未進行產業相關衝擊評估,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坦言「並未專案整體評估」。他補充,農委會內部研議,國人消費習慣以國產豬為主,美國萊豬價格也高過加拿大非萊豬,市場價格不具競爭力,且國人對萊劑厭惡,因此農委會認為開放美國萊豬不至於衝擊國產豬市場。
立委林德福指出,目前萊豬尚未進口,但民眾已產生預期心理,減少購買豬肉,目前每百公斤豬價下跌近千元,對養豬產業已經造成傷害。不過黃金城回答,每年11月及農曆年後通常是豬價低點,目前豬價跟五年平均線並無差異。
立委陳以信也質疑,我國豬肉解除口蹄疫疫區限制,現在開放萊豬進口卻未同時爭取對美輸出豬肉,未能對等互惠。陳正祺則反駁,「我國對美國有大量貿易出超,對美開放萊豬,係在WTO架構下遵循自由貿易規範。」並認為國產豬仍有機會出口。
立委廖婉汝舉日本為例,進口豬肉多製作加工品,她擔憂未來國內只能消費次等進口豬肉,加工豬肉製品若採美豬替代,將改變台灣豬肉產業生態。
陳時中脫口而出:國人就算全年吃萊豬也不會有健康疑慮
立委李貴敏痛批,「國內禁止使用萊劑情況下,容許萊劑美豬進口,對本土豬業是不公平競爭。」陳時中則強調,國內禁止使用萊劑,才是保護國產豬競爭力,並大膽推估,「兩成多的萊豬,將影響其他七成未含萊劑的美豬銷量,對照下,台灣國產豬反而更有競爭力。」
立委陳椒華質疑,先前環衛委員會召開「萊豬健康危害」公聽會,學界針對萊克多巴胺仍有相當疑慮,而政府委託學者所做健康風險評估報告,屬於十萬以下免公開招標的委託案,如此急就章的報告不足以代表多數專家意見。陳時中則反駁,「立委提問勿以金錢衡量學者為國家做事的奉獻精神。」
我國食用豬肉習慣是牛肉六倍,立委再三強調風險堪虞。陳時中坦言,原先推估萊豬在國內市場並無競爭力,但也無法保證開放後美豬市占率不會增加。在立委連番纏問,他忍不住脫口而出:「若依容許量規範,即使國人按年平均食用量36公斤全部吃萊豬,也不會產生健康疑慮。」

加強稽查,增列3億預算,126名人力
依據食藥署提供立院資料顯示,過去五年內進口20268批豬肉,其中抽驗837批,曾查獲兩批用藥不合格豬肉,其中一個即為萊劑美豬,不合格率0.24%。未來若開放萊劑美豬進口,國內檢驗能量堪慮。
立委蔡璧如質疑豬肉進口的檢疫措施過於粗糙,應增列ccc code(進口貨物稅號),才能控管分辨,否則人力無法負擔每批檢驗。立委王婉諭則關注現有稽查人力的負擔。陳時中答覆,「動物用藥多達一千多種,現行邊境檢疫145種,依用藥增列貨物稅號,實務上有困難。」不過他承諾,未來因應萊豬進口所需之加強稽查能量,目前已經編列預算3億多,增加126位稽查人力。
多位在野立委並關心衛福部何時可到美國查廠,陳時中表示,跟美國談判時已表達現場勘查意願,不過美國現在於防疫期間,屠宰場不歡迎外人造訪,衛福部也能改採歐盟模式,委託具公信力公司協助查廠,目前衛福部仍未同意美方建議,改用視訊取代現場勘查。

未來若地方自治法令與中央政策牴觸?公務人員恐難執行
針對台北市政府有意另訂「零檢出」標準,立委陳玉珍質詢,未來若地方立法與中央不同調,將造成中央、地方公務人員執行困難。陳時中表示,「地方政府主張將由地方單位負責,不會有公務員因為執行自治條例而受處分。」
陳玉珍質問,教育部規範學校營養午餐採購限定國產豬肉,是否和現行開放萊豬政策衝突?陳時中表示,教育部的規範是商業契約行為,不涉及法令部分。
今日立院鏖戰整日,衛福部、農委會、經濟部三部會輪番答詢在野黨立委,逐案討論僅推進到第三案,朝野並無共識,將送黨團協商,而第四案至第八案,由主席蔣萬安決議明日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