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2日,上下游首度揭露高雄美濃野蓮產業缺工現象,報導某宋姓農民雇用逾期居留的越南籍人士被罰75萬元,為當時的農業缺工問題投下一記震撼彈。四年過去,野蓮缺工問題終於出現解方。
中華民國農會(以下簡稱「全國農會」)在2019年10月9日設立全台灣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非營利就業服務機構」,協助各地農會引進農業移工,針對美濃野蓮產業,首批9位泰國籍勞工已經在11月1日起陸續正式上工。總幹事張永成說:「希望從今年年底到明年一整年,可以順利引進3000位外勞,減輕全台農業缺工的嚴重性。」
高雄市美濃區農會是「全國農會」第一個執行引進移工的農會,而野蓮是首要項目。 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表示,現在美濃正值秋冬裡作盛產季,農業勞動人力明顯不足,野蓮產業缺工的狀況也因此更加捉襟見肘,他特別期待透過全國農會的媒合,適時引進外籍移工加入美濃農業,以舒緩農村人口老化和缺工的壓力。

外籍勞工與農場主的第一次接觸,語言不通但老闆很放心
綽號阿威的杜拉威,今年28歲,出身泰國農村,曾種過水稻,也當過建築工人。昨(16)日是他下野蓮池工作的第四天,在一群記者的鏡頭下採收野蓮,阿威顯得有點緊張、面露靦腆,頭低低的不太敢回老闆的話。
阿威的老闆李煥生,是美濃區蔬菜產銷班第18班的班長,種野蓮已經有27年經驗,生產面積1.5公頃,每天平均要出300台斤的野蓮給中、北部菜販或零售商。
李煥生表示,野蓮產業人力需求高,各個農場主每天都面臨很大的出貨壓力,原本農業勞工就已經不夠,再加上本地人習慣自由安排工作時間,常常只來半天或連續幾天都不來,有時候甚至臨時請個半天、一天假,就會嚴重影響出貨進度。他說:「可是外籍勞工不同,他們周休二日完全照勞基法走,每天工作8小時,只要學個幾天上手後,工作效率就會慢慢越來越好。」
看著阿威在水池裡採收野蓮,李煥生臉上帶著笑意。「我每天都很認真教他,他也一步步認真學,雖然語言不通,可是阿威年輕、體力好,學得很快,對我來說,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固定每天都會來上班。」
阿威現在沒有交通工具,到野蓮池上下班都是李煥生接送。「我跟我太太相處時間還不及我跟阿威,他現在還在適應台灣生活,我們兩個人現在感情很好、形影不離。」

中華民國農會設立非營利平台,透過各地農會媒合農場主與外勞
全國農會在去年10月成立的「非營利就業服務機構」,跟一般外勞仲介公司不同,既不會向移工拿仲介費,也不會向雇主收國內服務費,每年只跟勞工收1200元到1440元的外勞服務費,這些費用主要使用於協助外勞處理意外、就醫、工作溝通等各種生活面向的翻譯或協調工作。
全國農會總幹事張永成表示,台灣農民年齡高齡化,各地農村缺工問題嚴重,粗估全台農業人力缺口高達10萬人。他強調,「我們曾去日本、以色列參觀過他們的農業外勞措施,日本目前已經引進8萬人、以色列引進6萬人,我們台灣不用太急,到目前為止,各地農會申請人數經政府核准已經近兩百人,希望今年年底到明年一整年,可以順利引進3000位外勞,減輕全台農業缺工的嚴重性。」

身為地主的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表示,這幾年有不少仲介公司來找農會,尋求共同合作引進農業移工,「有些公司甚至直接主動提出優惠佣金,可是我聽到都怕怕的。現在全國農會願意帶頭做,又是非營利性質,基於大家都是農會體系的同事,至少讓我安心很多。」
美濃區農會今年初提出30名農業移工的需求,目前已經核准10位,因為疫情的關係,還有1位尚未來台工作。美濃區農會推廣部主任鍾雅倫說,「我們地方農會完全是服務性質,負責整合農民、農場主的人力需求,再提報給全國農會。」
鍾清輝進一步說:「其實大家心知肚明,這些措施不能跑太快,目前都還是嘗試階段,一邊做一邊摸索才有修正空間,執行起來會比較不會出錯。」他強調,「至少也要讓農民觀望一下吧!」
野蓮農場主一聽到風聲,急著登記抽籤搶工人
不過,野蓮農民或農場主可不是這麼想。去年年底,農民從農會收到開放引進移工的消息後,大家持續不斷關注進度,只是今年一月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移工來台時間延後,使得許多農場主失望不已。
這是因為野蓮產業在美濃有100公頃生產面積,一年可收三穫,每公頃可生產1.5萬到2萬台斤的野蓮,年產量約600萬台斤,年產值超過3億元,這已經是在高度缺工下的最好成績!發展至今,缺工始終是野蓮產業無法進一步成長的主要原因。
為了公開透明,從通知開會到登記抽籤,農會都特別謹慎小心,就怕農場主心生誤會。

為保護本地勞工權益,限制各農會申請移工之名額
產銷班班長李煥生過去曾因雇用觀光簽證的外籍人士而被開罰15萬元,他強調,「農作物的成長不能等,當時又趕著出貨,請不到足夠的人手,只好走法律邊緣。現在有了阿威,我還在等第二個移工來,最好是會講一些中文的。」
李煥生解釋,如果是請本地勞工,野蓮工作是算時薪,1個小時150元,如果是請外籍移工,他一個月支付30747元,其中23800元是月薪,其餘的費用是移工的勞、健保和吃、住開銷。「兩相比較之下,人力成本其實差不多!我最在意的還是請的人有沒有辦法穩定上工。」
不過,針對外界擔心開放外籍移工投入本國農業會不會排擠本國農民的工作權一事,全國農會總幹事張永成說明,根據勞動部規定,各農會申請農業外籍移工人數,是以該農會有投保勞保之勞工數為最上限。以美濃區農會為例,目前員工數為80人,美濃地區可以申請外籍移工的總數就不能超過此限。
真的有放出求職訊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