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午餐每餐食材費用不到30元,連一杯珍奶都買不起!各縣市營養午餐費用不一、採購過程及標準不透明,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以下簡稱全長聯)指出,家長繳給學校的營養午餐費用,僅65%至70%用於食材,且全台國中小有25.7%並未使用3章1Q豬肉食材,難以溯源。
家長團體建議中央政府應仿效日本,將家長繳納費用100%用於食材原料,由政府補助相關人事及水電燃料費用,此外也應讓食材採購透明化、成立午餐專法。
台北市餐盒食品公會理事長陳明信則表示,營養午餐根本問題在於費用過低,預計4月會公布全台各縣市的營養午餐價格及地方政府補助情形。目前農委會補助每位學童每餐獎勵金提高至6元,僅是將進口食材及國產食材的價差補齊,無異於改善菜色,若費用不調高,業者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jpg)
食材成本低、廚工薪資差、執行秘書流動率高
國內每天有180萬名學童吃營養午餐,但各縣市菜色差異大,原因在於各縣市餐費不一。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副理事長王瀚陽舉例,嘉義縣家長每月繳納700元,每餐餐費約32元,其中食材成本至多七成,換算起來恐怕不到20元,明顯偏低。
「北北桃相對來說沒有問題。」食品安全顧問孫文昌則表示,菜色好不好,全看地方政府有沒有心,各縣市政府給營養午餐的經費不一。此外,餐費除了買食材,還要負擔廚房設備、水電瓦斯及廚工費用,且學校的營養午餐執行秘書是校內員工兼職做,因吃力不討好,大部分都是做了一年就落荒而逃,午餐品質自然難以維持。
董氏基金會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營養午餐屬於地方自治,每餐食材成本低於20元的學校應該不多,但各縣市各學校的餐費結構是不透明的,同一縣市就有不同學校以同樣費用及人力,卻端出完全不同的菜色,孩子在學校吃的營養午餐不應該有如此落差。
午餐費用買不起一杯珍珠奶茶,團膳業者也難為
對於國內營養午餐的現況,台北市餐盒食品公會理事長陳明信說明,全台營養午餐分為公辦公營(學校自辦)、公辦民營(學校內有硬體設施,團膳業者包辦)以及民辦民營三種,其中以公辦民營及民辦民營最多,佔約50%至60%。
對於全長聯提出部分學校的午餐費用每餐僅32元、食材成本不到20元,陳明信認為,中南部學校確實就是如此,「營養午餐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費用太低。」他說業者準備團膳時本就要負擔食材及人事,但要做出品質必須要有相對應的價格。
陳明信舉例,桃園及雙北地區政府都有補助讓學童每週吃到有機蔬菜,目前農委會也將食材獎勵金從每位學童每餐3.5元提高到6元,看似提高了經費,但國產雞肉每公斤約80元,進口雞肉每公斤僅45元,獎勵金的提高僅是填補價差。「現在一杯珍珠奶茶都要40元了,營養午餐每餐費用還停留在30多塊,這樣我們也很難為啊!」
全長聯:儘速立午餐專法,採購過程要透明公開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認為,營養午餐對偏鄉學童來說可能是一天中最好的一餐,但長年累積的問題卻始終未解決。王瀚陽表示,聯盟建議中央政府應仿造日本的營養午餐制度,將家長繳納費用100%用於食材原料,並由政府補助相關人事及硬體水電燃料等費用;此外,學校營養午餐應儘速推動專法。
王瀚陽補充,目前營養午餐的中央層級法規僅有《學校衛生法》第22條及第23條,導致全台6都16縣市有22種辦法,營養午餐食材、製作與品質不一,且現場食安人員與營養師匱乏,亟需專法來統一規範。
許惠玉則表示,各縣市營養午餐不同調,所有食材及採購費用等餐費結構應透明公開以供檢視,此外,政府應負起源頭管理及檢驗責任,而非由各校、團膳業者自行負擔,因為讓學童吃到安全的食物,政府責無旁貸。
.jpg)
教育部:立法尚須研議,價格低不代表食材一定差
對於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的呼籲,教育部回應,為制定完備之學生午餐制度及推動食育之法源依據,已多次召開公聽會及座談會,但研議階段仍有各方意見及新興議題待綜整。
教育部表示,學校午餐食材占收費比率,至少要7成以上,部分學校午餐供應係採公辦公營,無涉利潤,其收費可能較低廉。另學校採買在地食材,因距離產地較近其運輸成本亦能降低。因此不宜以縣市食材招標價格差距來評價食材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