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文)為什麼農地一定要農用?為捍衛農地辭官的前農委會主委彭作奎說,所有先進國家都有「國土計畫法」,讓國土資源做有效的配置,「這叫zoning,區位化,劃分為農業區的地方,本來就要農用!」
連中國大陸都有國土計畫法,規定農地不得隨意變更。彭作奎一直盼望台灣能有自己的國土憲法,而我國「國土計畫法」草案走過漫長的二十多年,終於在民國104年三讀通過,預計今年四月底公告實施。
對此彭作奎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如果國土計畫做得好,農地將能「止血」,萬一弄巧成拙,農地則將「大失血」。
依照法規,未來被劃定為「農業發展地區」的土地,要以確保糧食安全為原則,積極保護農業環境,避免零星發展。從此不得再隨意變更,當可確保農地不會再大量流失,此為「止血」。
然而哪些土地要劃入農業發展地區,則是由地方政府編列。許多農業縣市認為,土地一旦被劃為農地就像是「判死刑」,往後無法開發。屏東縣政府就坦言,劃定農地時遭受很大的民意壓力。
憂心提醒:農委會須嚴審地方政府的農地劃定!
於是18縣市劃定的農業發展地區,看似達成農地總量目標,但仔細分析卻會發現,許多「邊際土地」如河川地、山坡地、難以耕作的次生林地,全都被地方政府劃入充當農地;而都市計畫區當中也有許多優良農地,則被劃入可開發的城鄉發展地區,數萬公頃都農地恐怕被偷天換日。
彭作奎憂心提醒,對於地方政府劃定的農業發展區,農委會必須儘速套疊圖資,「全部都要 double check!」防止濫竽充數,更要防止優良農地流失,否則國土計畫法不但沒有保護到農地,反而變成農地的世紀浩劫,那將是天大諷刺。
若非如此,「維持農地總量74萬公頃只是自我陶醉,沒有任何意義。」對彭作奎而言,當年辭官容易,但對農地的責任感,一輩子都辭不掉。
為何保護農地這麼困難?
問彭作奎對農業的情感從何而來?「我是農家子弟啊!」他笑答,他出身新竹北埔,以前也是靠家裡賣豬繳學費的孩子,跟著媽媽在廟前賣菜,在田裡挲草,還曾因徒手施「烏肥」而導致整隻手臂潰爛。
彭作奎靠著讀書力爭上游,一路「從農」,在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完成碩士學位,任職農復會時赴美攻讀農經博士。他看著農復會改組成農發會,再改制為農委會,最後當上了農委會主委,豈料最後竟是因為堅決保衛農地而下台。
為何要保護農地這麼困難?「因為農地在台灣已經變成商品,農地的價格,變成是由『非農業使用』來決定。」只要農地可以被拿來蓋房子、工廠、光電板,就變成了免繳地價稅的廉價建地,吸引各方角逐利益、虎視眈眈。
「所以一定要切斷這些非農業使用,不切斷,農業就會萎縮,」彭作奎做出快刀斬亂麻的手勢,像是一位退而不休的老將軍,「政府必須要有決心!」
「棍子與紅蘿蔔」,雙管齊下救農地
想打贏這場漫長的農地保衛戰,彭作奎提出的戰略,就是「棍子與紅蘿蔔」。
棍子就是嚴格執行的法令,以國土計畫法維護農地資源,一旦劃定就不得變更,也不能隨便亂蓋農舍、工廠、光電板,貫徹「農地農用」。農發條例中興建農舍的條文,更應儘速廢除。
紅蘿蔔就是「對地綠色直接給付」。因為農地必須擔負國家糧食安全和維護環境的責任,被規範不能任意開發,政府需對農民加以補償。
彭作奎解釋,這種補償與救濟式的補助不同,「先進國家都是這麼做的,為了環境、為了生態、為了糧食生產,農地不能變更,農民有所犧牲,所以國家跟你買保險、付給農民保險費,這就是對地給付。」
彭作奎並指出,二十年前農發條例修正時,台灣省農會和老農派立委曾經提出,被劃定不得變更的農地應該有回饋制度,若每公頃農地回饋以基本工資計算,就願意接受。
富麗農村美景,國外能,台灣為何不能?
老驥伏櫪,若是還能作主,彭作奎心目中的理想農村願景是什麼樣子呢?
他說,如果當初農地建農宅沒有解禁,農地就不會罹患「地癌」,把生產和居住區域分開,維持農地完整性,像先進國家的農村那樣平疇沃野。
農地價格能維持在合理的價位,青農能買得起、租得到,而假農民會絕跡,政府可以省下大筆付給假農民的津貼補助,把預算用在真正能提振農業的用途上。
農地維持完整,便能發展生產專業區,導入創新科技、成立健全的農民組織,做出規模經濟,成為有效率而且能賺錢的產業。而即使是小農,也能安心生產,不受非農業用途的侵略或干擾。
聽起來很夢幻?但仔細想想,別的國家都做得到,台灣為什麼做不到?只要「農為國本」的匾額還掛在農委會主委室,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台灣地小,很多都市型農地跟本不適合耕作,周圍污染,你硬要當農地有何意義,關渡平原為例,才多少代耕農,實種植不到200公頃,毫無生產營利可言
有本事每位農民 政府都分一間重劃區透天 保證農地完整
非農業從事人員,繼承了祖產農地。對於農事無法把握經營,或年事已高無法從事勞動,更不想出售祖傳農地。
請問此祖傳農地將做何處理?
1.販售?售價恐不如人意。
2.出租?出租價格更是慘不忍睹。
2.廢耕?雜草叢生,形成荒地。
3.種植非糧食作物(如檳榔)?是政府和人民的期望嗎?
4.是祖傳地,不想販售。
知道哪不會被規劃成永久農地的不就賺翻了?
農業保護區很困難嗎
南部一大堆農地,現在都是變工廠,希望政府能改革,做到農地農用,保護農地不消失。
農地農用是自慰,是為了壓抑建地的供給,然後有辦法的,什麼地都可以變為商業、建築、工業用地。
再將工業用地變更為商業用地,專炒股票,過去的士電、南港、高興昌鋼鐵⋯都是政府徵收農地讓其遷廠,再炒作舊廠地開發。真是為富不仁。
農業資源不只是農地,還包含農業科學技術、農具、人力,政府長期賤農政策,年輕人根本不想務農,沒人才從事農業研究、耕種,哪裡還有農業資源、糧食安全?
一方面又獎勵休耕補助、一方面又課荒地稅,農民只能應付的撒一些種子、種植幾根果樹掩飾,讓土地長期逐漸荒蕪。
房地產越吵越高之際,保護農地的聲音就越大。
國土憲法之前先搞清楚國土的定義,是指臺澎金馬?還是夢中的北起唐努烏涼海、薩彥嶺、曾母暗沙?
住都市的,別來規劃我們的農地好嗎?
不然,都會區,也復農,才對!
國農法真的很重要,台灣已是島國,土地有限,未來若沒有發展良好的酪農業,我們的物價會大幅波動上漲,農業是一國之本,有乾淨的農業才有國民健康的泉源,若有不肖之人濫用台灣寶貴的土地,那就等著看以後的基礎糧食費用全民要花多少錢來購買,相對而言我們的健康成本也會提高,工業化重要,但農業更重要,那是生存的必需品,工業化與農業化比例一定要區分規劃好,並需要以百年規劃來制定,一旦錯誤實施,真個誤國殃民,以法德國家來看,雖然他們國家的物價高昂,但他們基礎了糧食、牛奶與水果等皆相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