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歷史、文化、環境共生的大地藝術(4)打造希望之海─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上)

編按:三年一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此刻正在日本新潟進行,本文作者(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特別為未能親自參與盛會的讀者們,詳細寫下「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及「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兩個藝術祭產生的脈絡與展演內容,以及這樣的藝術行動對當地以及日本社會帶來的影響。閱讀系列其他文章,請見文末附錄。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0

大地藝術三年祭的「地方耕耘」成功引發各界迴響,在官方與更多民間組織的參與之下在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每三年持續舉辦,北川富朗後續也在故鄉繼續籌劃了「新潟水與土藝術祭」,延續藝術與環境議題的討論,台灣藝術家王文志在新潟市信濃川出海口附近的萬代橋畔創作竹編作品「在水一方」,呼應在新潟大地震中屹立不搖而被視為當地精神支柱的萬代橋。

之後在大阪市的「2009水都大阪」計畫,北川富朗則定調大阪原本就是以水運為中心的城市,應該跳脫以往一再追趕東京的策略,看見水在大阪的重要性。2010年「德島LED藝術祭」以德島「LED王國」的光電技術結合德島市豐富的水資源,將助任川與新町川這兩條河川圍繞的德島市區夜晚襯托地如夢似幻。可見北川富朗的藝術實踐過程中,總是思考自然環境元素作為策展核心主題,看待我們周遭的土地與水,不僅養育著人類文明,也撫慰了你我的身心靈。

企業家愛護家鄉的行動

經營瀨戶內海直島多年的福武集團總裁福武總一郎(註1)在2003年來到越後妻有參觀大地藝術祭,深受感動;2006年福武總一郎再度造訪新潟,在這關鍵的一年,兩個愛護家鄉進而行動的擘畫者得以共事,福武總一郎向北川富朗提起他一生奉獻的家鄉「瀨戶內海」,兩人開始合作籌劃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0」,北川富朗將在群山與農田遍佈的故鄉所發想的經驗,帶到他鄉以漁村、農村與海洋為背景的瀨戶內海地區。

瀨戶內海位於日本本州島、四國島和九州島之間,歷史上是連接本州和九州,以及溝通日本與中國朝鮮半島等鄰近國家的通道,是日本重要的經濟命脈。這個世界屈指可數的美麗內海坐落著大大小小共三千多個島嶼,獨立分散的地形,加上長久以來較少遭受戰亂侵襲,保有其獨特的海島文化,擁有日本人鍾愛的原風景,1934年被劃定為日本第一批指定的國立公園(註2)。

2010年共有直島、豊島、女木島、男木島、小豆島、大島、犬島等七座島嶼以及香川縣的高松港(作為藝術祭總部與主要入口)、岡山縣的宇野港等地納入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範圍中。

其中直島隸屬四國的香川縣直島町,位於高松港北方13公里的海上,本島面積只有約8平公里,人口將近4000人。1985年,當時的直島町長三宅親連與前福武書店(註3)社長福武哲彥開始了合作直島成為藝術之島的夢想,三宅親連町長對於地方有諸多貢獻,任職九任共36年的町長工作,其著作的「直島的自立:地方自治與公共建築群」一書,描繪了直島人自立恢復家鄉瀨戶內海風貌的氣概,成為日本地方自治的典範;而他與福武哲彥對於直島成為藝術島的夢想,則由福武書店繼任社長福武總一郎承接父親遺願逐步完成。

1986年福武集團買下直島南端土地,福武總一郎用二十多年的時間努力打造直島文化村,1992 年設立了由建築師安藤忠雄所設計,兼具美術館與住宿功能的藝術空間Benesse House,藉由藝術的力量致力重現瀨戶內海的文化力,恢復島上的朝氣,重新找回故鄉的自明性與價值。1998年啟動的家屋計畫(Art House Project)則由藝術家進駐家屋創作,試圖將藝術擴及到島上本村地區的民家聚落。

Exif_JPEG_PICTURE
安藤忠雄的Benesse House(攝影/楊偉林)

福武集團透過創立「福武學術文化振興財團」(以歷史與地理學術研究為目的)、「福武教育文化振興財團」(以岡山縣教育文化為目的)、「文化・藝術福武地域振興財團」(以地域再生為目的)、「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以現代美術育成與國際交流為目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主要支援團體)等四個基金會(公益財團法人)與各地民間力量共同進行不同面向的地域振興工作。

例如2008年福武學術文化振興財團推動「瀬戸内海文化研究・活動支援助成」,補助瀨戶內海許多相關研究、活動、學會與研究會等;在福武企業的主導之下,直島逐漸成為內海上閃耀的觀光亮點與藝術朝聖地,更協助將許多日本藝術家與建築師推向國際舞台。福武總一郎也因為在提升瀨戶內海建築及文化的理解與貢獻,獲得「2010年日本建築學會文化賞」。

福武總一郎與北川富朗有著截然不同的藝術經營思維,兩人透過持續溝通與意見交換,希望調整出最適合當地的藝術祭活動,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延續了直島家屋計畫的公共藝術創作,然而北川富朗其實更積極想要改變單體美術館的思維,並擴大到瀨戶內海的每個角落。

過去美術館被視為是有門檻的殿堂,因此他透過藝術祭的形式,花費心思選定地點放置適合特定場域的藝術作品(site-specific art),讓更多人走到每一個島嶼上觀賞藝術作品,親身感受離島四季風情。一旦像直島計畫一樣非得花費買美術館門票或是住在旅館中才能欣賞到的藝術,其實違背了北川富朗的藝術思想,亦即藝術應該從室內走向大自然環境當中,融入生活,而非僅於個人創作或是創造性破壞。

Exif_JPEG_PICTURE
直島美術館戶外作品(攝影/楊偉林)

打造希望之海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2010」集結了瀨戶內海區域如香川縣、高松市、土庄町、小豆島町、直島町等地方政府,以及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福武教育文化振興財團等民間法人。由2010年時任香川縣知事真鍋武紀(Manabe Takeki)擔任藝術祭會長,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理事長福武總一郎(Fukutake Souichirou)擔任總策劃,藝術總監則是策展人北川富朗。

直島的轉變為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籌辦奠下許多基礎,並且更具號召力,藝術祭並且持續將藝術與環境對話的能量擴散到內海的大小島嶼上;由於瀨戶內海的諸多島嶼都沒有與內陸連接的路橋,僅能夠以船隻接駁,卻也因為交通不便的封閉性,得以保留著島嶼獨特的文化;「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0」藉由藝術將七個瀨戶內海的小島串連,成為可以生活也可以思考的創意空間,和美麗大自然交相輝映的瀨戶內海諸島重獲新生,成為引人注目的「希望之海」。

因此,2010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策展的主題是「海權的回復」,因為時空環境改變,瀨戶內海的海運價值日益消失,加上近代以來因為工業移植,礦產開採與公害二氧化硫造成環境污染,形成產業廢棄島或是因漢生病而被隔離的島嶼,使得人口逐漸減少,許多島嶼居民平均年齡高達75歲。主辦單位選在日本傳統節日「海之日」作為藝術祭開幕(註4),彰顯孵育地球生命起源的海洋生態環境因為人類過度發展而遭受空前嚴重破壞的問題;號召大家共同思考內海環境的未來。(系列待續)

Exif_JPEG_PICTURE
從Benesse House望向瀨戶內海(攝影/楊偉林)

系列閱讀:

歷史、文化、環境共生的大地藝術(1)北川富朗,重塑地域價值的藝術行動

歷史、文化、環境共生的大地藝術(2) 讓荒田廢校綻放新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上)

歷史、文化、環境共生的大地藝術(3) 里山倡議的藝術實現─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下)


(註1)福武總一郎為日本Benesse Corporation董事長,企業前身為1955年創立之福武書店。

(註2)基於自然公園法,由國家(環境省)管理能夠代表日本自然風景所設置的國家公園,至2011年底日本在其境內共劃設30處國立公園。

(註3)1955創立的福武書店早期出版教育圖書,曾發行文藝雜誌《海燕》、《福武文庫》,創辦「海燕新人文學賞」。1995年正式更名Benesse,旗下事業遍及幼兒及升學教育、語言教材、高齡照護等,包括幼兒學習教材「巧連智」。

(註4)「海之日」為日本國定假日,定於每年七月第三個星期一,意為感謝海洋給予日本的恩惠,2010年海之日為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