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蔥也會節電!宜蘭環保局推蔥農冰箱健檢,「冷涼卡好」省下14萬度電

宜蘭三星蔥農們今年的冰箱「冷涼卡好」!近二十年前,蔥農們為了延長蔥的保存時間以及調節,家家戶戶都添購了冷藏設備,不過如今冷藏設備老舊而功率下降、耗電卻更兇。

兩年前,宜蘭縣環保局陸續幫蔥農們的冷藏設備健檢,透過清洗、改善並替換新的設備後,90戶農民兩年總共省下14萬5679度電!

三星蔥農冰藏設備(圖片提供/何玉堂)

高品質三星蔥採後需冷藏,延長保鮮期

三星蔥全台知名,除了栽培時的嚴謹,採後的處理和儲藏更是維持賣相的關鍵。宜蘭縣三星鄉農會推廣股陳家寧表示,蔥農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冷藏設備,在採收期間使用非常頻繁。蔥農何玉堂也表示,三星蔥的運銷模式跟其他產區很不同,「沒有冰箱,我們會很累」。

何玉堂說明,中南部的蔥農和盤商、農會分工嚴謹,農民只需專心生產,採收後的清潔及販售則是農會、盤商處理。但是三星地區的蔥農則是「單兵作戰」,「我們的蔥送拍賣都是個人拍賣,農民會很在意品質。」

因為每一戶蔥農都要包辦生產、採收、清潔、出貨等所有過程,過去沒有冷藏設備時,蔥農要一大早採收、中午扒完飯就要迅速整理,趕著下午3點送拍賣;有了冷藏設備則能延長蔥的保鮮,讓農民調節出貨時間。

三星蔥的採後清洗、儲藏和出貨都要農民自己來(圖片提供/湯翊玲)

二十年冷藏設備老舊、功率下降,宜蘭縣府幫蔥農健檢

約莫是二十多年前,三星一帶蔥農陸續添購冷藏設備。何玉堂回憶,當時5坪大小的冷藏設備就要二十多萬,「以二十多前的物價來看,這對農民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恰巧政府有輔導計畫提供一半補助,農民才願意添購。

歷經這麼多年,這些設備日益老舊,運轉功率慢慢下降。陳家寧說明,三星雖然全年產蔥,但不是每位農民都終年有蔥,估計一位蔥農每年頂多使用2到4個月的冷藏設備,因此大部分農民對於電器的老舊、電費的成本相當無感,「農民們的心情大多是:『換新的更貴,舊的還能用就加減用。』」

於是宜蘭縣環保局規劃了這次的三星蔥節電計畫,環境管理師湯翊羚說明,一開始不知道哪些作物有節電潛力,先盤點各農會主力作物後,考量到經費有限,比起需要大空間倉儲的作物如高麗菜、水稻,擁有家戶型冷藏設備的蔥農較為合適,選定後便開始進行工作坊及專家到府健檢。

初步健檢發現農民們冷藏設備除了老舊外,有的還有維護及配置錯誤的問題,例如:未定期清潔或是排風扇方向裝反,導致冷藏效果打折扣。

用了二十多年的冷藏設備已經老舊(圖片提供/湯翊玲)

加裝門簾保冷,汰換壓縮機,降溫時間僅需一半

計畫經費兩年各有50萬元經費,縣府替農民們的冷藏設備健檢後,將經費用於替農民清潔、更新、添購設備。湯翊羚說明,每項設備縣府補助一半,另一半的錢則是農民自籌,共計清潔了69台設備,其他添購的設備則有加裝塑膠門簾36台、除霜控制器或定時器31台,以及更新壓縮機、蒸發器13台。

更新設備後的效益,農民很有感。何玉堂表示,出貨期間到冷藏區搬貨,每次進出冷氣都會流失,進出愈頻繁,對冷藏設備的負擔越大,加裝門簾後對於將冷氣保存在冷藏區內的效果很顯著。此外,更新壓縮機後,要降到所需的低溫,運轉時間只需一半。

何玉堂進一步說明,每位農民的冷藏溫度設定都不同,他個人都是設定約2°C,「0度會結凍,在不結凍狀態下,冷藏溫度越低,後續保存時間越長。」他實測發現,舊的壓縮機冰入50公斤的蔥,從4°C降到2°C需要4分鐘,新的壓縮機僅需要2分鐘,「降溫的時間越短,對於蔥的品質保存越好。」且壓縮機是所有冷藏設備中最耗電的,壓縮機運轉時間減半,等於提升整體冷藏效益。

加裝門簾防止冷氣外洩(圖片提供/何玉堂)

蔥農兩年節電14萬度,下一步將輔導梨、茶、花農

2年下來共有90戶農民參與節電計畫,宜蘭縣政府估計,整體節電量將近14萬5679度。不過,農民回報的電費卻沒有顯著差異。湯翊羚說明,這是因為農民們並沒有把冷藏設備設為獨立電表,而是併在家用電表中,且今年疫情讓國人待在家的時間也變長,所以今年的電費較難看出立即的節電成效。

參與計畫的蔥農也熱烈推薦其他農民來節電。何玉堂表示,雖然電費乍看之下差異不大,但積少成多是相當可觀的,尤其是倘若倉庫內放的蔥增加5倍、10倍,甚至是滿倉的1500公斤時,用電量差異就會很明顯,「真心推薦其他農民也參加,冷媒效率差很多。」

湯翊羚表示,此節電計畫非常適合家戶型或是小規模的產銷組織,下一年計劃的服務對象為茶農、梨農以及花農,希望能讓農民守住荷包,也對環境盡一份心力。

延伸閱讀:

四季蔥粉蔥北蔥,你吃到的是哪種蔥?三星蔥白為何特別長?專家教你挑蔥

植物醫師出招,三星蔥和雲林蒜頭農藥大減!學者籲推動立法刻不容緩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