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藥經常出現在農地,被猛禽、石虎等野生動物或流浪狗誤食,或是吃了被毒殺的老鼠而間接中毒,枉送性命。過去田間鼠害嚴重,中央政府曾連年舉辦「全國農地滅鼠週」,廣發老鼠藥給民眾,不過為顧及生態,2015年已經停辦。此後中央不再挹注地方政府相關資源,但地方仍自行編列預算進行農地野鼠防治,農民也會買來放在田間,導致野生動物誤食中毒的情形仍層出不窮。
老鼠藥分為環境衛生用藥及農藥(註),滅鼠週停辦後,農藥用的老鼠藥幾乎停產,數據上看似大減。但實際上,環衛用老鼠藥仍普遍流通,許多農民改用環衛老鼠藥來滅鼠。然而現行法規明定環境用藥不可用於農地,農民便將老鼠藥施用在田埂、農舍旁,遊走法律邊緣。防檢局前局長馮海東表示,老鼠藥管制的法規與現實狀況,確實有灰色地帶。
鼠患危害農作物,滅鼠歷史長達一甲子
一般建築物、都市環境及田間都會有老鼠出現,防檢局前局長馮海東說明,一般建築物及都市環境中多為家鼠及溝鼠,農地中常見的有月鼠、小黃腹鼠。居家環境及建築物中出現老鼠會有衛生疑慮,田間老鼠則會危害農林作物,影響農民收益,因此會用老鼠藥來進行防治。
民眾與老鼠已對峙了一甲子,據「老鼠博士」、藥毒所前研究員盧高宏撰寫文獻所述,過去鼠害好發於田間,因為農田對於野鼠來說是食物充裕、環境適宜的棲地,台灣自1957年成立「野鼠防治委員會」進行大規模的田地野鼠防除,直到1970年至1976年間才開始防除家鼠,1978年開始實施全國滅鼠週,而後1980年代進一步對林地、高速公路邊坡、糧食倉庫、軍事營區及港埠進行防除。
以往全國滅鼠週訂在每年11月初,由農委會防檢局負責統籌,中央採購大量老鼠藥並透過鄉鎮公所發放。不過,滅鼠週已在2015年正式走入歷史。
野生動物誤食,造成動作遲緩、繁衍障礙
停辦全國滅鼠週,是因防治效果不如預期,以及野生動物誤食造成的生態危害。馮海東說明,滅鼠週是由政府採購發放老鼠藥,使得民眾自費購買意願低落,結果政府採購的數量遠大於民間採購量,但實際需求量可能沒這麼多。且實際上,鼠患並未因一年一度的滅鼠週就出現顯著成效,反而傷害了老鼠的天敵:猛禽、石虎等肉食動物。透過多年研究調查顯示,老鼠藥對於猛禽有相當的危害,歷年計畫共有596個猛禽檢體,有173隻出現抗凝血劑殘留,其中128隻更檢出了「可滅鼠」及「伏滅鼠」老鼠藥。
老鼠藥為抗凝血劑,分為短效型及長效型,短效型的成份為殺鼠靈 (Warfarin)、長效型的有效成分則有可滅鼠 (Brodifacoum)、撲滅鼠 / 快滅鼠 (Bromadiolone)、可伐鼠 / 樂滅鼠(Chlorophacinone)、剋滅鼠(Coumateralyl)、雙滅鼠(Digfencacoum)、立滅鼠(Difenthialon)、得伐鼠(Diphacinone)、伏滅鼠(Flocoimafen、Plocoumafen)。
即便現在滅鼠週已經結束,老鼠藥進入食物鏈造成猛禽、石虎等野生動物的危害,仍時有耳聞,屏東科技大學更在2019年發表了相關論文。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陳貞治說明,動物凝血過程需要凝血因子與維生素K,抗凝血劑會使維生素K無法作用,「老鼠藥用量已有下降,但任何脊椎動物食用老鼠藥都會有危險。」
陳貞治解說,由於多數老鼠藥為長效型,老鼠食用或體表沾黏老鼠藥後,也許沒有致死,但野生動物再吃下老鼠,長期累積下來,野生動物會出現易貧血、養分不足,進而出現動作遲緩、繁殖效率降低的狀況。
中央滅鼠週取消,地方政府仍自費防除
全國滅鼠週因為危及生態而停辦,中央不再出錢買老鼠藥發放,然而地方政府還是會編列經費防治。查詢2015年來的採購標案,可發現自主進行滅鼠及野鼠防除計畫的地方政府為數不少,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新竹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縣、屏東縣都有持續以環境用藥或是農地野鼠防治的採購標案,經費由地方自籌。
究竟是哪些作物仍因鼠害而使用老鼠藥?詢問中央、地方政府、農會及農藥行等各方說法,主要是甘蔗、雜糧作物如地瓜、黑豆及紅豆,或是禽畜舍的飼料區。
台南市轄區內許多區公所的野鼠防除採購標案都是百萬起跳,農業局主任秘書吳威達表示,這些標案經費來自市政府及區公所,去年的農地野鼠防除計畫是政府預算為300萬元,今年則為200萬元,均比有滅鼠週的時期短少約60萬元,「但鼠害說實在還是挺嚴重的,」主要發生硬質玉米及台糖的甘蔗地。
新竹縣農業處副處長傅琦媺表示,鼠害主要危害作物是旱地雜糧類,例如地瓜或黑豆。屏東縣政府則表示,縣內仍有鼠害,尤其是農地。
農藥行對老鼠藥如數家珍,教農民遊走灰色地帶
除了地方政府持續補助老鼠藥,產地農藥行也幾乎都有賣老鼠藥。在屏東縣經營農藥行的徐太太對於上門來買老鼠藥的客人,都會先拋三個問題:「有沒有買過?打算用在哪?如果用在農地的話,作物是自己吃還是賣人?」
徐太太說明,在屏東地區,即便是家鼠也是從田裡跑來的,上門的客人常常是田區家裡都要放,田區需求更多一些,傍晚時施用效果較好,因為老鼠是夜間出沒。她解說,「老鼠是很挑嘴的」,通常會加料如魚鬆、花生粉或是麻油,有食物的香氣才能吸引老鼠。
徐太太還分析,不同劑型也有差,「如果田是種自己吃就用餅乾型,如果是種來賣人就用粉劑。」差別在於粉劑的藥效可持續約2至3個月,但會有透過根系進入植物體內的風險,餅乾型的毒性低,但防治效果較差。
農地滅鼠週雖取消,但田間老鼠藥並未消失。可以確定的是,不論是地方政府持續進行農地野鼠防除計畫,或是農民自己去農藥行買「環境用藥」來滅鼠,老鼠藥仍持續散布在田間,猛禽和其他野生動物因之中毒的悲劇,仍未終止。(文未完,請繼續閱讀)
註:「環境用藥」係指用於環境衛生或污染防治等用途之化學性藥品或微生物製劑,主管機關為環保署。「農藥」指用於防除農林作物或其產物之有害生物者,或調節農林作物生長或影響其生理作用者,主管機關為農委會。
延伸閱讀:
田間老鼠藥誰來管02》農藥行賣環衛老鼠藥:「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環保署狀況外、農委會僅宣導
農人與老鼠戰爭,黑鳶大冠鷲流血陪葬!屏科大研究,超過六成猛禽樣本驗出老鼠藥
雖然說,汙水中藥物殘留的新聞也偶而會出現,但是被此篇一提,才突然覺得,Warfarin這種心血管疾病也常使用的藥物? 在田間作物累積的狀況是如何? 不過也的確,一般農產品檢驗,應該不會有這類的檢驗項目或標準品可以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