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品禁令鬆綁

【深入分析】福食解禁,你該擔心嗎?各方專家剖析12個關鍵問題

行政院今(2/8)宣布十日後將取消日本福島五縣食品輸台禁令,改為依污染風險高低管理品項查驗,並強調國內檢驗標準比國際嚴格、民眾絕對不會吃到核食。但國人仍有疑慮:「之前公投禁止核食,現在為何解禁?」「如果標準有容許值,那我們會不會吃到輻射食品?」「過去查驗結果為何?風險怎麼評估?」

針對這項攸關全民食安的重大政策,《上下游》訪問各方意見,包括曾經赴日調查食安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反核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堅決反對核食進口的「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校園食安團體、進口貿易商,還有毒物專家,為大家釐清這次解除禁令的相關疑慮。

日本福島食品禁令將於十日後鬆綁,多方專家表達關切意見。(攝影/蔡佳珊)

Q12018年不是才公投過禁止福島核食輸台,那現在解禁從何而起?

依照世貿組織 (WTO) 規範,會員國食品安全檢驗措施,應有科學根據,且不應構成隱藏性限制。日本政府長期關切我國限制災區食品進口,呼籲我國應盡早更改禁令。

2018年國內進行公投,題目為「你是否同意政府維持禁止日本福島311核災相關地區,包括福島與周遭四縣市(茨城、栃木、群馬、千葉)等地區農產品及食品進口?」獲得779萬票同意,公投後內兩年內政府不得改變政策。

隨公投效期屆滿,我國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執政黨年前拋出「解除福島周邊五縣食品禁令」,以爭取日本支持台灣加入。

Q2:先前禁止核災區食品輸台,海關有沒有驗到?是否流入國內市場?

日本311大地震後,台灣政府為了避免輻射汙染疑慮食品進口,第一時間採取緊急措施,禁止福島縣及周邊茨城、栃木、群馬、千葉共五縣食品輸台,同時將日本九類食品:生鮮冷藏蔬果、冷凍蔬果、生鮮水產、冷凍水產品、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及飲水、海草類、茶類,列為高風險食品並逐批抽驗且定期公告。

自2011年以來,邊境累積檢驗總數達18萬1948件,查出含有微量輻射線件數為236件,雖然並未超過我國及日本官方標準,但一律退運或銷毀。

依據檢驗結果,即便非五縣市食品,去年仍驗到多筆進口食品含輻射值,雖符合國內安全標準仍予以退回或銷毀。(來源食藥署)

Q3:全面禁止福島五縣輸入的國家有多少?曾因此發生貿易糾紛?

行政院宣稱禁止福島地區食品進口的,國際上只剩中國跟台灣。然而依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告,對日本食品進口仍採進口管制的仍有14國(地區)。

第一類停止進口部分都縣(福島周邊)輸入,包含中國、香港、韓國、台灣、澳門等五國(地區)。中國對日本十縣的食品跟飼料禁止進口,台灣對福島周邊五縣禁止進口,韓國對福島周邊八縣水產品禁止進口,香港跟澳門對福島縣大部分食品禁止進口。而行政院提到放寬措施的香港,實際上是對五縣以外的高風險食品取消逐批檢測令。

另一類管制國家有9個國家/地區,要求地方政府檢附檢測證明書以釐清疑慮,包括被列為單一國家的歐盟(實際上代表27國)、EFTA(冰島、挪威、瑞士、列支敦士登視為一個地區)、英國、俄羅斯、印尼等。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因禁止福島等地水產品進口,導致日本為此告上WTO,初審判定日本勝訴,然而WTO在2019年4月二審改判,認為韓國為保護國內消費者,對日本並不構成貿易歧視。

東亞國家對福島五縣的採取措施(圖片來源/日本農林水產省網站)

Q4:政府取消福島五縣地域禁令,合理嗎?民間團體怎麼看?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前董事長賴曉芬曾經以民間團體身分獨立調查災後日本食安,她認為,在核災初期由於輻射污染狀況不明,禁止福島周邊五縣輸入是應急措施。然而核汙染會隨著大氣、海水流動,經11年研究,已累積足夠數據可辨別高風險品項,因此她不贊同繼續沿用過去管制辦法。

賴曉芬認為,依地域管制會產生盲點,例如宮城縣不在五縣市內,但是受海流影響,底泥受污染疑慮更高,水產風險更多。另外,核災後山區森林並沒未清除輻射塵,若別的縣市用到災區木頭來種香菇,單看香菇的產地標示其實無法追溯。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前董事長賴曉芬(上下游資料照)

然而「校園午餐搞非基」共同發起人黃嘉琳則認為,禁止福島五縣輸入是應急措施沒錯,但要改變必須有所本,目前進口檢驗仍有檢出核輻射反應,雖未違反容許規範但仍有疑慮。她主張食品安全與風險議題是民生息息相關,應有公眾參與及知情權介入,核食議題不該淪為政治攻防,也不該單方面只求日台友好,應由第三方獨立機構評估,非「政治人物說了算」。

Q5:為了保護國人食安,邊境規範應該越嚴格越好?

賴曉芬認為,部分民眾期待國家用最嚴格的標準做邊境管理,但即使國家也有符合國際標準的壓力,其次,嚴格的零檢出邊境管制,必須付出大量時間、人力,成本都來自國民稅金。

她認為食安風險的共識與接受應該透過溝通、協商過程來達成,市場有不同的通路與消費階層,國民可依據自身利益來選擇。以農藥為例,除國家標準外也有主婦聯盟合作社這樣獨立的社群,設立更嚴格的標準。日本民間在災後就建置多種檢驗能量,值得借鏡,國民追求食安也必須同時肩負公民責任。

Q6:各國對食品容許核輻射標準是什麼?

核災後污染放射值會持續釋放,碘131半衰期最短只有8天,銫134是2年,銫137長達30年,鍶90也有29年,目前主要爭議點在銫。鍶的部分較難以查驗,目前國內規範亦缺乏。

依據行政院公開資訊,我國標準比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國際Codex標準更加嚴格,容許值詳見下表。

行政院宣稱,國內採取比國際更嚴格標準,不會進口有安全疑慮食品(圖片來源/行政院簡報)

Q7:檢驗合格就代表沒有問題?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秘書長楊順美表示,雖同意政府朝向管制品項而非地域,但是檢驗合格並不代表沒有輻射量,而且檢驗器材跟檢驗方式也會影響到數值。她認為出具「產地證明」及「輻射檢驗合格」就放行五縣食品,仍有爭議。

楊順美指出此作法「對敏感族群的保護不夠」,例如嬰幼兒,最後只能選擇避開,通通不要吃最好。而且每個人體質不同,承受輻射物質有可能誘發細胞不正常分裂,對輻射值應採取零容忍。她強調輻射風險有三原則,「距離越遠越好、劑量越少越好、時間越短越好」。

Q8:為何不將「零檢出」作為標準?

長年反核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日本社會在核災後曾經對容許值進行大辯論,但並沒有堅持要「零檢出」才是高大上。在日本,官方標準只是提供一個參照,各地方或不同的通路也會採取不同標準。

例如日本「生活協同組合」(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的姐妹團體),就採取更嚴格標準,有些人追求零貝克就加入生協。但即使市面食品有容許值,「5貝克或10貝克,都是一個極低的風險。」

日本花菇是台灣南北貨商行的熱門商品。(攝影/馬振瀚)

Q9:反核團體質疑核電風險,為何不反對政府解除禁令?

「反核」卻不「反核食」,是雙重標準嗎?崔愫欣對此嚴正駁斥。她指出,福島核災後十年,不論官方或民間早有充分數據可以判別高風險食物。一些沒有被污染的食物,即使在核災影響縣份,也應該被放寬。因為高風險食物在日本就已禁止流通,更不可能銷售到外國,光是進入超市通路已經違法。

她在日本也發現「其他地域對福島的產品歧視並不容易消除」,不過福島農民多半除了送農會檢測外,也會自行檢測農產確保品質無虞,東京甚至還有專門銷售福島農產的直賣所,讓民眾可以支持福島農民。

她認為福島五縣食品要不要開放、有沒有受污染,都可以討論,但不該一概而論稱為「核食」,日本也有很多民間通路採行自己的標準,但這些並非國家資源建立的標準。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圖片提供/崔愫欣)

Q10:住在福島周邊的人,怎麼看待台灣管制措施?

住在福島周邊栃木縣的台灣人Rayi 認為,「以核食嘲諷『和食』是不理性的歧視,大部份日本人也會對此感到奇怪。」她本身自2011年3 月11日以來便長期食用五縣產品,身體並無異樣。

她觀察,日本民間輻射檢測長年實施,不只政府就連通路商也自行檢測,如果消費者有疑慮也可自行送驗。現在因為日本消費者信心早已回穩,這類檢測已大為減少。她也坦承還是有些人會介意產地是不是福島,但是更多日本人會認為「一昧排斥的不理性行為不值得鼓勵。」她建議,「保持理性,一一地去審視釐清各個環節,才可能打開新局面。」

Q11:禁令解除之後,貿易商會大肆進口五縣食品嗎?

日本水果貿易商蘇原樟表示,日本進行的檢驗證實福食已無安全疑慮,然而台灣民眾相不相信,卻是另外一件事。在國人仍有疑慮的情況下,他暫時不會進口福島五縣的水果,「只想顧好現在的生意。」

益果興業薛經理指出,公司的進口主力是青森蘋果、山梨葡萄和和歌山的水蜜桃,福島五縣雖然產枇杷,但台灣人需求小;雖然有水蜜桃,但品質不及和歌山,因此公司應該不會進口。

信利貿易呂太太常年進口日本水產品提供餐廳和零售通路,在福島核災前,她曾進口過當地飛魚卵調理食品,禁運期間只好改售東京的產品,「兩邊的價格其實差不多」。她認為,福島五縣的水產品並不豐碩,很多都是用他地的水產來加工,不需要聽到福島就緊張。

另外她也表示,福島食品開放進口後,不能走快速通關,「檢驗太麻煩,規費太高,」加上價格並沒有比較優惠,若要進口只好把成本疊加給消費者,但這樣就沒有價格競爭力,業者何必自找麻煩。因此是否會大量進口,還在未定之天。

青森蘋果是日本輸入台灣的主力農產品之一。(攝影/蔡佳珊)

Q12:醫學專家如何看待禁令解除?

國內毒物專家、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食安政策形成必須考量三個面向,一是風險評估,除了由國家評估外,也應該由國內醫學、公衛、營養學者組成跨領域專家會議,針對政府的評估來討論。

其次,即便要開放也必須進行風險溝通,才能建立民眾信任感。第三,即便決定開放,也必須建立風險管理機制。他認為,輻射線風險過了十年仍不可掉以輕心,醫師責任在於為民眾健康把關,既便現實涉及到經濟貿易跟國際政治,上述三步驟是必須的程序。

不過現在政府僅預告十天就要解除禁令,社會溝通明顯不足。先前萊豬開放也是先斬後奏,民眾擔心的或許不真的是輻射食品,而是政府在作出重大決定時,是否尊重民主程序。

延伸閱讀:

10天後福食解禁!行政院公布「三原則、三配套」把關,保證絕對不會進口核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