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食解禁!行政院今日召開「日本食品輸入管制措施記者會」,正式宣布 10 天公告期後將開放日本福島核電廠週邊五縣的食品進口台灣,並以「三原則」和「三配套」為國人食安把關。(深入分析請見「福食解禁,你該擔心嗎?各方專家剖析12個關鍵問題」)
行政院:全球只剩下台灣和中國未開放 不該故步自封
主持記者會的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表示,日本 311 地震後,許多國家對日本採取緊急性的管制進口措施,當時台灣也以公告的方式,暫停輸入報驗。但過去 11 年來,日本採取比國際更嚴格的標準,控制污染漸有成效,因此許多國家逐步解除管制。
羅秉成表示,包括 CPTPP 11 個會員國在內的 40 幾個國家已經完全解除管制,美國、新加坡、以色列也於去年加入完全解禁的行列,歐盟也只對少數具有風險的品項要求進口時需附輻射檢驗證明,時至今日,仍維持禁止進口福島周邊地區所有食品輸入的國家,全世界只剩「台灣和中國」,就連中國的香港、澳門地區,都已放寬相關管制措施。
羅秉成強調,台灣政府以科學證據堅守人民的食安,台灣也是外貿導向的國家,不能無視國際標準、故步自封。當國際社會朝向放寬管制的此刻,台灣不能不面對日本合理的要求。經過府院行政團隊、立院執政黨團以及執政縣市首長取得一致性的高度共識後,行政院決定合理調整對日本食品長達 11 年的管制,依照《食品安全衛生法》第四條第五項的法律授權,於今日進行相關預告程序,「以新代舊」,以「三原則、三配套」,為國人食安把關,也與國際接軌。
食安辦:台灣標準比國際更嚴格,絕對不會進口核食
所謂「三原則」係指回歸科學證據、比國際標準更嚴格、為食安把關;「三配套」包括從禁止特定地區改為禁止特定品項,產品需附雙證以及進口產品逐批檢驗。
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以簡報比較國際上對食品中輻射容許值的標準,台灣對於銫 134 及銫 137 的容許值比 Codex、歐盟、美國都更加嚴格,以乳製品和飲用水為例,Codex 的標準為 1,000公斤/貝克,台灣則為 50 公斤/貝克及 10 公斤/貝克(容許值愈低表示愈嚴謹),且日本與台灣採取一樣的標準,這也是許多國家願意放寬管制的原因。
許輔強調,只要輻射值低於標準,就不能稱為「核食」,「台灣絕對不會進口任何核食。」
11 年來,台灣在邊境查核日本產品,透過書面審查、現場查核、取樣及檢驗等程序,進行輻射檢驗共 18 萬件,不僅全數合格,採樣數也是全球數一數二,同一段時期,美國只檢驗不及2千件。另外,食藥署每日公布核驗結果,確保資訊公開透明。
同時,過去6年也根據國人的飲食習慣和攝取量計算曝露劑量,完成 6 份風險評估及調查,在 6 次的評估中,最大的曝露值為 0.023 毫西弗。許輔表示,根據國際標準,每人每年的輻射曝露量不得超過 1 毫西弗,0.023 毫西弗是國際建議值的 2.3%,約為一次胸腔 X 光線的曝露量,也低於台北至洛杉磯來回飛行時的曝露量。「政府以科學證據,確保人民健康無虞。」
食藥署:日本進口食品需檢附雙證,逐批檢驗
至於三配套,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指出,係指針對福島五縣進口食品由「禁止特定地區」改為「禁止特定品項」,針對風險品項要求檢附輻射證明及產地證明雙證,同時福島等五縣食品將於邊境逐批檢驗。
吳秀梅表示,日本本地限制流通的產品、野生鳥獸肉、菇類及漉油菜等品項,台灣仍舊禁止進口,而福島五縣開放的品項、宮城、岩手等縣的菇類和水產品、靜岡縣的茶類及宮城、東京都的乳製品等具風險品項,需檢附輻射檢驗證明及產地證明;而五縣市進口所有產品都需檢附產地證明。
「日本進口食品的產地標示,必須詳細到都、道、府、縣,且必須以中文標示,才能輸入台灣,」吳秀梅補充,也可以在台灣的港口再貼標籤,但出港口前需要完成標示作業。
最後,吳秀梅提到,福島五縣開放出口品項將逐批檢驗,生鮮冷藏蔬果、冷凍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冷凍水產品、 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或飲水、 海草類及茶類等 9 大類產品,則依風險調整查驗頻率。
羅秉成:已加強檢驗量能,與日本無交換條件
羅秉成補充,2018 年公投後,政府公布 4 份風險評估與調查報告,其中包含委託台大專業團隊至日本福島進行調查,結果均顯示日本食品進口的風險已經降低。另外也接納公民團體的建議,持續對日本檢驗資料和邊境監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作為調整管制措施的科學決策依據。
在政府工作量能的補強措施上,已將原有邊境查驗人力由 46 人充實至 103 人;原能會核研所設置食品專屬實驗室的純鍺偵檢器也由3部擴充至7部;再加上已有 6 所公私實驗室取得 TAF ISO-17025及衛福部食藥署食品輻射檢驗實驗室認證,量能每年近7萬件。羅秉成補充,以2021年為例,邊境檢驗 17,000 件日本食品,因此即便開放部分福島食品進口,數量仍然遠低於現在的檢驗能量,政府一定會為人民作好把關。
羅秉成也提到,日本雖然希望全面解除禁令,但也尊重我國希望逐步放寬的需求。「我們和日本沒有交換條件,但要加入如 CPTPP 等高標準的國際組織,高貿易障礙若未排除,就無法滿足最起碼的條件。」他也認為去年萊豬公投的結果,證實國人對於採取科學證據、邁向國際規範的標準有高度共識。相信在政府提出務實、穩健的調整方案後,人民會對政府有更高的信心。
最後羅秉成強調,6 份風險評估報告的內容可接受社會公評,與民眾溝通應該以證據來對話,當台灣以全球最嚴格的標準、且檢驗 18 萬件全部合格的前提下,加上污染本會隨時間慢慢遞減風險,站在「理」字上,台灣沒有不調整措施的理由。
農委會:開放後會增加 20 億台幣逆差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對開放福島五縣農產品進口的影響進行說明。他表示,日本是台灣第三大農業出口國,近年的芒果和鳳梨深受日本民眾青睞。台灣每年從日本進口的農產品約有 10 億美元,不過扣除清酒、牛肉等產品外,實值進口的農產品並沒有那麼多。
開放福島五縣九大類的食品中,有八項農產品,陳吉仲評估,一年最多會增加 0.7 億美元、約 20 億台幣的逆差,但這兩年日本購買鳳梨的金額,已經遠超過這個數字,「台日若有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對台灣農業會更有更正面的幫助。」
民間團體:預告只有 10 天太匆促,社會溝通不足
相對於其他法令,如農藥殘留標準變動,預告多半有 60 天,國人更加關心、甚至啟動公投來表決的福食進口法案居然只預告 10 天,如何能與社會溝通?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預告時間長短並非法定要件,會基於個案的考量給予合理的調整。「福食案的法令調整是為了排除貿易障礙,本來就應該儘速處理,10 天足以對外界說明。」林金富強調,過去每週都固定公布邊境檢驗結果,民眾就算沒有上食藥署的網站察看,也能從新聞報導得知。 福食案是已經溝通多年的議題,很多人討論過,並非像農藥預告那麼冷門,行政團隊才會訂定 10 天為期。民眾若仍有意見,政府還是願意持續溝通。
不過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認為,政府預告期僅 10 天,不但過於匆促,記者會上僅為單向的發佈,社會溝通絕對不足,雖然 10 天內可提供意見,但流於公式化,建議政府應建立專屬資訊網站,讓相關食品管制資訊與風險報告易於取得,在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上更為積極,讓大眾釋疑,並提交立法院監督與公開審議。
延伸閱讀:
自從之前澳洲牛油澳洲農業部證書是寫加工後可供人類食用,以及中華民國農產品上市前是農委會管理、上市後是衛服部,才突然覺得,究竟農產品跟食品間的轉換,有多少是出現在中華民國海關? 以及究竟自由銷售證明,在聯邦制國家的效力是怎樣? 類似,各縣市自訂萊克多巴胺的規範? (而且似乎不見得有包含進口、製造、運輸、使用,通常只是規範的是販售有相關成分的?) 畢竟,美國各州(包含其他聯邦制國家或地區)也是自有州憲法、動植物檢疫、食品衛生標準,律師執業資格、醫師執業資格等法規,單純比對各國中央規範,可能就少了甚麼? 比如說,目前各種會變成中華民國食品的原物料,在進入中華民國海關時,會有該國該地人類健康機關核發的食品自由銷售證明(能在該國該地以食品販售給終端食用消費者)嗎? 因為突然才覺得,農業機關、甚或食品衛生機關,其建立的法源,可能不是偏重人類健康? 防檢疫甚或公共衛生機關的法源可能偏重在滅殺病原體與人類群體? 不是維護人類個體健康?
kouseikyoku mhlw go jp/tohoku/gyomu/bu_ka/shokuhin/index.html
令和2年4月1日以降、各国の取扱要綱・施設リスト等は農林水産省食料産業局の下記のURLに掲載されます。
www maff go jp/j/shokusan/hq/i-4/yusyutu_shinsei.html
その他、輸出食品に関する申請窓口、発行場所の主な変更は下記の通りです。
自由販売証明書の申請先・発行場所が地方農政局等へ変更になりました。(下記URL参照)
www maff go jp/j/shokusan/hq/i-4/jiyuhanbai-hakkoushinsei.html
中国向け輸出水産食品の施設認定の申請窓口が地方厚生局へ変更になりまし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