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jpg)
昨(1)日消基會公佈抽驗市售四樣蔬菜,農藥不合格率近四成遠高於官方監測數字,農糧署今(2)日公佈今年於農作產地與批發檢驗結果合格率超過96%,並表示會參考消基會抽檢方式與結果,針對農藥較容易殘留的季節與品項加強抽驗,減少消費者食用疑慮。
為了更落實農藥安全管理,農委會表示將更落實農藥監測系統,加強篩檢量能與觸及對象,並且確實記錄違規農民,加強用藥輔導。另外也持續推動農藥購買實名制、植物醫生法等相關措施,期望減少農民用藥量,保障後端消費者食用安全。
前端農藥檢驗合格率超過96%,將針對殘留高風險時間與項目加強抽驗
根據昨(1)日消基會公佈今(2022)年小白菜、青江菜、辣椒與甜椒農藥抽驗結果,總不合格率高達36.3%。農糧署今日公佈2020年至今,田間與集貨場農作物農藥殘留監測結果,其中2022年目前已抽驗19328件,總合格率超過96.3%,而蔬菜類的農藥抽檢合格率亦為96.1%。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解釋,農糧署著重在產地源頭進行農藥抽檢,而消基會、衛福部針對市售通路採集樣品,雙方的取樣地點並不一致。另外本次消基會取樣時間為8至9月,項目僅著重四種蔬菜,農糧署則以全年、各作物品項進行農藥檢測,「必然會跟其他單位檢測數據結果出現差異」。
「但這能鞭策農委會精進前端農藥抽樣。」陳駿季強調,消基會抽檢結果,提醒農委會注重特定季節與作物品項的農藥殘留情況,未來會重新規劃取樣模式,針對農藥容易殘留的季節與品項加強抽檢。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也說明,會依據消基會公告,觀察是否需加強特定農作區域農藥管理,並自明年開始,將四種蔬菜納入農藥殘留重點監測品項。
建立完善農藥監測系統,紀錄違規對象落實用藥輔導
陳駿季說明,針對端農藥殘留風險管理,目前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已從2019年開始推廣質譜快速篩檢(以下簡稱「質譜快檢」)技術,「能從既有5至7天檢驗時間,縮短至平均15分鐘內完成檢測」。目前在全台9處區域檢驗中心與6處果菜市場可進行農作物檢驗,以免農藥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後端市場。
為了將質譜快檢技術建構為完整的前端農藥監測體系,陳駿季表示,除了持續增設質譜快檢站,也開始建制質譜快檢行動檢測車,明年預計建置5台,以利偏鄉地區的農民進行農藥檢測。同時合併溯源條碼制度,讓檢驗合格之農作物運送至果菜批發市場得以優先拍賣,鼓勵農友在源頭端自主進行農藥檢測。
陳駿季解釋,目前持續將農糧署抽樣資料,整合全國農地地籍資訊進行檢驗結果分析,不僅能找出未抽檢的農戶,對他們進行檢驗,亦可紀錄違規農藥殘留的農戶,或分析農藥不合格熱區,列為用藥高風險對象,再請農業試驗改良場等單位輔導用藥,落實區域農藥監控。
-r.png)
農藥實名制追溯販售情形,輔導農民減少用量保障消費者食安
另外2021年7月推行農藥購買實名制,以掌握農民購買農藥品項,目前陳報率已達到100%。陳駿季解釋,透過農藥購買實名制,可以追溯農民是否購買不當農藥,也能追查農藥違規販售熱區,快速掌握農藥行是否推薦不當農藥,並進行後續輔導或處罰。
陳駿季表示,農委會同時推動植物醫師制度、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鼓勵使用低風險植物保護資材等措施,在監測農藥使用時,協助農民精進病蟲害管理,用藥知識。期待藉由監測與輔導措施並行,降低農友農藥用量,讓農產品前端即減少農藥不合格風險,保障消費者安心食用國產農產品。
延伸閱讀:
究竟通常是在高溫高濕環境更多的黴菌毒素,在高溫高濕時間長的熱帶亞熱帶,特別是水田類的,環境水土中是怎樣分布或累積? 不過其實看起來分子多蠻大的? 應該比較不會被植物吸收? 該不會類似很早以前就有的,DDT環境背景值衰退,蚊蟲重回生態系統的狀況? 其實農藥可能也影響不少水土中的細菌真菌毒素背景值?
https://www.ars.usda.gov/midwest-area/peoria-il/national-center-for-agricultural-utilization-research/mycotoxin-prevention-and-applied-microbiology-research/docs/what-are-mycotox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