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作者好沒有禮貌,居然宣稱鳥兒是愚蠢的混帳東西!不過若不是對鳥朋友們有深刻的熱情,哪裡能觀察到牠們讓人崩潰的一面。
馬特.克拉赫特 (Matt Kracht) 打破分類學框架,用鳥類令人髮指的惡行惡狀將牠們分成「小混蛋、爛咖、嗜殺佬」等七類,再以幽默的文風幫牠們取了讓人難以忘懷的綽號,誰是暗摸摸?誰又是屁屁雀、披風呆瓜、加州很秋呀?這麼靠北的鳥書,讓人忍不住爆笑,建議您不要在公共場所閱讀啊!
(以下內容摘自《鳥事一堆!超崩潰鳥類觀察筆記》一書,文字、照片由積木文化授權。文中小標由《上下游》另行編輯,與原書無涉,且為閱讀需要調整部分擷取內容,更多精彩文字請詳見該書。)
大卷尾:綽號「王者烏鴉」
學名:Dicrurus macrocercus
俗名:大卷尾(Black Drongo)
大卷尾是種亞洲的小型鳴禽,尾巴長得超蠢。牠們吃昆蟲,並且以其強烈的領域防衛性而聞名,甚至會俯衝攻擊牠們覺得有威脅性的大型鳥類。這種不良行為替大卷尾贏得了「王者烏鴉」的綽號,這對於各個地方的正牌烏鴉來說,肯定會覺得肚爛又尷尬。
分布:亞洲

白冠噪鶥:喝太多咖啡的北七
學名:Garrulax leucolophus
俗名:白冠噪鶥(White-crested Laughingthrush)
這種噪鶥科(Leiothrichidae)的鳥類身材粗壯結實,從喜馬拉雅山脈到東南亞的森林和山麓丘陵地帶都能發現。牠們學名中的屬名來自拉丁文的「garrire」,意思是「含糊不清地碎碎唸」。這名字真是精準耶,如果你曾聽過牠們像一群咖啡因攝取過多的北七,在那邊喋喋不休的話。
注意:身體褐色,純白的頭跟冠配上黑眼罩看起來相當醒目。超愛呼朋引伴串門子「喇賽」,這點實在讓人非常討厭。
分布:亞洲

地啄木:不啄木頭還是啄木鳥嗎?
學名:Jynx torquilla
俗名:地啄木(Eurasian Wryneck)
這種小型鳥真是超級怪咖。牠們跟其他啄木鳥不同的一點在於牠們不啄木頭,但這並不是最怪的點。通常牠會昂首挺胸,嘴喙有點朝上,活像是個傲慢的王八蛋,你懂吧。然後呢,受到威脅時,這個怪咖會像一條喝醉的蛇一樣狂扭脖子!哇哩咧,搞屁啊?或許這是為了要嚇唬天敵吧,但這是有個屁用喔,因為多數情況下,牠看起來就跟一隻頸部嚴重痙攣的鳥沒兩樣。此外,牠有時會讓整個脖子變得垂軟無力,就像死了一樣讓腦袋那樣掛著。夠了喔。
分布:歐洲吧,可能亞洲也有啦

夜鷺:避免身材被嘲笑,所以夜間出沒
學名:Nycticorax nycticorax
俗名:夜鷺(Black-crowned Night-heron)
夜鷺是種中型的鷺科鳥類,在北美的溼地挺常見的。跟多數真正的鷺鷥相比,這種短脖子的白痴像是一直在深蹲一樣,而對於涉禽來說,牠們的腿實在短到一個尷尬,因此只能站在水邊等著伏擊小魚、青蛙和水生昆蟲。這可能就是為什麼牠們要在夜間活動、喜歡待在黑暗中覓食,因為這樣比較不會被其他鳥類看到,以免身材遭到嘲笑。
辨識特徵:充滿喜感的矮肥短;可能會散發濃濃魚腥味。
分布:北美洲及歐亞非

小白鷺:黃色的是腳不是鞋
學名:Egretta garzetta
俗名:小白鷺(Little Egret)
這種小型白鷺的繁殖範圍,包括南亞的大部分以及非洲和中東的某些地區,牠們甚至從1980年代末開始出現在英國,所以這種瘦小、吃魚維生的鳥類可能在你認識牠之前,就會到處都是了。好吧,起碼牠們挺搞笑的,要是哪天被你遇到──牠們身材苗條優雅,有著細細的黑色嘴喙,純白的羽衣,黝黑長腿,還有還有,看啊!那雙黃色大腳。說真的,牠們看起來就像穿著超大號的黃色鞋子。
注意:再說一次,雖然牠們看起來像是穿鞋,但其實沒有。千萬不要在「認真嚴肅」的鳥人面前犯這個錯誤,不然你就有機會見識到他們的冷酷無情。
分布:亞洲和很多其他地方

普通鵟:吃死屍比較省力
學名:Buteo buteo
俗名:普通鵟(Buzzard、Common Buzzard、Eurasian Buzzard)
在美國,這些中大型的鷹科成員是叫「hawk」,但世界其他地方則是堅持稱作「buzzard」。跟所有猛禽一樣,牠們的鉤狀喙和鋒利爪是幹掉小動物的最佳利器。雖然普通鵟主要捕食囓齒動物,但有時也會吃死屍,我猜是因為當一隻全職猛禽實在太費力了。有時候,牠們還真的會去抓其他鳥類──這聽起來險象環生,但大多數的小鳥完全可以智取這些傻蛋,所以牠們通常只能半途而廢,改去抓沒有親鳥保護的雛鳥。
冷知識:人們經常看到牠們像是要狩獵般在空中盤旋,但其實那只是在放空發懶而已。
分布:歐洲(尤其是英國)

如何畫一隻鳥?
要怎麼畫一隻鳥?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但這問題我基本上沒什麼資格來回答。對我而言,最初學習畫鳥是為了記錄在野外看到什麼東西。最開始的時候,這些圖畫相當簡略粗糙,但在日積月累的練習下,即便畫不出那些小鳥的精確外表,也越來越能反映出我所觀察到的鳥個性。
事實上,你不用把自己搞得像現代版的約翰.詹姆斯.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在那邊追求精確的比例或羽毛的各種顏色和細節,因為奧杜邦那個噴滿顏料的萬事通,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做過這些事了。此外,我們也已經發明相機,所以還是面對現實吧,跟一臺搭配 200-500mm f/5.6 鏡頭的數位單眼相機相比,你絕不可能捕捉到比那相機還精確的鳥類身影。不過正如許多偉大肖像藝術家會跟你講的一樣,自己親手畫出眼前那隻王八蛋的真實面,仍然可以帶來極大的個人成就感。

跟小鳥和睦相處
真相之一:鳥類無處不在。
真相之二:牠們根本不在乎我們,以及我們的感受。
賞鳥的時候,必須遵守倫理規範,不然喔,我們就不會比牠們高尚到哪裡去。當然啦,這種煩人的雙標有時會讓人感到不公平,但是我們要正向思考,如果你為了另一隻生物的福祉而採取光明磊落且富同理心的行為舉止,這樣一來,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完全有立場指出牠在相同道德領域上的缺失。
事實上,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無可迴避的道德義務。天曉得啊?難道說那隻鳥最後真的會把你的一些觀察和評論銘記在心,然後,當地跑去你車上到處亂拉屎,或吃掉你樹上所有櫻桃(甚至都還沒熟到能讓你享用幾顆)之前就有可能會多想一想?我要表達的是,畢竟那些該死的櫻桃是你的啊,關牠們什麼事啊?會不會牠們覺得要留下剛好夠做餡餅或水果派的櫻桃,實在太麻煩了呢?
離題了。
我講到哪?哦,對,賞鳥的倫理道德。許多團體都把賞鳥倫理守則給明文化了,這些團體覺得他們得寫出一大堆規則才行,因為如果不這麼做的話,成立一個完全以賞鳥為宗旨的組織、選舉理監事、做會議紀錄等等又有什麼意義呢?就只是一群人在那邊毫無章法地看鳥啊,這怎麼行呢,對吧?不管怎樣,只要你願意,你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所有的資訊。
賞鳥十大原則
網路上找到的資訊絕大部分的內容都包含以下基本原則:
1. 以鳥類福祉為優先。
2. 盡量不要騷擾鳥類或影響牠們的行為。
3. 尊重鳥類,不要太靠近牠們或牠們的巢穴。
4. 穿著大地色系的服飾,盡量融入自然背景,以免驚嚇到鳥兒。(我發現這條規則有個意料之外的好處,就是能讓其他賞鳥者較難發現你的存在,他們之中很多人都有點煩。)
5. 不要播放錄音或鳥叫聲來吸引鳥類。因為牠們很蠢,所以這會分散牠們對重要活動的注意力,例如繁殖和餵養幼雛。
6. 不要打閃光燈拍照,鳥不喜歡。
7. 不要去抓鳥摸鳥。
8. 不要對鳥鬼吼鬼叫。
9. 不要擅闖私人土地。
10. 保持基本禮儀。
如你所見,這些規則非常以鳥類為中心。但隨便啦。
如果你想被以禮相待,並且希望自身感受和個人空間都能受到尊重的話,那我建議你遠離賞鳥活動,趕緊去找另一項嗜好比較實在,因為鳥類是一群自我中心的混蛋,當牠們往你精心籌備的海灘野餐直直俯衝過去時,根本不在乎那樣會不會把你的一天給毀了。
說到底,身為賞鳥者,無論我們對鳥類的真實感受如何,我們都必須遵守這些倫理規則。否則我們就會失去道德優越感,然後讓鳥類開始相信牠們比我們更優秀──相信我,在那之後,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直到一團混亂。
不過,我已經查閱過相關規則了,要是有群燕鷗從你頭上飛過並且厲聲尖叫打斷你說話時,並沒有什麼明確規定能阻止你對牠們比中指。
祝你鳥運亨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