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讓有機農耕,串起人與土地、人與人間的關係,多麼幸福美好。

躲在紅藜穗中的白頜樹蛙,照顧好土地,生態就回來了。
躲在紅藜穗中的白頜樹蛙,照顧好土地,生態就回來了。

有機農耕是一種生態過程,及農業生態學的原則,也是人類社群的共同合作、夥伴連結、尊嚴和自由。

— 范達娜.席娃博士

台灣農業社會中「交工」是件很美麗的傳統,在農忙時整個村庄相互扶助,微小的個體連結起夥伴打拼,情感在彼此回饋之中自然而然深化;讓我想到歴坵這兩三年間的魯拉克斯小農復耕計畫,透過種植原住民傳統作物– 小米,部落的耆老重回教導年輕人的位置,讓傳統的語言、工藝、農耕、烹飪,在與土地接觸的過程中不斷傳承,表面上看來是推動有機農法、建立產銷體系,實際上達到更多的是的一種文化復興運動,找回魯拉克斯以前共同合作的精神。

傳統在小米田中會搭建一個休息草寮,方便農事與驅鳥間稍作休憩,這時便需要出動部落的青壯年,由長者指導規劃工藝技術。取自「歷坵(魯拉克斯)小農復耕」
傳統在小米田中會搭建一個休息草寮,方便農事與驅鳥間稍作休憩,這時便需要出動部落的青壯年,由長者指導規劃工藝技術。取自「歷坵(魯拉克斯)小農復耕」

有機農耕不只是重新尋找回生態,也重新思考現代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唯有人與土地、人與人的厚實依存,才能解放出真正的尊嚴與自由;這樣的解釋不知道與范達娜.席娃博士所說的有機精神是否一樣?

一畝友善土地的田,能串起全家人的辛勤耕耘,聯繫彼此。
一畝友善土地的田,能串起全家人的辛勤耕耘,聯繫彼此。

歷經幾番挫敗,大雨全毀而重耕、蟲害嚴重而歉收、怪風吹襲而斷枝折穗,從不改初衷堅守有機陣容,引起隔壁農田主人時常飄來異樣眼光,私下常發夢,想讓左鄰右舍都能改變種植方式,或許老天有所感應,竟讓新農民擁有一塊有機農民的夢想之土,一群志同道合的有機農民成立了「南島有機協會」,進入屏東縣政府規畫的「海豐有機專區」,在這片有機樂土上,這裡的夥伴們每天切磋有機農事管理、有機種植、生產有機農產,由於理念相同大家毫不懷疑地互助合作、相處輕鬆,在農地工作時也多了一種幸福快樂。

可樂穀農場2012年的第1章,從農場基礎設施開始,目前全球氣候經常有極端情況產生,台灣也難逃在外,乾旱的時間常超過農曆節氣的算計,瞬間雨量卻又輕易地打破歷史紀錄,不管紅藜(台灣藜)或印加藜麥都特別怕泡水,所以種植之前先把排水溝挖好,做好排水設施防止超大豪雨來襲時,作物因泡水而病變腐爛,另一方面又要安裝水管,在久旱不雨時適時灑水,不管大雨或大旱都要作足功課。

「海豐有機專區」已經多年沒有耕種,附近沒有工廠、汙染,土壤與水源的環境非常好,內行人分辨土壤的好壞看顏色、粘度、生物,就能略有感受,玄米老師的吃土技術,則是神人等極了。
「海豐有機專區」已經多年沒有耕種,附近沒有工廠、汙染,土壤與水源的環境非常好,內行人分辨土壤的好壞看顏色、粘度、生物,就能略有感受,玄米老師的吃土技術,則是神人等級了。
鷺鷥總是知道何時整地(WHY?),總是整排飛來守候期待蟲蟲大餐。
鷺鷥總是知道何時整地(WHY?),總是整排飛來守候期待蟲蟲大餐。

今年的收成是如何,還不知道?也不用去問,有機這條路辛苦,但這條路上的風景絕對是迷人萬分,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