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步行實地探索每一片土地的特質,除了感受當下的氛圍,更是入畫的素材。」畫家林麗琪以十年光陰,追尋野鳥的紀錄,再以她帶有童趣的畫筆,把野鳥們畫在牠們的棲息環境,帶領讀者一同紙上賞鳥、展翅漫步。她說:「候鳥朋友帶我重新認識家鄉。」
不論您住在都市或鄉間,不論出門踏查水涯或山巔,不妨細細欣賞《野鳥散步》一書,再映證於日常觀察,讓鳥朋友們帶大家重新認識台灣這塊土地,我們的家鄉。
(以下內容摘自《野鳥散步》一書,經春山出版授權使用。更多精彩文字及插畫請詳見該書。)
隱形於岩坡的夜鷹
接連幾天,我頂著赤燄般的高溫走往步道,汗流浹背、翻山越嶺來探望這隻夜鷹。我用肉眼無法找到這隻長相奇特的鳥,改以望遠鏡地毯式搜尋,驚訝發現夜鷹的身體臥伏地面,如同一顆參雜白色、灰褐色,露出岩坡長著眼睛的石頭!尤其牠的翅羽垂放地面,就像一堆土壤,幾乎與砂岩及背景色的落葉色澤相融,簡直是隱形了!
毫無遮蔽的酷熱岩坡上,分布許多野生的鳳梨植株,散發一股濃郁誘人的香氣。逐漸熟成的鳳梨果實,由一大叢葉緣布滿堅銳棘刺的箭形葉保護著。撥開葉片,發現一顆黃熟的鳯梨表皮密布著舉尾蟻,有些果肉已被螞蟻啃食,吸引枯葉蝶前來享用。我採了顆鳳梨回家。家人享用了盈溢果香、充滿酸甜好滋味的果肉,覺得比市售的鳳梨好吃多了。尤其削下無農藥的果皮熬湯,加蒟蒻粉做成鳳梨風味的果凍,更是消暑聖品。兒子說:明年早點去套袋吧。
近十年來,新年後特別留心第一聲夜鷹鳴叫。從接近農曆年至夏天的夜裡,夜鷹穿梭飛行住家樓房棟距之間,從入夜直到黎明時分,邊飛邊叫發出響亮的「追咿~追咿」…… 迴盪夜空;尤其回宜蘭家過夜,夜鷹高亢的音頻縈繞寧靜的黑夜,就像古代更夫一般傳達令人安心的音色。

彩鷸的愛情進行式
夏至後,蘭陽平原金黃色的稻田紛紛收成,進入半年的休耕期。殘留稻稈的田間,有著壟起的畦土和水窪,其中幾畝固定的田域,總能發現成雙入對的彩鷸身影。
受到人們及呼嘯而過的汽機車引擎聲響驚擾,彩鷸們紛紛壓低身體警戒,牠們隱遁在田埂旁的草叢,有時則泡進水窪擬態成突起的泥土,讓人不見鳥蹤,僅剩一片縱橫的稻稈。
以望遠鏡仔細尋查,發現彩鷸雄鳥橄欖色搭配褐黃色及些微白色斑點的羽毛,恰好和稻稈水影相融;雌鳥明顯的白色眼線延伸至眼後,讓黑溜溜的大眼更加明亮動人。頭部中央的褐色線條延伸至頭頂,黑色的背部和翅膀羽翼,閃爍著褐金、墨綠色的金屬光澤,與水田壟起的黑泥相仿。具有保護色的彩鷸,彷彿擁有隱身術,能瞬間從我的眼前消失。田邊澄淨緩緩流淌的灌溉水渠,有著河蜆和煙管蝸牛,其中伸出觸角背著貝殼緩步爬行的金寶螺,正是彩鷸的覓食名單。
一對對彩鷸如膠似漆地如影隨形,含情脈脈地在田間散步,雄鳥如護花使者護衛著雌鳥,時而一起整理儀容、時而相互凝視,就在情投意合的時刻,雌鳥壓低身子、緊縮脖子並橫跨雙腳將尾翼翹得老高,讓尾隨在後的雄鳥輕躍至雌鳥背部。此刻空氣中似乎響起激昂的鼓動聲,這對愛侶進行兩三秒的歡愉,雄鳥滑下身子回到水田,雙雙低俯身體側頭互望,隨即並肩站在水窪,左右來回擺動嘴喙,彷彿進行一場愛情禮成的舞步,也像原住民婚禮傳統的舞蹈,這驚鴻一瞥的影像深烙我的內心。

割稻機與鳥的搶收季
娘家割稻的日子,屋外響起割稻機引擎聲。由於熱帶性低氣壓形成颱風環流影響,辛苦種植水稻的農家們,擔心這一季的努力白費,紛紛搶收成熟的稻穀。
日正當中的熾燄時刻。兩臺如坦克車的收割機,闖進豐滿的金黃稻穗田地。收割機彷彿一把浮貼地面的巨大電動理髮器,吞噬稻禾後送上輸送帶推移。穀子進了收集袋,莖稈成為一段段的飛屑,逼著隱身稻稈的昆蟲紛紛逃竄,引發一大群燕子在收割場瘋狂地低空飛掠,迴旋交錯、爭相覓食。
兩三隻黃頭鷺守候在割稻機推進器的履帶旁,就像喜歡挑釁的頑皮孩子追著機器跑,牠們有如飛蛾撲火,總在千鈞一髮的緊要時刻,衝出險地展翅飛離。八哥、大卷尾們也來湊熱鬧,牠們像捕蟲隊在低空啄食獵物。雖然颱風沒有直撲臺灣,但緊鄰太平洋的壯圍鄉間,一陣陣海風狂旋吹襲,稻穀的塵埃飛屑漫天舞蕩。鳥兒們跟著快速移動的割稻機盡情捕食,形成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動感畫面。
一畝田地的穀子只消十來分鐘即可收成,鳥兒們跟隨機器繼續轉移陣地。空氣中飄揚著一股熟悉濃郁的穀物氣息,讓我憶起早年以人力割稻的景況。收成的穀子鋪滿了曬穀場,媽媽忙著曬穀做飯,除了特別豐盛的割稻飯,還有粉條甜食、充滿蒜香的米苔目鹹湯,以及消暑的綠豆湯和仙草凍。
割稻後,阿嬤帶領我們姊妹赤腳走在田間,撿拾稻穗餵養雞鴨。眼前這些飛旋的鳥兒,彷彿記憶的繩索,牽引出過往的種種細節。儘管那是艱辛刻苦的年代,卻堆疊起耐人尋味的美好回憶。

小燕鷗求愛
穀雨時節後的蘭陽平原一片舒適綠意。農曆年間插秧的稻苗長得蓬勃茂盛。放眼望去,綠油油的田間襯著各式各樣的屋舍,恬靜的畫面令人心曠神怡。從澳洲出發的海鷗群,在臺灣天氣漸漸悶熱起來的四月下旬,紛紛抵達蘭陽溪出海口準備繁殖。
我穿著一身保護色的衣裳,來到漲潮時刻的蘭陽溪出海口。陸續有小燕鷗從空中飛過,牠們成雙入對在海空飛翔。
昨夜下過雨,整個沙洲溼淋淋的,小燕鷗從低空垂直衝向波濤洶湧的海中,熟練夾起一尾小魚。小燕鷗群鳥中發出一陣「kidd」的熱烈歡呼。有些小燕鷗躲得遠遠的,有些若無其事在海上戲水。
一隻待在海岸的小燕鷗,望著澎湃的海浪。剎時間,空中飛來一隻啣著魚的小燕鷗停在牠的身旁,希望得到親睞。雌鳥毫不猶豫地低下身子,一副準備接受愛情的模樣。這隻雄鳥卻三心兩意、左顧右盼,就像穿越平交道般地左右張望,杵在雌鳥身旁拿不定主意。爾後,另一隻鳥帶著一條銀亮的丁香魚落下,形成三角關係。先前那隻小燕鷗見局勢尷尬,悻悻然地離開。求偶期的小燕鷗時不時在沙灘上演橫刀奪愛的戲碼。
沙洲上另一對小燕鷗,先後降落在沙灘上,短暫的寒暄後,雌鳥立即低俯身體,等待雄鳥青睞。但牠身旁的雄鳥卻顯得遲疑。一會兒,雄鳥終於鼓起勇氣貼近愛侶的羽翼,像連體嬰般翅膀相疊,緊緊互相依偎流動著情意。短暫擁抱後,雄鳥離開伴侶,又露出躊躇模樣。性情爽快的母鳥仍壓低著身體,一心一意希望與情人親密接觸。
波濤洶湧的太平洋海浪,一波波呼嘯著激昂的沙沙拍打聲浪。雄鳥就像竊賊犯案前左右觀看四方動靜,雌鳥一直擺著低伏姿勢,鼓勵這位情郎。這般反反覆覆的調情模式持續了八分鐘,雄鳥終於鼓起勇氣,扭扭尾翼躍上愛侶的背部,僅兩秒鐘的歡愉接觸,雄鳥瞬間又跳回沙地。
過境鳥的春日流水席
忽冷忽熱的四月天,北返繁殖地的過境鳥,紛紛來到宜蘭沿海附近的魚塭,水鳥們在泥灘地歇息並享用海陸大餐。不斷有群鳥或單獨漂泊的水鳥,風塵僕僕地降落在魚塭用餐。這些穿上繁殖羽的水鳥們,以漂鷸、姥鷸及滸鷸們身上繁複的紋路和色澤最為別緻。
豐富的食物就像辦桌的流水席,讓各地的水鳥填飽肚子再上路。我隱身魚塭池畔,蹲踞芒草叢下,彷彿坐在歌劇院包廂,藉由鏡頭觀賞一幕幕精采的演出。
首先出場的是鐵嘴鴴,在泥灘劇場中像個逗趣的音符,每每小跑個幾步,就張著大眼駐足觀看動靜,天真無邪的模樣令人莞爾。嘴喙和雙腳沾滿泥濘的蒙古鴴,與鐵嘴鴴的長相相似,像個好奇寶寶到處探視,總是縮著脖子往前快衝,追趕著同伴。
一隻霸氣上場的翻石鷸,就像追查案件的檢調人員,動作粗暴地用嘴喙翻開石頭、抛起泥沙找尋獵物,牠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大肆搜索可疑物件。翻石鷸來到繁生貝類的小丘,牠以喙試探貝殼,好像調查員迅捷使用鑿子般的工具,粗魯地發出「摳摳」聲響,大啖著生長在塭底的貽貝。
從天空降落了一隻大型水鳥——黦鷸,令我驚喜交加。黦鷸有著修長的雙腿與身形,擁有像歌劇名伶的聚焦魅力。牠那長而顯得內彎的嘴喙,是我見過最長的鳥喙,特別吸引我的目光。牠穿著一襲俐落前衛的緞布收尾蓬裙禮服,陽光下,身上的羽毛紋路,彷如繡上金色、咖啡色的平光絲線。黦鷸邁開步伐繞行全場,陷入泥淖沾滿黑泥的腳爪,好似蹬了雙黑色高跟鞋,散發獨特的自信風采。
尤其當牠愈來愈往我靠近時,我的內心怦然,屏息凝神。雖然我像石頭般動也不動,卻也瞭解到黦鷸已經洞悉我的存在。我們互相感覺到彼此。牠忽然停步,驟然轉身離開,走到安全距離後,以火鉗般的嘴喙邊走邊覓食,就像獵物探測器,有時淺啄,有時深深插入泥灘直到嘴基長喙沾滿爛泥,連額頭也染成泥黑色。抽出長而略帶內彎的口器時,喙端夾出一個螺類,在一旁的積水處清洗後吞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