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犬颱風造成水稻減產(照片來源/李俊諭)

水稻割一半還開天災現金救助,收入保險與現金救助衝突,產地盼農業部堅守立場

近年來,極端氣候頻發,農作物的天災損失越來越嚴重,2022 年開辦的水稻收入保險,取代原有的水稻災害救助和直接給付,希望讓原有的災害救助退場,但不料,今 (2023) 年小犬颱風來襲,讓部分地區出現水稻收入保險及天災救助的爭議。(閱讀「水稻收入保險」點選這裡

小犬颱風未帶來豪雨,僅是強風吹拂,水稻沒有發生立即性損失,不過,強風讓水稻稔實不完全,產量大減三成,讓農民大跳腳,農業部因此開辦專案性天災救助,但因天災救助的認定及辦理速度較快,有的農民就此放棄保險理賠,選擇領天災救助,且同一縣市卻有的鄉鎮沒有開辦天災救助,讓農民大呼困惑,也使地方政府基層「裡外不是人」。

從農民到地方政府及學者,均認為水稻收入保險比傳統天災救助更有數據可依據,但如果農業部因無法承受民代壓力而開辦天災救助,那水稻收入保險政策未來更難說服農民參加,也難以完成政策轉型,希望農業部堅守政策立場,儘速完成政策的過渡期。

割稻進度一半才開辦天災現金救助(照片來源/李俊諭)

水稻收入保險取代災害現金救助,低於產量八成即理賠

水稻收入保險分為基本型和加強型,基本型保單取代災害現金救助,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曾表示,所有種植水稻的農民強制納保基本型,農民投保後,各個鄉鎮市區每公頃實際產量只要低於過去5年平均基準產量8成,理賠金額每公頃1.8萬;倘若農民不投保,遭遇天災、病蟲害造成水稻產量受損時,則無法獲得理賠。

加強型保單則是保障「未繳交公糧」的農民,並取代直接給付。農金局副局長周妙芳解釋,「基本型」保單在農民遭遇天災、病蟲害時啟動理賠,且保費由農委會全額補助,農民投保後若不交公糧可加保「加強型」保險,農業部補助一半加強型保單的保費,農民可就近前往所在區域的農會投保。

加強型保單可再細分為「 一般險」及「優質險」,慣行農戶適用一般險,集團產區、產銷履歷、友善耕作及有機水稻則適用優質險。

水稻收入保險上路兩年,累計理賠7.5億元,兩成農民成遺珠

水稻收入保險上路至今已兩年,農金局資料顯示,2022年投保人數為 27.3 萬人、面積為 22.1 萬公頃;2023年投保人數為26.7萬、面積為21萬公頃。2022年至2023年,理賠金額共計7.5億元,基本型和加強型保單理賠金額分別為4.8億元和2.7億元。

不過,基本型保單雖然強制納保,但並不是所有稻農都如實投保。逢甲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楊明憲協助設計水稻收入保險政策,他透露,目前約八成稻農投保,但仍有兩成稻農不願投保。

為何會有稻農不願納保?彰化縣農業處農務科科長黃松欽表示,對農民來說,水稻收入保險是全新、未知的政策,不少農會在政策推廣過程會協助產銷班參加,但比較保守、沒有參加產銷班的農民就會成為政策上的遺珠。

小犬颱風開天災現金救助,農民放棄收入保險

今年小犬颱風來襲,無雨卻有強風。農業部公告資料顯示,小犬颱風帶來「鹽沫」,對正值孕穗至抽穗時期稻株造成影響,包含葉片破損、葉片乾枯及榖粒褐化,後期將導致水稻成熟期延滯、稔實率下降、每穗粒數與千粒重減少等延遲性災害發生,使得稻穀減產,品質下降。

農業部也因此在10月20日公告,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及雲林縣為水稻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地區。

然而,農業部此舉讓農民相當困擾。雲林縣青農謝先生表示,許多有經驗的老農早早就發現颱風過後,水稻生長狀況怪異,因此早早就向公所反映可能減產,也請公所呈報縣政府,縣政府向農糧署建議後開辦。

但農業部宣布開放天然災害現金救助的時機很「尷尬」,以雲林來說,很多鄉鎮的水稻收成超過一半才接獲消息,而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必須要到場現勘有無受損,「已經收割的田要怎麼現勘?」

小犬颱風的天災現金救助不是全面開放,引發各地政治人物關心(照片來源/雲林縣政府)

農民質疑:收入保險理賠標準不公

為避免農民重複領取,農業部規定天然現金災害救助及收入保險理賠只能二擇一,不少農民本次風災下選擇放棄保險理賠,改領現金災害救助。

台中市大甲區建興里里長蔡明河坦言,不少農民不信任水稻收入保險政策,以大甲區為例,台一線東邊靠近內陸,颱風造成的災損較輕微,但台一線以西的沿海稻田嚴重受損,粗估產量減損八成,不少農民擔心加總平均後就無法獲得保險理賠,因此紛紛改為申請天災現金救助,因受理時間只有10天,申請的農民幾乎是「擠爆」公所。

有些投保農民也開始質疑水稻收入保險政策,謝先生表示,他已參加了保險兩年,近兩年田區收割共四期的稻穀量,每一期都明顯減產兩成左右,已達理賠啟動標準,但每次理賠公布都是「沒有減產」,他原本因相信政策而投保,兩年下來,越保越困惑,「理賠標準到底是什麼?」他希望政策能更透明,例如:達到理賠標準的單位面積產量,若無數據,農民很難信服。

小犬颱風造成水稻減產,也讓農民質疑水稻收入保險是否真有保障(照片來源/李俊諭)

選舉年政治壓力大,天災現金救助削弱政策公信力

農民質疑水稻收入保險政策,地方政府則因天災現金救助弄得裡外不是人。彰化縣農業處農務科科長黃松欽表示,小犬颱風造成的減產是全面性,聽聞農業部打算開天然現金災害救助時,縣政府也表態希望全面開放,但最後彰化縣26鄉鎮只有10個鄉鎮辦理,而今年恰好是選舉前一年,沒有開放的鄉鎮向縣政府抗議不公平,甚至質疑有政治力介入。

黃松欽直言,天然災害現金救助的問題非常多,有心種植的人遭遇天災問題時,通常會努力設法拯救作物,這些農民往往領不到天災現金救助,但不用心、種不好的人卻常常是領到救助的人,有的人還會想辦法找地方民代施壓,以利領取救助。

他認為,相形之下,水稻收入保險是更公平的政策,2022年政策上路前,地方公所及農會辦理講座、製作傳單,努力向農民宣導投保,但今年開辦天災現金救助,基層努力等於被抹煞,未來政策宣導的公信力也會大打折扣。

地方基層裡外不是人,期盼收入保險完全取代救助

台中市農業局作物生產科許姓科長也表示,地方尊重中央做法,但收入保險與天災現金救助並行確實讓農民困惑,尤其大部分農民的思維仍停留在天災救助,才會出現許多農民放棄收入保險的狀況。

台中市有7個地區開放天災現金救助,沒有開放的地區也有異議,基層頂著壓力依法辦理,但臨時勘災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不少基層公務員在辦理時間內每天勘災到晚上7、8點。

許姓科長坦言,從務實面來看,勘災是人為判定,天災往往只看強風豪雨有無造成農損,但病蟲害、熱障礙等影響收成的狀況較難判定,而保險理賠有數據做基礎。

以今年小犬颱風來說,颱風沒有造成立即性損失,但最後結果也是減產,農民依然可以得到理賠,未來的災害會更難預料,保險以產量為依據,蟲害、天氣炎熱等造成的損失都可以反映,「大方向應該還是要走保險比較好」。

雲林縣農業處農務發展科科長蔡蘭芬坦言,保險理賠計算需等待數個月時間,才會知道究竟有無達到理賠標準,天然現金災害救助勘災、認定時間較短,當水稻保險和天災救助只能擇一領取時,農民因不知道理賠何時會發,自然就會搶著改選救助金,因為「有現金才有安全感」,但「這樣很可惜」,會讓天災救助無法退場。建議中央加速理賠發放,數據也要更透明,才會減少類似問題。

政策銜接期狀況多,農業部:最終目標是全部回歸保險

對於今年水稻政策的矛盾狀況,楊明憲認為,目前水稻收入保險政策還在起步階段,此時正位於新舊政策的過渡期,很多人的觀念還未轉換,加上適逢選舉年,很多地方政治人物思維停留在傳統救助,不斷要求行政單位要「從簡、從速、從優」開辦天災救助。

但他與產地農會接洽過程發現,農會幾乎都認為保險是對的方向,農業部還是應堅持水稻收入保險政策,但也保留開辦天災現金救助的選擇應是針對未投保的人,也請農民調整心態。

《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第6條之3 仍保留稻田天災現金救助相關細節,農業部輔導司副司長陳怡任坦言,當初是考慮到水稻收入保險可能無法涵蓋所有品種,或是少數小面積的稻田,為避免這些農民權益受損,因此保留水稻天災現金救助。

陳怡任表示,最終政策目標還是要走向收入保險,目前該辦法沒有落日期限,但農業部希望明年就能全部回歸保險。而他也直言,保險取樣和理賠越精準,輔導司才能盡快取消天災現金救助。

辦理水稻收入保險的農金局,副局長周妙芳表示,今年二期稻作理賠金額初步估算為5.28億元,但會與天災現金救助一一核對過後再發放,一旦核對完畢,便會在兩週內完成發放,對於外界的建議也虛心接受,會繼續檢討投保至理賠的流程做精進。

延伸閱讀:

【重大變革】水稻災害救助和直接給付將取消,皆改收入保險

台灣水稻政策將走向何方?如何處理公糧爆倉、保障稻農收入?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親上火線回應

水稻直接給付取消改收入保險,對農民是減薪還是保障更多?美濃農會憂開倒車,池上米年收恐減2800萬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