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逐生態而居,守護翠谷的新住民 ─訪「竹禾茶房」許文瑞

編按:因為喜愛翠谷生態、農村的味道而選擇定居成為「新美濃人」,許文瑞在廣興買下一棟舊宅,自力打造成一個帶有農村風格的「竹禾茶房」。三不五時都可以接到文瑞的電話告知:母樹林工程哪裡要改善、種的樹沒有好好維護之類的訊息,是翠谷環境的守護者之一。而他的大兒子甫從美濃國中畢業,國中時期加入「賞鳥社」,並隨父親參加「廣林解說員培訓班」,生態知識比大人更豐富,也是社區的小小解說員。

心中那稱之為故鄉的地方,誰說一定是土生土長?對土地依附的情感,願意為之付出多少,也許才帶有更深的意涵。

大自然孕育兒女的童年

十多年前,為了讓孩子能有個與自然為伍的童年,許文瑞全家搬到了美濃廣林,買屋並懷胎小女兒,茶坊也隨之誕生。過去在都市裡,就有五點多起床帶孩子爬山的習慣,延續到美濃這更天然的鄉間後,不用在同一個山頭打轉繞圈。

愛上了雙溪,文瑞的家屋座落於溪旁,有木製的閣樓涼亭,幕看日落夜賞星,庭院裡有咖啡樹、小魚池,結合他投入廿多年的茶藝,舉杯、毛筆習字。他還記得,孩子們小時候會一同到黃蝶翠谷玩水、煮茶。

怵目驚心的工程

曾幾何時,當初在黃蝶翠谷的雙溪中,兒女可全身浸泡游泳、戲水的地方,現今的水位僅可濯足,且水溫升高,水質優養化後,已經沒有人會想再踏入長滿青苔的水中。再說到近年來的水利工程,更令他痛心。林務、水保單位為了整治河川邊坡,派進大怪手、拖板車、水泥攪拌車,過程中又壓壞了原先脆弱但還不致崩壞的路段,「為什麼不多考量生態、地形,用小型工具治理,這樣工程永遠做不完!」他說。

再談到河川整治過程中,溪底的大石頭被運走,影響到大型魚類的棲地,破壞生物鏈,進而讓水流速度加快、水位降低,提高水溫使水質優養化,再加上政府多採水泥化工程,而非以生態工法考慮石頭堆砌等作法。畢竟,就地自然取材與水泥所形成的護岸,無論溫度、濕度,都大有不同,就文瑞個人觀察,近年黃蝶翠谷溪邊生物數量至少減少百分之二十。

投入守護社區

身為美濃的一份子,許文瑞利用當地的竹子、石頭等素材,在社區營造小公園,不但如此,他本身也是導覽解說班成員,兒子、女兒也均參與導覽培訓、紫斑蝶協會等活動。對他而言,大自然有它存在的位置,美濃的建築,雖不比101大樓的華偉;美濃的河流,也比不上愛河的壯闊,但正是那份純樸的農村地景、富饒深意的客家文化、山林的原始風貌,吸引著外地人,遠道而來。而孩子們在年幼時期與山林土地鄉親的記憶,也將化為日後的能量,當未來遭遇挫折時,還能保有一處心靈的故鄉。

除了投入社區藝術空間營造外,文瑞也參與林務局的社區林業,關心周遭的生態工程。對於美濃是否該成立國家自然公園一事,他起初也是持保留態度,認為居民的團結、社區的共識、環境教育的提升,更為首要,而非期待一個大有為的政府介入後,地方就會發展、改變。

期待地方團結、凝聚共識

雖然他並不認為設立國家自然公園,就能確保不會建水庫,但在國家自然公園的管理下,有警察隊的編制,或許能減低珍貴樹種被盜採的情形,也減低農藥的使用、電魚等行為,畢竟他無法期待每位百姓都有環保的觀念。不過,文瑞看到的另一層隱憂是,目前當地社團之間的意見紛歧,美濃地方已先在內部行分化、衝突,他認為在這個時節,既然大家都是以愛護同一塊土地為出發點,就更應該凝聚共識、相互溝通,共同監督、支持,否則就得不償失了!